擦拳抹掌:蓄势待发的生动表达
读音
擦拳抹掌:cā quán mǒ zhǎng
含义
- 擦:摩擦、搓动。
- 拳:拳头,象征力量或准备战斗的姿态。
- 抹:轻轻擦拭或整理。
- 掌:手掌,代表动作的协调或准备。
整体含义:形容人因兴奋、激动或准备行动时,双手反复摩擦或整理的动作,常用来表达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情绪。
典故
- 《水浒传》:
在第七回中,鲁智深听闻镇关西欺压百姓时,“擦拳抹掌,怒气填胸”,生动展现了他准备出手教训恶霸前的激动状态。 - 民间武术文化:
习武之人在比武前常会“擦拳抹掌”,既是活动筋骨,也是心理上的备战姿态,这一动作逐渐被赋予“准备大干一场”的象征意义。
近义词
- 摩拳擦掌:与“擦拳抹掌”几乎同义,强调准备行动前的兴奋。
- 跃跃欲试:形容急切想尝试某事的心情。
- 蓄势待发:指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行动。
反义词
- 畏缩不前:因害怕而不敢行动。
- 无动于衷:对事情毫无反应,缺乏兴趣。
-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毫无斗志。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听说要去春游,同学们擦拳抹掌,早早收拾好了书包。
- 弟弟擦拳抹掌地站在蛋糕前,等着妈妈宣布“可以吃了”。
-
小学高年级:
- 运动会前,运动员们擦拳抹掌,准备为班级争光。
- 看到难题,小明擦拳抹掌地说:“我一定要解开它!”
-
初中:
- 辩论赛开始前,双方队员擦拳抹掌,气氛紧张又热烈。
- 志愿者擦拳抹掌,计划着如何更好地帮助社区老人。
-
高中及以上:
- 创业团队擦拳抹掌,准备在市场中大展拳脚。
- 科研人员擦拳抹掌,对新实验充满期待。
错误用法
-
静态场景误用:
- ❌“他擦拳抹掌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无行动意图,动作不匹配)
- ✅ 改为“他聚精会神地看电视”更贴切。
-
消极情绪混淆:
- ❌“听到坏消息,他擦拳抹掌地哭了。”(动作与情绪矛盾)
- ✅ 应使用“捶胸顿足”等表达懊悔的词语。
-
过度夸张:
- ❌“老师擦拳抹掌地批改作业。”(动作与场景不符)
- ✅ 可改为“老师认真批改作业”。
总结:“擦拳抹掌”是一个充满动感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确保与“准备行动”或“兴奋状态”相关,避免静态或消极场景的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擦掌磨拳是什么意思 揭秘这个成语的典故用法及10个实用例句
“擦掌磨拳”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准备行动或即将开始行动时的积极状态,充满斗志。该成语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通过擦掌磨拳的动作来激发斗志。它的近义词包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斗志昂扬,反义词为垂头丧气、无所事事、心灰意冷。在正确使用场景下,该成语可用来形容人对于行动或新工作的期待和准备状态。错误用法包括在消极情绪或行为描述中使用,以及与其它动作混淆使用或在不适合的场合使用。通过这个摘要,读者可以更快地了解“擦掌磨拳”的含义和用法。
擦拳磨掌
擦拳磨掌是一个形容人们准备行动或即将开始做某事前的兴奋和期待状态的成语。它源自古代的民间故事,典故与武术比赛和农田劳作相关。擦拳磨掌的近义词包括跃跃欲试、蓄势待发等,反义词则有无精打采、垂头丧气等。使用擦拳磨掌时需注意避免消极、懒散状态的描述,以及非人类或无生命物体的情境中的不当使用。该成语在描述人们积极准备、充满活力的状态时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磨拳擦掌是什么意思
“磨拳擦掌”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因期待或兴奋而跃跃欲试的状态。源于古代中国,最初形容战士们战斗前的兴奋状态。现在逐渐演变成一个更广泛的表达方式。这个成语的读音为mò quán cā zhǎng。其近义词包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和“蓄势待发”,反义词有“无动于衷”、“垂头丧气”和“心不在焉”。在合适的情境下使用,可以生动形容人们的兴奋和准备状态。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用以及与其它动作或近义词混淆。文章详细解读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和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揎拳拢袖是什么意思
揎拳拢袖的读音揎拳拢袖的读音为xuān quán lǒng xiù。揎拳拢袖的含义揎拳拢袖,指挥动拳头并卷起袖子,形容准备动手或准备展示力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即将采取行动或准备采取行动的姿态。揎拳拢袖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动作和姿态。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揎拳拢袖的动作来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决心,因此这个成语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含义。揎拳拢袖的近义词握拳挥袖振臂高呼跃跃欲试磨拳擦掌揎拳拢袖的反义词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束手无策畏缩不前揎拳拢袖的例句他揎拳拢袖地站在那里,一副准备大干一场的架势。看到对方挑衅,他立即揎拳拢袖,准备上前理论一番。他揎拳拢袖地站在操场上,激动地等待着
揎拳掳袖是什么意思
揎拳掳袖的读音揎拳掳袖的读音为xuān quán lǔ xiù。揎拳掳袖的含义“揎拳掳袖”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形容人准备动手打架或做事前,将拳头握紧,袖子拉起的样子,给人一种即将动武或积极准备行动的印象。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人准备动手,有冲动的情绪或行动的决心。揎拳掳袖的典故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根据其字面含义和常见用法,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古代的武人或劳动人民在准备动手时的一种常见动作。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通过这样的动作来展示自己的决心和力量。揎拳掳袖的近义词摩拳擦掌:表示准备动手做事或准备战斗。跃跃欲试:形容内心急切地想要尝试或参与某事。奋发有为:形容人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揎拳掳袖
持戈试马是什么意思
持戈试马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紧张局势中准备投入战斗或采取行动的态势。该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的试探性行动,用以了解对方实力和意图。它的拼音为chí gē shì mǎ,含义是形容紧张、激烈的局势或竞争环境。近义词包括剑拔弩张、磨刀霍霍等,反义词为和平共处、安居乐业等。在使用时,需避免在日常生活和普通语境中轻率使用,应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表达。
蠢蠢欲动是什么意思
“蠢蠢欲动”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内心不安定、有活动或行动的欲望。源于古代军事战争,形容士兵内心不安定、想要行动的状态。这个成语还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近义词包括“跃跃欲试”、“心猿意马”、“躁动不安”等。反义词有“安分守己”、“平静无波”、“沉静自若”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通风报信是什么意思
通风报信的读音读音:tōng fēng bào xìn拼音注音:tōng fēng bào xìn通风报信的含义“通风报信”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秘密地传递消息或情报,使对方有所准备或采取行动。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某件事情的真相或进展情况告诉他人,以便对方能够提前做好准备或采取相应的措施。通风报信的典故“通风报信”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常常有间谍或探子通过秘密的方式传递敌方的情况给己方,以便己方能够及时作出应对。这些探子通常会在敌方营地周围进行侦查,并通过各种方式将情报传递回己方营地。因此,“通风报信”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在战争中或
揎拳捰袖是什么意思
揎拳捰袖的读音揎拳捰袖的读音为:xuān quán kuò xiù。揎拳捰袖的含义揎拳捰袖是指挥舞拳头,卷起衣袖,形容愤怒或准备动手的姿态。这个成语中的“揎”表示挥舞、高举的意思,“拳”指的是拳头,“捰”表示卷起的意思,“袖”则是指衣袖。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情绪激动,准备采取行动的姿态。揎拳捰袖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古代的武人或民间习俗。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挥舞拳头、卷起衣袖来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决心。因此,揎拳捰袖这个成语可能就来源于这种情境,用来形容人准备采取行动或展示力量的姿态。揎拳捰袖的近义词握拳挥袖挥拳捋袖怒目横眉怒气冲冲气势汹汹这些词语都带有一定的愤怒
磨刀霍霍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磨刀霍霍”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积极准备、认真准备的状态,尤其在进行需要技巧和力量的工作时。文章还解释了其可能的来源,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含义。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了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