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之臣
读音
bū táo zhī chén
含义
“逋”意为逃亡、躲避;“逃”指逃跑、逃避;“之”是助词,相当于“的”;“臣”指臣子、官员。合起来,“逋逃之臣”指的是因犯罪或失职而逃亡的官员,后来也泛指因逃避责任而躲藏的人。
典故
- 《左传·昭公十三年》: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奢因直言进谏被楚平王杀害,其子伍子胥逃亡至吴国,成为著名的“逋逃之臣”,后助吴国攻楚复仇。
- 《史记·项羽本纪》:秦末天下大乱,许多秦朝官员因惧怕起义军而逃亡,被称为“逋逃之臣”。
- 《汉书·王莽传》:王莽篡汉后,许多忠于汉室的官员不愿归顺,纷纷逃亡,史书称其为“逋逃之臣”。
近义词
- 亡命之徒:指因犯罪而逃亡的人。
- 漏网之鱼:比喻逃脱法律制裁的人。
- 逃官:特指因失职或犯罪而逃跑的官员。
- 避罪之人:因害怕惩罚而躲避的人。
反义词
- 忠臣:忠于君主或国家的臣子。
- 守法之吏:遵守法律的官员。
- 尽职之官:认真履行职责的官员。
- 归顺之人:主动投降或归附的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那个偷东西的人成了逋逃之臣,警察正在抓他。
- 故事里的坏蛋像逋逃之臣一样躲了起来。
-
小学高年级:
- 古代有些官员犯错后成了逋逃之臣,不敢回家。
- 他因为考试作弊被发现了,现在像个逋逃之臣一样躲着老师。
-
初中:
- 秦朝末年,许多官员因害怕起义军而成为逋逃之臣。
- 那个贪污的市长如今成了逋逃之臣,警方正在通缉他。
-
高中:
- 伍子胥作为逋逃之臣,最终帮助吴国攻破楚国报仇。
- 历史上许多逋逃之臣最终被法律制裁,难逃法网。
-
大学及以上:
- 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后,他成了逋逃之臣,流亡海外。
- 那些金融诈骗犯如今如逋逃之臣般四处藏匿,但终究难逃法律追究。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勇敢反抗的人”:
- ❌ 那些起义军是逋逃之臣,他们反抗暴政。(错误,起义军并非逃亡者。)
-
误用为“普通逃犯”:
- ❌ 那个小偷只是个逋逃之臣。(错误,通常指官员或有身份的人逃亡。)
-
误用为“隐居者”:
- ❌ 陶渊明辞官归隐,成了逋逃之臣。(错误,隐居并非逃亡。)
-
误用为“被迫离开的人”:
- ❌ 战争难民都是逋逃之臣。(错误,难民并非因犯罪或失职逃亡。)
“逋逃之臣”多用于历史或正式语境,形容因罪责或政治原因逃亡的人,使用时需注意其特定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
亡国大夫是什么意思
亡国大夫的读音标注拼音:wáng guó dà fū亡国大夫的含义“亡国大夫”是指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不能尽责守职,甚至导致国家灭亡的官员或士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在政治上无能、失职、甚至背叛国家的人。亡国大夫的典故“亡国大夫”的典故主要出自古代历史故事。在古代,士人以忠君爱国为首要之责,如果某位官员或士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能尽职尽责,甚至成为国家灭亡的推手,那么就会被人们称为“亡国大夫”。例如,在《左传》中就有许多关于“亡国大夫”的记载,如春秋时期的管仲、吴起等。这些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挽救国家,被后人称为“亡国大夫”。亡国大夫的近义词误国之臣:指那些对国家造成损失或危害的官员
尸禄素飡是什么意思
尸禄素飡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没有实际贡献,只靠吃闲饭过日子或官员不作为只领俸禄而不尽职。该成语源于古代官场中的典故,涉及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尸禄素飡的近义词有空食马骨、坐享其成等,反义词有尽职尽责、功勋卓著等。使用时应避免误解其本意和滥用,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文章中出现尸禄素飡的例子描述了一些人的不作为行为。
卖官鬻爵是什么意思
卖官鬻爵是一个古代成语,指的是出卖官职和爵位的行为,用来形容官员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的行为。该成语出自《史记》,典故涉及秦朝末年和明朝时期的官员为了私利而出卖官职。卖官鬻爵的近义词包括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反义词为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等。在政治反腐斗争中,卖官鬻爵被视为公权力的滥用和对国家形象的损害,必须坚决杜绝。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非正式场合和滥用该成语描述不涉及权力交易或腐败的情境。
监临自盗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监临自盗”这一成语,其含义为在管理、监督或控制某项财物或事务时,利用职务之便擅自盗窃或贪污的行为。该成语源自古代官场,用来形容那些利用职权进行不正当行为的人。文章还介绍了监临自盗的近义词如监守自盗、贪污受贿等,以及反义词如清正廉洁、奉公守法等。通过示例句子展示了监临自盗的用法。同时,文章指出了监临自盗的错误用法,如用于非职务之便的盗窃行为、轻微的违法行为以及在不当场合随意使用等。
卖爵鬻官是什么意思
“卖爵鬻官”是一个成语,指的是为了获取财富或权力而将官职爵位进行买卖的行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当时一些官员为了私利而违背公正和道德底线。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贪赃枉法、贿赂公行等,反义词则是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等。该成语错误地用于非正式场合的交易行为是不恰当的,应该用于描述政治腐败、权力滥用等社会问题。
下车泣罪是什么意思
下车泣罪的读音读音:xià chē qì zuì拼音注音:xià/chē/qì/zuì下车泣罪的含义“下车泣罪”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官员在刚上任时,看到地方上存在的不公正或犯罪行为,感到悲痛和惋惜,甚至流下眼泪。这个成语强调了官员对民生的关心和责任感。下车泣罪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汲黯列传》。汲黯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以清廉正直著称。当他被任命为某地的太守时,刚一到任就发现当地存在许多不公正的事情。他深感痛心,于是下车后便开始为当地的罪行哭泣。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对民生疾苦深感同情和关切的官员。下车泣罪的近义词悼惜民瘼痛心疾首悲天悯人忧心如焚下车泣罪的反义词视若无睹冷漠无情无
贪赃枉法是什么意思
贪赃枉法的读音贪赃枉法的读音为:tān zāng wǎng fǎ。贪赃枉法的含义“贪赃枉法”是一个成语,指官员或执法人员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收受赃款赃物,并违反法律,滥用职权,为私人谋取利益。其中,“贪赃”指的是贪污受贿的行为,“枉法”则是指违反法律、滥用职权的行为。贪赃枉法的典故该成语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其中记载了秦朝官员赵高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收受赃款赃物,并枉法为私人谋取利益的故事。赵高是秦朝的重要官员,但因个人私欲膨胀,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并违反法律为私人谋取利益,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这个典故成为后来“贪赃枉法”这一成语的出处。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历史事件也可以与“贪赃枉法”相
官官相卫是什么意思
“官官相卫”是一个成语,意指官员之间互相包庇、维护,不公正处理事务,甚至掩盖真相,反映权力机构内部的腐败和不公。其源于《史记》及明朝时期的典故。文章还介绍了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如朋党比周、狼狈为奸等,反义词如公正无私、秉公执法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官官相卫”在政治斗争、案件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官官相卫”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成语的贬义色彩和含义的严重性。
官虎吏狼是什么意思
官虎吏狼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ān hǔ lì láng,用于形容官员凶狠残暴,如同虎狼一般。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对官吏的描述和评价,形容一些官员为了维护权势和利益,对百姓采取凶狠残暴手段。近义词包括官法如山、贪赃枉法等。反义词有廉洁奉公、公正无私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注意避免不当使用,以免引起误解或争议。
买爵贩官是什么意思
买爵贩官是指通过购买或贩卖官职来谋取私利的行为,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场腐败现象。该成语的读音为mǎi jué fàn guān。买爵贩官的行为不仅违法,而且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官员应以民为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买爵贩官行为,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错误地使用该成语会导致歧义或误解,应准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