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裙荆钗

布裙荆钗

读音

bù qún jīng chāi

含义

  • 布裙:用粗布制作的裙子,指朴素的衣着。
  • 荆钗:用荆条(一种野生灌木)制作的发钗,指简陋的首饰。
  • 整体含义:形容女子衣着朴素,不尚奢华,多用来赞美女性勤俭持家、不慕虚荣的品质。

典故

  1. 《后汉书·列女传》:东汉梁鸿之妻孟光,婚后“布裙荆钗”,与丈夫隐居耕织,甘于清贫,成为贤妻典范。
  2. 《太平御览》:记载古代许多贫家女子因无力置办华服首饰,只能以布裙荆钗为饰,后引申为安贫乐道的美德。
  3. 宋代诗词:如陆游“布裙荆钗自高格”,赞颂女性不慕浮华的品格。

近义词

  1. 粗衣淡饭:形容生活简朴,衣食简单。
  2. 素面朝天:指女子不施脂粉,朴素自然。
  3. 安贫乐道:甘于清贫,坚守道德准则。

反义词

  1. 珠光宝气:形容穿戴华丽,满身珠宝。
  2. 锦衣玉食:指生活奢侈,衣着华美,饮食精良。
  3. 浓妆艳抹:妆容艳丽,打扮浮夸。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妈妈常说,布裙荆钗的女孩也很美。
    • 她虽然穿得简单,但像故事里的孟光一样善良。
  2. 小学高年级

    • 古代许多贤惠的女子都过着布裙荆钗的生活。
    • 比起华丽的衣服,她更愿意做一个布裙荆钗的朴素女孩。
  3. 初中

    • 孟光布裙荆钗的故事,教会我们内在美比外表更重要。
    • 在这个追求时尚的时代,布裙荆钗的品格更显珍贵。
  4. 高中及以上

    • 她不屑于世俗的浮华,甘愿布裙荆钗,坚守本心。
    • 布裙荆钗并非寒酸,而是一种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贫穷潦倒”

    • ❌ 错误例句:“他家境贫困,妻子只能布裙荆钗。”(贬义色彩错误)
    • ✅ 正确用法:布裙荆钗强调主动选择朴素,而非被迫穷困。
  2. 形容男性

    • ❌ 错误例句:“他穿着布裙荆钗,显得很节俭。”(成语专指女性)
  3. 与“邋遢”混淆

    • ❌ 错误例句:“她不爱打扮,整天布裙荆钗的。”(忽略成语的褒义内涵)
    • ✅ 正确理解:布裙荆钗指整洁的朴素,而非不修边幅。

总结:布裙荆钗不仅是衣着描写,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对女性德行的赞美,使用时需注意语境与情感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衣裳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衣裳的古诗词。文章中通过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古诗词,展示了衣裳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这些诗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衣裳与自然、情感和文化等元素相结合,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和深刻的意境。这些古诗词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衣裳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感悟和表达。通过阅读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中关于衣裳的美学价值,并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韵味。同时,现代诗中的古风元素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总的来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衣裳都是文化与情感的重要体现。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描写衣裳的古诗词,展示了衣裳

描写麻衣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麻衣的诗词及其文化内涵的文章。文章通过引用不同诗人创作的诗词,描绘了麻衣的纯净、朴素、轻盈和自然之美。同时,文章还深入解读了麻衣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包括代表朴素、清贫、高洁品质以及与自然、道家思想的联系。通过欣赏这些描绘麻衣的诗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感受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裙布荆钗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裙布荆钗”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是形容女子衣着简朴,表现出女子朴素、节俭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应正确使用这一成语,避免误解和误用。

描写服饰的古诗词

你提供的文章内容是描写服饰的古诗词的赏析和介绍,我将根据你提供的文章内容撰写一段摘要。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描写服饰的古诗词,展示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社会风尚。文章通过挑选多首古诗词,详细解析了其中的服饰描绘,如罗绮华裳、绣花裙裳、金玉锦绣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文章还提到了朝服和布衣粗绡等服饰,展示了不同场合和地位的服饰特点。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0首关于梳妆的古典诗词 解读女性生命书写与时光意象

本文描写了多首关于梳妆的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宋代、唐代、明代等不同朝代的作品。这些诗词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女子梳妆时的慵懒、娇羞、柔情和期待等情感。同时,也通过梳妆这一日常细节,表达了爱情、离别、思念等情感。这些古诗词不仅展示了古代女子的婉约之美,也传递了深深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梳妆的古诗词,包括不同朝代和作者的作品。这些诗词细腻描绘了女子梳妆时的情感和心境,展现了她们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的态度。同时,也通过梳妆这一日常细节,传递了深深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于女人诗词

关于女人诗词(第1篇)关于女人诗词的探索与解读一、诗词全文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行者皆以罗敷为艳,使我不能忘也。作者:汉乐府 朝代:汉解析: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美貌的采桑女罗敷的情景,展现出了女子的美丽与风姿。诗人通过描绘她的容颜、服饰以及人们的反应,将她的美丽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作者:李白 朝代:唐解析:这首诗用华丽的辞藻赞美了女子之美,将她比作云想衣裳和花想容,表现出她的高雅与华

关于娜的诗词

关于娜的诗词(第1篇)关于“娜”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木兰花慢·娼女纳凉》作者:宋·刘克庄娜婀风柳态,盈盈倚窗前。玉容春自浅,花色露初鲜。《蝶恋花·春景》作者:宋·晏殊娜婀舞袖翻金钿,翠楼深锁春光。二、作者与朝代《木兰花慢·娼女纳凉》——作者刘克庄,宋朝人。《蝶恋花·春景》——作者晏殊,宋朝人。三、诗词解析《木兰花慢·娼女纳凉》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娼女在窗前纳凉的场景。其中,“娜婀风柳态”一句,以娜婀形容女子体态的轻盈柔美,风柳则象征着女子身姿的婀娜多姿。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在春光中倚窗纳凉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婉约的美感。《蝶恋花·春景》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女子的舞姿。其中,“

关于梳妆的诗词

关于梳妆的诗词(第1篇)关于梳妆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春晓》作者: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解析:此诗并非直接描绘梳妆,但其中“夜来风雨声”一句,可想象女子清晨梳妆时,窗外的自然景象,与梳妆的情景相映成趣。《西宫秋词》作者:李贺(唐)秋深意长别难寻,重梳双鬟朝风涔。此中长辞重结泪,不到海涯情不停。解析:此诗描绘了女子梳妆的情景,通过“重梳双鬟”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梳妆的场景和情感。《浣溪沙·闺情》作者:李清照(宋)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画,半簪弯月浅含颦。情知不似少年时。解析:此词以女性视角描绘了梳妆的情景,

历代诗词如何塑造木兰形象 从北朝民歌到现代诗词中的女性英雄演变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木兰的诗词的几篇文章,通过不同朝代的古诗词来描绘木兰这位古代英勇女战士的形象。文章从不同角度赞美了木兰的英勇、忠诚和智慧,通过解析几首古诗词来展现木兰的独特魅力、深邃内涵和独特韵味。文章呼吁继续传承和发扬木兰的精神,欣赏和学习这些古诗词的优美语言和深刻寓意,让它们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钗荆裙布是什么意思

钗荆裙布的读音为chāi jīng qún bù。该成语用于描述女子衣着朴素,生活简朴,象征妇女勤俭持家、自力更生的品质。源自春秋时期鲁国的钟离女子以荆条编织发钗、粗布缝制裙子的故事。近义词有简朴素雅、朴素无华等,反义词为华丽富贵、奢侈浪费等。使用时需注意不要将成语拆分,避免误解其含义,应基于语境和语调恰当使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