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

不自由,毋宁死

读音

bù zì yóu,wú nìng sǐ

含义

  • :否定词,表示“没有”或“拒绝”。
  • 自由:指不受束缚、自主决定的状态。
  • 毋宁:宁可、宁愿。
  • :死亡,比喻极端的牺牲或放弃。

整体含义:如果不能获得自由,宁愿选择死亡。形容对自由的极度珍视,甚至愿意以生命为代价换取自由。

典故

  1. 西方起源

    • 该成语源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著名口号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不自由,毋宁死),由美国政治家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在1775年的演讲中提出,表达了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争取独立的决心。
  2. 中国化用

    •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如梁启超等人在倡导民主自由时,曾引用此语,使其成为反抗压迫、追求解放的象征。

近义词

  1. 宁死不屈:宁愿牺牲也不屈服。
  2. 舍生取义:为正义或理想甘愿牺牲生命。
  3.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品格而牺牲,也不愿苟且偷生。

反义词

  1. 苟且偷生:勉强活着,不顾尊严或原则。
  2. 忍辱偷生:忍受屈辱,只求生存。
  3. 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鸟被关在笼子里,它想:“不自由,毋宁死!”于是拼命撞开笼子飞走了。
    • 小猫不愿意被拴着绳子,它喵喵叫,好像在说:“不自由,毋宁死!”
  2. 小学高年级

    • 革命先烈们高喊“不自由,毋宁死”,为了国家的独立献出了生命。
    • 这本书里的英雄说:“不自由,毋宁死!”让我很感动。
  3. 初中

    • 在殖民统治下,许多爱国者抱着“不自由,毋宁死”的信念奋起反抗。
    • 他拒绝签署不平等条约,坚定地说:“不自由,毋宁死!”
  4. 高中及以上

    • 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演讲,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精神旗帜。
    • 在极权统治下,知识分子以“不自由,毋宁死”表达对思想禁锢的抗议。

错误用法

  1. 滥用场景

    • ❌“今天作业太多了,不自由,毋宁死!”(过于夸张,不适合日常琐事)
    • ❌“食堂的菜太难吃了,不自由,毋宁死!”(滥用成语,显得矫情)
  2. 误解含义

    • ❌“他不让我玩游戏,我就说‘不自由,毋宁死’。”(误将个人任性等同于追求自由)
    • ❌“公司要求加班,他大喊‘不自由,毋宁死’然后辞职。”(忽略成语的严肃性,适用于重大原则问题)
  3. 搭配不当

    • ❌“不自由,毋宁死?那你就去死吧!”(曲解成语,变成威胁或嘲讽)
    • ❌“不自由,毋宁死,所以我决定今天不写作业。”(错误关联,自由并非指无约束的放纵)

总结:该成语适用于表达对重大自由权利的追求,不宜用于琐事或玩笑场合。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刘伶的诗词

关于刘伶的诗词(第1篇)关于刘伶的诗词一、背景介绍刘伶,字伯伦,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与嵇康、阮籍、向秀、山涛并称为“竹林七贤”。他以饮酒和放达不羁的行为著称,其诗词作品亦以豪放洒脱见称。在古代诗词中,刘伶的形象时常被提及,被诗人用他的故事或形象来抒发情感或表达思想。二、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全文及解析酒中吟作者:佚名(模拟刘伶风格)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英雄尽豪迈。酒酣胸胆尚开张,笑问客从何处来。解析:这首诗以刘伶的豪放形象为背景,表达了英雄豪迈的情感。通过描绘醉卧沙场的场景,以及酒后的豪放不羁,表达了对于英雄气概的赞美。忆竹林七贤作者:王绩(唐)竹林群贤映日月,酒杯诗卷留芬芳。嵇康志节今何在?唯有刘伶

探寻卧羲皇意象 10首隐逸诗词中的精神家园与文化传承

本文介绍了关于卧羲皇的古诗词的几篇文章,这些文章通过解析和创作诗词,探索了卧羲皇的象征意义、诗词中的卧姿意象、静谧之境以及隐逸之韵。虽然直接描写卧羲皇的诗词并不多见,但可以通过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寻找到与之相关的韵味和寓意。这些诗词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卧羲皇的形象与精神,让我们感受到其深邃的内涵和魅力。同时,这些诗篇也让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从容的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描写观鱼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观鱼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鱼儿在水中游动的画面,展现了鱼儿的灵动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与情感。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观鱼的乐趣、境界、心境与鱼游交融的情景,以及观鱼引发的思考与感悟。这些古诗词以水族世界为画卷,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我们领略到生活的美好与真谛,沉醉于这份美好之中,品味人生的韵味。

逍遥游 读后感

逍遥游 读后感(第1篇)逍遥游 读后感一、读物基本信息与初印象《逍遥游》是庄子的一篇代表作品,一篇探讨心灵自由、人生态度以及人生境界的佳作。初读时,我被其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所吸引,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哲学思考的奇妙世界。二、初读感受与主要内容《逍遥游》以寓言和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庄子对于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故事背景虽为虚构,但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主要人物和核心事件虽未明确,但每一个故事都蕴含了庄子对于自由与束缚、生命与死亡的独特思考。三、精彩部分与深刻启示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庄子对于心灵自由的探讨。他通过一系列的寓言和比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由的心灵如何在自然之中寻找到

1984英文读后感

1984英文读后感(第2篇)《1984》英文读后感《1984》是乔治·奥威尔的经典之作,我选择阅读这本书是因为其广受赞誉的文学地位和对人性的深刻探讨。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极权主义统治下的未来世界,主人公温斯顿在严密监控和压迫下追求自由与真理的故事。书中通过丰富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权力对个人的腐蚀以及思想控制对社会的影响。温斯顿和朱莉亚是两个重要的人物。温斯顿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反叛精神的年轻人,他对现状感到不满并勇敢地追求自由与真理。在极权主义的压迫下,他逐渐失去了自我,最终屈服于老大哥的统治。朱莉亚则是温斯顿的伴侣,她代表着对自由与真理的渴望,但最终也未能逃脱极权主义的束缚。这两个人物的

夏 三毛读后感

《夏三毛读后感》夏日阳光之下,阅读三毛的作品,感受到她独特的文学魅力。三毛的笔下,生活被描绘得生动真实,充满异国风情。她的文字细腻而富有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真实与美好的世界中。文章主要描述了阅读过程中对三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感悟。读者被三毛笔下的人物所吸引,尤其是三毛自己的勇敢、独立和热爱生活的精神。作品的主题思想追求自由和真实,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受到启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否足够真实和自由。夏日的阅读,让读者收获知识和启示,对生活和未来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更加珍惜生活,追求自由和真实。

1984读后感英文

1984读后感英文(第1篇)1984读后感在深入阅读《1984》这部小说后,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未来社会的深刻洞察。《1984》是一部经典的著作,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由与思想的重要性。《1984》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它让我对人性、自由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部深刻揭示极权统治下人性、自由与思想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让我对未来社会充满了思考。

1984读后感1000字

1984读后感1000字(第1篇)《1984》读后感《1984》作为乔治·奥威尔的经典之作,初读时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背景设定、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吸引着读者的目光。它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自由与压迫的深刻反思。本书主要描述了一个被极权统治的未来世界,其中主角温斯顿·史密斯在与党的斗争中寻求个人的自由与真理。在这个被全面监控和操纵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语言也被严格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温斯顿通过与朱莉亚的相识相知,试图反抗党的统治,追求真理与自由。整部作品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特别是温斯顿这一角色,他在压迫与挣扎中展现出人

1984读后感高中800字

1984读后感高中800字(第1篇)1984读后感《1984》这部小说,初读时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部反乌托邦题材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一个令人胆寒的未来世界。字里行间,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由、人权和真理的执着追求。小说以一种近乎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的成长与觉醒。在一个被老大哥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的社会里,温斯顿的每一次反抗、每一次挣扎,都让人为之动容。书中的语言简洁有力,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让人在短时间内就能被深深吸引。《1984》讲述了一个充满暴政与极权的社会,老大哥的影子无处不在,人们的思维被严格控制,自由与独立思考成为了一种奢望。在这样

1984乔治奥威尔第一章读后感

本文是一系列关于《1984》第一章的读后感的整合。文章主要通过主人公温斯顿的视角描绘了被极权统治的社会现状,并深入探讨了极权统治的恐怖和危害。读者通过这一系列读后感,深刻理解了乔治奥威尔通过本书传达的对极权统治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自由、人权和民主的重视。这些读后感情感丰富,思考深入,充分展现了读者对《1984》第一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摘要如下:《1984》第一章读后感系列,读者通过描述温斯顿在被极权统治的社会中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展现了极权统治的恐怖与危害。这些读后感表达了读者对乔治奥威尔通过本书对自由和人权的关注,以及对极权统治的批判和反思。读后感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