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读音
bīng mǎ wèi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
含义
- 兵马:指军队和战马,泛指军事力量。
- 未动:尚未行动或出发。
- 粮草:粮食和草料,古代军队的后勤物资。
- 先行:提前准备或行动。
整体含义:在正式行动(如军事行动)之前,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后勤保障。比喻做事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
典故
- 《三国演义》中的运用
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和周瑜都强调粮草的重要性。曹操虽兵多将广,但因粮草运输不畅,最终影响了战局。 -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军争篇》提到:“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强调后勤保障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 历史战例
汉朝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时,汉武帝提前调集大量粮草,确保军队长途作战的物资供应,最终取得胜利。
近义词
-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 有备无患:提前准备可以避免意外情况。
- 防患未然:在问题发生前就做好防范。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调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反义词
- 临渴掘井: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为时已晚。
- 措手不及:因准备不足而无法应对突发情况。
- 仓促应战:没有充分准备就匆忙行动。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明天要去春游,妈妈提前准备了零食和水,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考试前,老师让我们复习课本,这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运动会前,体育委员提前检查了器材,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爸爸出差前收拾好行李,妈妈说他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初中
- 学校组织研学旅行,老师们提前考察路线,确保安全,这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创业前要做好市场调研,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高中及以上
- 国家在重大政策出台前,通常会先进行试点,体现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智慧。
- 科研团队在实验前会反复论证方案,确保万无一失,这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错误用法
- 用于形容个人情绪(错误)
❌ “他还没开始比赛就紧张得不行,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正确用法应强调“准备”,而非情绪。) - 用于形容突发行动(错误)
❌ “火灾发生时,消防员立刻出动,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消防行动是紧急响应,不涉及提前准备。) - 用于形容事后补救(错误)
❌ “项目失败了才想起找原因,这不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吗?”
(成语强调“提前准备”,而非事后处理。) - 用于形容无关的准备工作(错误)
❌ “他每天早起锻炼身体,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锻炼是长期习惯,与“提前准备具体事务”无关。)
总结:正确使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时,需紧扣“提前准备”的核心含义,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的读音拼音为bīng mǎ bù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这句话是中国古语,强调在军事行动或大型项目开始前,必须提前准备好粮草和物资,以确保有足够的补给。这一原则反映了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并源于古代军事实践。其近义词包括预备充足、未雨绸缪等,强调事先做好准备的重要性。反义词如临时抱佛脚、仓促应对等,则描述了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情况。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在非军事或非后勤保障的场合,或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准确理解其含义并根据具体情境恰当运用。
及溺呼船是什么意思
“及溺呼船”的读音为“jí nì hū chuán”,表示在面临危险或困境时才寻求帮助或解决办法,比喻错过了最佳时机。其典故出自《庄子·外物》篇,警示人们要提前预防和准备。近义词有“临渴掘井”、“临阵磨枪”等,反义词有“有备无患”、“防患未然”等。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形容紧急事态之外的正常行为或用于形容及时采取行动的行为。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重预防和提前准备的重要性。
斗而铸锥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斗而铸锥”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事到临头才开始着手准备,带有警示和批评意味。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强调提前做好准备和计划的重要性,避免在行动前才匆忙应对。
渴而穿井是什么意思
“渴而穿井”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在急需时才采取行动或寻求解决办法,警示人们要有预见性,提前做好准备。典故源于古代村民平时不预防缺水,等到口渴了才穿井取水,后来智者提醒提前准备。近义词如临渴掘井、临阵磨枪等,强调平时不准备,事到临头才开始行动。反义词如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等,强调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危险或问题。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和歧义。提醒人们平时就要养成好习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提前做好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身后识方干是什么意思
“身后识方干”是一个成语,意思指在事情发生后才明白应对策略或行动方案,常用来形容不善于预知未来和提前准备的人。其典故源于古代军事故事,描述了一些将领因缺乏预见性和准备而导致的失败。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临渴掘井、临阵磨枪等,反义词为预见先知、早作准备等。使用“身后识方干”时需注意其正确用法,避免过度后悔和自责,不要轻率评价他人行为或决策,也不要滥用该成语来形容过于谨慎或提前准备的行为。例如,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提前做好计划,避免陷入身后识方干的境地;在学习上,不能等到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在投资和处理突发事件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避免身后识方干的错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什么意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成语强调事先准备和预料的重要性,意味着对事情的预先规划和准备能够使事情成功,缺乏准备则可能导致失败。其典故源于古代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和防患未然,反义词则是临渴掘井、临时抱佛脚和马后炮。在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社交活动,都需要遵循这个原则,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错误使用此成语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有备无患是什么意思
有备无患的读音读音:yǒu bèi wú huàn标注拼音:yǒu/bèi/wú/huàn有备无患的含义“有备无患”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事先做好准备,可以避免或减少意外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它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和应对措施。有备无患的典故“有备无患”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在古代战争中,军队常常会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物资储备、战略规划等,以应对战争中的各种情况。这种做法被人们所认可和传承,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此外,该成语还与《诗经》中的“有备无患,防患未然”等诗句有关。有备无患的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左传·成公十六年》:“有备无患,故曰备之
临难铸兵是什么意思
临难铸兵指在面临困难时才准备应对策略,强调事先准备的重要性。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准备应对。近义词包括临时抱佛脚、急时抱佛脚和仓促应对。反义词为防患于未然、预有准备和未雨绸缪。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平时不努力的行为、在不适当的语境中使用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文章详细解释了临难铸兵的含义、典故、用法及错误用法。
成算在心是什么意思
成算在心的拼音是chéng suàn zài xīn。这个成语表示心中已有详细的计划和策略,形容人做事前的充分准备和深思熟虑。其源于古代战争中的谋略,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计划。成算在心的近义词有胸有成竹、心中有数、计划周详等,反义词有毫无头绪、临时抱佛脚、草率从事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情境来理解其含义。例如,他在比赛中成算在心,取得了胜利,或他在创业初期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策略。
积薪候燎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积薪候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该成语意为堆积柴草等待时机,比喻做好充分准备等待时机到来。典故出自《左传》,原意防火,后引申为提前准备。近义词包括蓄势待发、备战待命等,反义词为临渴掘井、临时抱佛脚等。在使用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应强调其比喻意义为提前做好准备等待时机。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使用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