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斧钺
读音
bù bì fǔ yuè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不畏惧”。
- 避:躲避、逃避。
- 斧钺:古代两种兵器,斧指砍刀,钺指大斧,象征严酷的刑罚或危险。
- 整体含义:形容人勇敢无畏,即使面对死亡威胁也毫不退缩。
典故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面对秦王的威胁,不避斧钺,据理力争,最终完璧归赵。 - 《汉书·苏武传》
苏武被匈奴扣押,宁死不屈,不避斧钺,坚守气节十九年。 - 《三国演义》
关羽单刀赴会,面对东吴埋伏,不避斧钺,展现英雄气概。
近义词
- 视死如归:形容人不怕死,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坦然。
- 临危不惧:面对危险毫不畏惧。
-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 无所畏惧:没有任何害怕的事情。
反义词
- 贪生怕死:贪恋生命,害怕死亡。
- 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做事犹豫不决。
- 胆小如鼠:形容人胆子极小。
- 临阵脱逃:面对危险时逃跑。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勇敢地站出来指认坏人,真是不避斧钺!
- 消防员叔叔冲进火场救人,不避斧钺。
-
小学高年级:
- 革命先烈不避斧钺,为祖国献出生命。
- 面对歹徒的威胁,警察叔叔不避斧钺,保护了大家。
-
初中:
- 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劝降,不避斧钺,宁死不屈。
- 科学家为了真理,不避斧钺,坚持自己的观点。
-
高中:
- 在法庭上,律师不避斧钺,为正义辩护。
- 记者深入战地采访,不避斧钺,揭露真相。
-
大学及以上:
- 革命年代,许多志士不避斧钺,前赴后继。
- 在学术争论中,他不避斧钺,坚持自己的理论。
错误用法
-
形容普通勇敢行为(程度过重):
- ❌ 他今天不避斧钺地举手回答问题。(举手并不涉及生命危险)
- ✅ 他今天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
-
用于贬义场景:
- ❌ 小偷不避斧钺地翻墙入室。(成语不适用于负面行为)
- ✅ 小偷胆大包天地翻墙入室。
-
搭配不当:
- ❌ 他不避斧钺地吃完了辣椒。(与危险无关)
- ✅ 他不怕辣地吃完了辣椒。
-
误解为“不躲避工具”:
- ❌ 工人们不避斧钺地使用电锯。(错误理解字面意思)
- ✅ 工人们熟练地使用电锯。
你可能感兴趣
不辟斧钺
不辟斧钺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的成语,读音为bù pì fǔ yuè。它表示不回避或不怕用利斧和锋利的武器伤害的威胁,用于形容人坚毅、勇敢、无所畏惧的品质。该成语源自古代英勇人物的事迹,如文天祥等。其近义词包括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等,反义词包括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谨慎使用不辟斧钺,避免滥用、误用、搭配不当、过度解释和用于贬义等错误用法。
刀锯斧钺
本文介绍了“刀锯斧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其中,“刀锯斧钺”指古代四种刑具,代表不同的刑罚方式,是残酷刑罚的代名词。文章还提到了商纣王之刑和战国时期对“刀锯斧钺”的记载。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刑罚制度和文化。
刀头剑首
“刀头剑首”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在极端危险或紧张情境下保持冷静、坚定,不畏惧困难和挑战,常用来形容人的勇气和决心。典故源自古代战争,形容身先士卒、勇往直前的英雄们。近义词包括英勇无畏、临危不惧等。反义词为胆小如鼠、畏首畏尾等。使用时应避免过度夸张或不当使用。该成语强调了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对于面对挑战和困境的人们具有启示和鼓舞作用。
登锋履刃
登锋履刃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ēng fēng lǚ rèn,形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勇猛果敢的精神。其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故事,常被用于形容战斗或艰难任务中的英勇无畏精神。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奋勇向前、勇往直前、锐意进取等,反义词包括畏缩不前、退避三舍等。登锋履刃在抗洪抢险、攀登珠穆朗玛峰等场景中常被使用,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或混淆使用。
不避水火
不避水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bì shuǐ huǒ,意为不畏惧水火之灾,表达一种勇敢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典故和传说,如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关羽的故事。不避水火也有近义词如“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临危不惧”、“赴汤蹈火”,反义词如“畏首畏尾”、“胆小如鼠”、“临阵脱逃”、“贪生怕死”等。消防员、英雄、救援人员等在面临危险时展现出不避水火的精神。然而,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确保用词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豺狼之吻
本文介绍了成语“豺狼之吻”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表面亲近但心怀恶意的人或势力之间的勾结,具有欺骗性。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希望通过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蹈火探汤
“蹈火探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huǒ tàn tāng,形容为了某种目的或追求利益而甘愿冒生命危险,奋不顾身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勇士为拯救人民而勇闯火海的故事。近义词包括冒险犯难、赴汤蹈火等。反义词为畏首畏尾、胆小怕事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和语境,避免错误用法,如轻率或贬义使用。该成语展现了人们为了正义和信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存亡安危
“存亡安危”的读音为cún wáng ān wēi,该成语用来形容形势的严重性,表示事物存在与否、安全与否都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它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环境,用于描述国家或组织的生死存亡和安全危机。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如生死存亡、安危祸福等,都表达了相似的含义。反义词如安然无恙、安居乐业等,则表达了与之相反的状态。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当场合使用、乱用词语搭配、误用语境以及混淆概念等错误用法,需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选择合适的用法。
持危扶颠
持危扶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í wēi fú diān,意味着在危难之际扶助他人或支持正道。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强调了困难时期提供帮助的重要性。它不仅包括扶危济困的含义,还有助于理解相关近义词如扶危济困、解危济困等。持危扶颠的反义词包括乘人之危和落井下石。该成语的正确使用需要在恰当的场合下,结合实际行动,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承诺。文章通过历史典故和实例,深入解释了持危扶颠的精神内涵和实际运用。
面不改容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面不改容”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文章还指出了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该成语的常见误用情况,提醒读者要根据语境恰当使用。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面不改容”这一成语,以表达人在面对压力或危险时的镇定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