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瓜防李

避瓜防李:远离嫌疑的智慧

读音

bì guā fáng lǐ

含义

“避”意为躲避、避开;”瓜”指瓜田;”防”意为防备、防止;”李”指李树下。字面意思是经过瓜田时弯腰提鞋,走过李树下时整理帽子,比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具体含义指在容易引起误会或嫌疑的场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被人误解或招致不必要的麻烦。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谨慎态度,强调在特定环境下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

典故

这个成语源自两个古代典故:

  1. 瓜田李下:出自《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意思是君子要防患于未然,不使自己处于可能被怀疑的境地。在瓜田里不要弯腰提鞋,以免被误认为偷瓜;在李树下不要整理帽子,以免被误认为摘李子。
  2. 《北史·袁聿修传》记载:袁聿修为官清廉,有一次朋友送他一匹白绸,他婉拒说:”我经过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表明自己不愿因接受礼物而招致嫌疑。

这两个典故共同形成了”避瓜防李”的成语,强调在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要格外谨慎。

近义词

  1. 瓜田李下: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处境。
  2.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行为谨慎。
  3. 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刚有苗头时就加以防止。
  4. 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
  5. 避嫌远疑:避开嫌疑,远离可能引起误会的地方。

反义词

  1. 肆无忌惮:毫无顾忌,任意妄为。
  2. 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大胆地做坏事。
  3. 招摇过市:故意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引人注目。
  4. 不拘小节:不为小事情所约束。
  5. 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仍然按照自己平素的做法去做。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老师不在教室时,我们要避瓜防李,不要在老师办公桌附近走动。
    • 看到地上有钱包,我们应该避瓜防李,不要随便捡起来看。
  2. 小学高年级

    • 考试时,小明避瓜防李,把文具盒放在远离试卷的地方。
    • 在超市里,妈妈告诉我不要随便打开食品包装,这是避瓜防李的做法。
  3. 初中

    • 作为班干部,他在管理班费时总是避瓜防李,每笔支出都详细记录。
    • 公司规定员工不得与客户有私下金钱往来,这是避瓜防李的必要措施。
  4. 高中

    • 科研工作者在实验数据记录上必须避瓜防李,以免被质疑学术不端。
    • 法官审理与自己有关的案件时主动回避,体现了避瓜防李的职业操守。
  5. 大学及以上

    • 在商业谈判中,双方代表都注意避瓜防李,避免私下单独会面引起误会。
    • 审计人员在工作期间不接受被审计单位的任何招待,严格遵守避瓜防李原则。
  6. 职场场景

    • 财务人员每天下班前都会锁好保险柜,这是基本的避瓜防李措施。
    • 人事经理在招聘亲戚时主动回避,体现了职场中的避瓜防李精神。
  7. 社会场景

    • 警察办案时全程开启执法记录仪,这是执法过程中避瓜防李的重要手段。
    • 记者在报道敏感事件时注意保存采访证据,做到避瓜防李。
  8. 国际关系

    • 外交官在与外国代表会谈时会有第三人在场,这是外交场合的避瓜防李做法。
    • 跨国企业在新市场拓展业务时,特别注意遵守当地法规,避瓜防李以免陷入法律纠纷。
  9. 网络时代

    • 自媒体人在报道新闻时注意核实消息来源,这是数字时代的避瓜防李。
    • 网络管理员不查看用户私人聊天记录,体现了对用户隐私的避瓜防李尊重。
  10. 日常生活

    • 借用邻居工具后及时归还并道谢,这是邻里间避瓜防李的相处之道。
    • 合租室友之间不随意进入对方房间,做到了生活上的避瓜防李。

错误用法

  1. 过度解读:把正常的社交行为都视为需要”避瓜防李”的情况。例如拒绝所有同事的聚餐邀请,认为这是避瓜防李,实际上可能影响团队关系。
  2. 滥用场合:在不必要的场合强调避瓜防李。比如在家庭聚会中过分计较谁付钱的问题,反而显得生疏。
  3. 形式主义:只做表面功夫而不解决实质问题。如官员只在公开场合表现廉洁,私下却贪污腐败,这不是真正的避瓜防李。
  4. 误解本意:认为避瓜防李就是完全不接触可能引起嫌疑的事物。实际上,它强调的是在接触时的谨慎态度,而非完全回避。
  5. 忽视信任:在已经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中仍过分避瓜防李。如夫妻之间对每一笔家庭支出都要求签字确认,可能伤害感情。
  6. 错误类比:将避瓜防李用于形容胆小怕事或过度谨慎的性格特点,这与成语强调的”避免嫌疑”的本意不符。
  7. 时间错位:在事情已经发生、嫌疑已经产生后才想到要避瓜防李,这违背了成语”防患未然”的核心思想。

你可能感兴趣

瓜李之嫌是什么意思

瓜李之嫌是一个成语,指因瓜田李下引起的嫌疑或误会。其含义是在某种场合下,由于事物或情境的相似性,容易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该成语出自古代故事,有不同的典故解释。瓜李之嫌的近义词有瓜葛之嫌等,反义词为清白无瑕、毫无嫌疑等。在人际关系和工作场合中,要避免因瓜田李下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嫌疑,处理时需谨慎、注重事实和证据,保持信任和尊重。

避李嫌瓜是什么意思 这个成语教你如何避免误会与保持社交距离

避李嫌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lǐ xián guā,意思是为了避免与某些人或事物发生牵连或产生嫌疑而主动保持距离或避免接触。典故源自古代一个谨慎避免牵连的故事。近义词包括避嫌就清、避祸就福、洁身自好等。反义词包括涉险冒险、牵连牵扯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成语含义或使用场合不当的错误。例如,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总是采取避李嫌瓜的态度,不轻易与陌生人接触。总的来说,这个成语用于形容那些谨慎避免牵连的人。

瓜田之嫌是什么意思

瓜田之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ā tián zhī xián。其含义是形容在某种场合由于行为举止不当产生的误解或嫌疑。瓜田之嫌源于古代的民间故事,用于提醒人们注意言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该成语的典故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在古代文献和小说中找到相关背景和依据。瓜田之嫌的近义词包括疑虑之色、疑心生暗鬼等,反义词为毫无嫌疑、信任无间等。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注意言行,避免引起瓜田之嫌。错误使用瓜田之嫌的方式包括误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不当。以上是瓜田之嫌的相关介绍。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什么意思

成语“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读音为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这句成语的意思是,在特定场合下为避免误解或嫌疑,应注意言行举止。其源于古代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强调在易引发联想的场合需谨慎。近义词有“避嫌守义”、“自重自爱”、“谨言慎行”,反义词则是“肆无忌惮”、“放荡不羁”。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错误用法。在职场、公共场合等敏感场合中,应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注意言行,真正做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正冠李下是什么意思

正冠李下的读音正冠李下的读音为。正冠李下的含义“正冠李下”是一个成语,源自于古代的典故。字面上解释,“正冠”指的是整理帽子,而“李下”则是指李子树下。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在行为上要正直,避免处在可能引起别人误会或嫌疑的场合或情境中。正冠李下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道德教诲。传说在古代,有一个人喜欢整理自己的帽子,每当他路过李子树时,总会停下来整理一下帽子。人们看到他这种行为,误以为他有偷吃李子的嫌疑。于是,“正冠李下”便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告诫人们要避免处在可能引起误解的场合,保持自己的行为端正。正冠李下的出处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诗经》中的《小雅·巷伯》篇:“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委蛇委蛇

李下瓜田是什么意思

“李下瓜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ǐ/xià/guā/tián,意思是在某种场合或环境下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或嫌疑的情况。它来源于古代典故,描述了在李树或瓜田旁边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容易产生误解的场合、疑云密布、疑窦丛生等,反义词为毫无疑义、毫无疑虑、信任无间。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无嫌疑的场合、与其他事物混用或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通过这个成语的介绍,提醒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要谨慎言行,避免产生误解。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什么意思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在特定场合为保持清白谨慎而自我约束。其源于古代道德教化故事,体现了人的自我约束和谨慎态度。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行不由径”等,反义词为“肆无忌惮”。在职场、公共场合等应用中,应谨慎小心,避免误会和嫌疑。但需注意避免在无关道德场合使用,并避免过度解读或曲解其含义。

夭桃穠李是什么意思

夭桃穠李的读音夭桃穠李的读音为yāo táo nóng lǐ。夭桃穠李的含义夭桃穠李,指艳丽的春天景色或美丽如花的年轻女子。其中,“夭”表示艳丽,“桃”和“李”都是美丽的树,而“穠”则表示茂盛、丰满。整个成语形容的是花木繁茂、美丽动人的景象。夭桃穠李的典故该成语出自于《诗经·周南·桃夭》篇,原句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描述了桃花盛开的美景和女子出嫁时的美好情景。后来,“夭桃穠李”就用来形容女子美丽如花,也用来形容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的景象。夭桃穠李的出处除了《诗经》之外,该成语也出现在其他古代文献中,如《文选·张衡<思玄赋>》等。这些典故和出处都充分展示了该成语

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

瓜田李下的读音为guā tián lǐ xià。该成语指在瓜田或李树等农作物附近,由于可能引发误解,需要保持谨慎清白的行为态度。其源自古代一个男子的误会故事,警示人们在容易误解的场合中应保持谨慎。其近义词有避嫌就远、避嫌自重、谨言慎行等,反义词包括无所顾忌、肆无忌惮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事物本身性质或轻率解释行为原因。正确用法是强调在容易引起误解的场合中要保持谨慎和清白的行为态度。

肆行无忌是什么意思

肆行无忌的读音读音:sì xíng wú jì拼音注解:sì(第四声),xíng(第二声),wú(第二声),jì(第四声)肆行无忌的含义“肆行无忌”是一个成语,意指毫无顾忌地放肆行动,形容人行事放肆、无所顾忌。其中,“肆”字表示放肆、无节制;“行”字表示行动;“无忌”则表示没有顾忌或畏惧。肆行无忌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如《左传》等,其中描述了某些人因肆意妄为、毫无顾忌而导致的恶果。此外,历史上也有一些人物因肆行无忌而受到谴责。例如,某些权臣在位时,滥用职权、肆意妄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些典故和历史事件都形象地说明了“肆行无忌”的含义。肆行无忌的近义词任意妄为:指随心所欲,胡作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