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

不轻然诺:一诺千金的智慧

读音

bù qīng rán nuò

含义

“不轻然诺”由四个字组成:

  • 不:否定词,表示”不轻易”
  • 轻:形容词,意为”随便、轻率”
  • 然:动词,意为”答应、承诺”
  • 诺:名词,指”诺言、承诺”

整体含义是指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必定履行,形容人言而有信,重视承诺的品质。这个成语强调承诺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许诺,但一旦许诺就要竭尽全力去实现。

典故

  1.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是秦末汉初著名的侠士,以”一诺千金”著称。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季布重诺品质的高度评价,也反映了”不轻然诺”的价值。
  2. 《论语·为政》: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虽然未直接使用”不轻然诺”四字,但表达了相似的思想——诚信如同车上的关键部件,没有它就无法前行。
  3.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妻子随口答应孩子杀猪给他吃,曾子知道后真的杀了猪,说:”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故事生动体现了”不轻然诺”的教育意义。

近义词

  1. 一诺千金:形容诺言极其珍贵,说话算数。
  2. 言而有信:说话讲信用,说到做到。
  3. 信守诺言:严格遵守自己许下的诺言。
  4. 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说话极有分量。
  5. 言出必行:说出来的话必定会付诸行动。

反义词

  1. 轻诺寡信:轻易许诺而很少守信用。
  2.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3. 背信弃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4. 食言而肥:形容为了自己利益而说话不算数。
  5. 口惠而实不至:口头上答应得很好,实际上却不兑现。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例句

    • 爸爸告诉我,做人要”不轻然诺”,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 老师说”不轻然诺”的小朋友最受欢迎,因为他们说话算数。
  2. 小学高年级例句

    • 我向妈妈保证每天练琴一小时,既然承诺了就要”不轻然诺”。
    • 班长竞选时,王明”不轻然诺”的品质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
  3. 初中例句

    • 古人云”不轻然诺”,在答应帮助同学之前,我先要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
    •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不轻然诺”的人在社会上才能赢得尊重。
  4. 高中例句

    • 在商业合作中,”不轻然诺”的企业往往能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 他”不轻然诺”的品格,使他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5. 大学及以上例句

    • 外交场合中,”不轻然诺”是国家间建立互信的基础。
    • 这位企业家以”不轻然诺”著称,因此投资者对他的项目充满信心。
  6. 职场例句

    • 在项目管理中,我坚持”不轻然诺”的原则,只承诺能按时交付的成果。
    • 领导欣赏小李”不轻然诺”的工作态度,逐渐委以重任。
  7. 文学创作例句

    • 江湖中人最重信义,”不轻然诺”是侠客们的基本准则。
    • 他抚摸着祖传玉佩,想起父亲”不轻然诺”的教诲,毅然踏上了还债之路。

错误用法

  1. 误解为”不轻易说话”

    • 错误:他在会议上总是不轻然诺,很少发言。
    • 解析:此成语特指不轻易许诺,而非不轻易说话。
  2. 用于形容性格内向

    • 错误:小张性格内向,不轻然诺,很少与人交往。
    • 解析:成语强调对承诺的态度,与性格内向无关。
  3. 与”沉默寡言”混淆

    • 错误:这位老教授不轻然诺,课堂上言语不多但句句精辟。
    • 解析:混淆了”不轻易说话”和”不轻易许诺”的概念。
  4. 用于否定语境

    • 错误:他就是太不轻然诺了,连个简单的约会都不能爽快答应。
    • 解析:此成语是褒义词,不应在批评语境中使用。
  5. 与实际行动无关

    • 错误:他虽然不轻然诺,但从不兑现承诺。
    • 解析:自相矛盾,”不轻然诺”本身就包含兑现承诺的含义。
  6. 用于物质承诺

    • 错误:这台机器不轻然诺,很少出故障。
    • 解析:成语用于形容人的品质,不能用于物品。

“不轻然诺”这一成语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对诚信的崇高追求,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交往的基石。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一传统美德更显珍贵,提醒我们在做出承诺前三思而行,而一旦承诺则全力以赴。

你可能感兴趣

闭口捕舌

闭口捕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kǒu bǔ shé"。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闭上嘴巴去捕捉舌头,实际含义是形容一个人说话过于直接、冒犯或冲动,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或冲突。它常用来形容言语上的冒失行为,提醒人们需要谨慎言辞,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误会。虽然其典故来源不明确,但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和常见用法中理解其含义。它的近义词包括直言不讳、口无遮拦等,反义词则是沉默寡言、言辞婉转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适用的场合和语境,避免错误用法。

轻诺寡信是什么意思

“轻诺寡信”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īng nuò guǎ xìn,意味着轻易许下承诺却很少能守信用,形容言而无信的行为和人格的不靠谱。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用来形容那些轻易承诺却经常不履行诺言的人。其近义词包括食言而肥、背信弃义、口是心非和言而无信等,反义词包括言而有信、一言九鼎和诚信为本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使用,以免伤害他人感情或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该成语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交往中应该慎重承诺并履行。

抱柱之信

抱柱之信的读音为bào zhù zhī xìn,源自古代传说,形容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忠诚。抱柱之信的含义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忠诚的象征,源于情侣间忠诚的爱情故事。近义词包括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等,反义词为背信弃义、半途而废等。在使用抱柱之信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用场合和其他词语混淆。该成语强调了人们对信念和承诺的坚定执着,是表达忠诚和坚定信念的严肃词语。

自食其言是什么意思

自食其言的读音自食其言的读音为:zì shí qí yán。自食其言的含义自食其言,字面意思为“自己吃掉自己的话”,引申为“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轻易许诺,但最终却无法兑现自己的诺言,或者做出与自己先前所说相违背的行为。自食其言的典故自食其言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传说。据说,在古代,有一位君子曾经许下了一个承诺,但后来却未能兑现。他因此感到非常羞愧,最终选择了自食其言,以示对自己的失信行为的惩罚。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守信用、轻易许诺却无法兑现的人。自食其言的近义词背信弃义食言而肥信口开河言而无信以上成语都表示不守信用、说话不算数等含义,与自食其言有类似的含义。自食其言

寡信轻诺是什么意思

寡信轻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ǎ xìn qīng nuò。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不诚实、不守信用,指轻易许诺却未能兑现承诺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对诚信和诺言兑现的重视。寡信轻诺的近义词包括言而无信、食言而肥等,反义词有言出必行、信守不渝等。使用此成语时需谨慎,避免在不当场合、误用对象或乱用语境。例句展示了寡信轻诺的行为表现,警示人们要珍惜信誉,不轻易许下无法兑现的诺言。

掌握诺的拼音nuò及10笔正确写法 详解诺言承诺的组词造句与成语典故

本文介绍了汉字“诺”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解释了“诺”的含义,包括答应、允许、表示同意的声音等。此外,“诺”还可以作为姓氏使用。本文还提到“诺”在古代公文中的用法,并进行了举例说明。

久要不忘是什么意思

“久要不忘”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ǔ yào bù wàng。该成语意味着长期遵守诺言,始终坚守初心和约定,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承诺。该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宪问》。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信守不渝、矢志不渝、忠贞不渝和坚定不移等,反义词则是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和食言而肥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轻易忘记诺言的人或在不当场合使用。文章中也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

一言为定是什么意思

一言为定的读音拼音:yī yán wéi dìng注音:yī yán /wéi dìng/ (/为声调符号)一言为定的含义“一言为定”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说一句话说定了就不再更改。它用来形容说话人言出必行,信守诺言,不轻易改变已经决定的事情。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而有信、信守承诺的重要性。一言为定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重视承诺和信誉,认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能够反映出他的品德和诚信。因此,“一言为定”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诚信的重视。据传,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籍中的一些故事,例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即一旦说了话就要信守承诺,不能轻易反悔。此外,还有

敛后疏前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敛后疏前”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或态度,表示内敛不张扬,对周围人或事物保持一定距离和疏离感。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相关例句以助于理解。同时,强调了避免错误使用这一成语的注意事项。

无事不登三宝殿是什么意思

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读音拼音: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标注拼音为“wú-shì-bù-dēng-sān-bǎo-diàn”。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含义“无事不登三宝殿”是一个中国传统的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事情就不会去三宝殿。三宝殿通常指的是佛教寺庙中的大雄宝殿、法堂和僧房等重要场所。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没有事情就不会轻易登门拜访或寻求帮助,也用来形容事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与佛教寺庙有关。在古代,寺庙中的三宝殿是僧人修行、礼佛和接待施主的重要场所。由于僧人通常在寺庙中过着清静的生活,没有特殊情况不会轻易离开寺庙,因此人们常用“无事不登三宝殿”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