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觅句:探寻创作的真谛
读音
闭门觅句:bì mén mì jù
含义
- 闭门:关上门,表示与外界隔绝。
- 觅句:寻找、构思诗句或文章。
- 整体含义:形容文人独自关起门来苦思冥想,专心创作诗词或文章。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创作者为了追求完美的表达,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复推敲字句。
典故
- 宋代黄庭坚的创作习惯
宋代诗人黄庭坚在《题李汉举墨竹》中写道:“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这里的“陈无己”指的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字无己),他常常闭门苦思,反复修改诗句,以求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 唐代贾岛的“推敲”故事
虽然“闭门觅句”并非直接出自贾岛的故事,但贾岛“僧敲月下门”的典故与之类似,都是形容诗人为了一个字反复斟酌,甚至废寝忘食。 - 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
袁枚在书中提到:“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这里虽然批评了过度闭门造车的创作方式,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闭门觅句”在文人中的普遍性。
近义词
- 冥思苦想:形容深入思考,绞尽脑汁。
- 字斟句酌:指写作或说话时仔细推敲字句。
-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创作或做事。
- 搜索枯肠:比喻绞尽脑汁思考或写作。
反义词
- 出口成章:形容文思敏捷,说话或写作一气呵成。
- 一挥而就:形容写作或绘画速度极快,不假思索。
- 信手拈来:形容写作或说话时材料丰富,随手可得。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他为了写好作文,整天闭门觅句,连饭都忘了吃。
- 老师让我们写一首诗,我闭门觅句想了很久。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写诗不是随便写写,有时候需要闭门觅句才能写出好作品。
- 他为了参加作文比赛,闭门觅句整整三天。
-
初中(7-9年级)
- 古代诗人常常闭门觅句,反复推敲每一个字。
- 写论文不能光靠灵感,有时候也需要闭门觅句的耐心。
-
高中及以上
- 真正的文学创作往往需要闭门觅句的专注与坚持。
- 他闭门觅句数月,终于完成了一部震撼文坛的小说。
错误用法
-
用于形容日常琐事的思考
- ❌ 错误:他为了决定中午吃什么,闭门觅句想了半天。
- ✅ 正确:闭门觅句一般用于文学创作,不适用于日常小事。
-
用于形容快速写作
- ❌ 错误:他闭门觅句,十分钟就写完了一篇文章。
- ✅ 正确:闭门觅句强调反复推敲,与快速写作矛盾。
-
用于形容机械性工作
- ❌ 错误:他闭门觅句,终于修好了电脑。
- ✅ 正确:闭门觅句适用于文字创作,不适用于技术性工作。
“闭门觅句”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创作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优秀的作品往往需要专注、耐心和反复打磨的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
自创描写春雪的诗词
本篇文章收录了几篇自创描写春雪的诗词,每篇诗词都以春雪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降雪的美丽与和谐。文章还引用了古代诗词中的相关描写,展现了春天与雪的和谐之美,以及古诗词中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这些自创诗词旨在表达对春雪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对春天雪景的深深喜爱和欣赏,同时也参考了古代诗词的描写手法和意境。春雪是春天的独特景观,带来冬日的寒冷与纯洁,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关于小说的诗词
关于小说的诗词(第1篇)关于小说的诗词,虽然直接相关的并不多,但古诗词中确实有一些描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或情感色彩的佳作。以下是根据“关于小说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一些古诗词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经·小雅·采采卷耳作者:无名氏(先秦)原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陟彼高冈,我马虺隤。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解析:这首诗以一位女子对远在他乡爱人的思念为背景,以情节起伏和情感变化构建了一幅完整的画面,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虽然与小说不完全相同,但古诗词中这种以情感和情节为主的表达方式,为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二、长恨歌作者:白居易(唐)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关于描写诗的诗词
本文列举了五篇关于描写诗的诗词佳作,包括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诗篇。这些诗词以不同的背景和视角,描绘了诗的魅力、灵魂、灵韵和情感。从唐代的孟浩然到当代的余秀华,文人墨客们以诗抒怀,以词传情,展现了诗歌的多样性和深度。文章通过解析每首诗词的原文和作者,让读者领略诗歌的美丽和力量,感受诗歌的情感与魅力。
描写郁金香的古诗词
本文描写的是郁金香的古诗词创作,展现了作者对郁金香的赞美与喜爱。文章从引言开始,强调了郁金香这一花卉的美丽与独特之处。接下来,通过五篇关于描写郁金香的古诗词创作内容,展现了郁金香的美丽与气质。每篇内容都包括引言、创作诗词、古韵中的郁金香情调、古风意象与郁金香之美、现代解读与创作延伸等部分,通过对郁金香的色彩、香气、形态等特征的描绘,以及对古代诗词意境和情感的借鉴,表达了作者对郁金香的赞美与喜爱。最后,文章总结了通过创作古韵诗词,为郁金香谱写美丽赞歌的方式,并附录了其他相关创作古韵诗词。整篇文章内容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
关于诗词的书
关于诗词的书(第1篇)关于诗词的书一、诗词全文及解析诗经·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者:诗经时代/朝代:西周初期至东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前六世纪)解析:《关雎》是我国诗歌史上开山之作,代表着古诗词的起兴之美,亦代表我国古代诗词对爱情的细腻描绘。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李白朝代:唐代解析:此诗以白描手法,抒发了诗人在静夜中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其简练明快的语言与深沉的意境相得益彰。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王之涣朝代:唐代解析:《登鹳雀楼》一诗,描绘了壮阔的山河景象,表现了诗人追求更高境
描写谢安的诗词李白
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谢安的诗词及其文化内涵。在古代文学中,虽然直接以谢安为主题的诗词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从一些描绘魏晋名士风范、隐逸生活的诗篇中感受到谢安的形象与精神。这些诗词通过对谢安高尚品质、淡泊名利心境以及逸世之才的赞美,展现了其文化魅力和历史地位。同时,这些诗词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审美和价值判断的依据。谢安的形象与精神对现代社会仍有启示作用,我们应当学习他的淡泊名利、追求真我的情怀,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谢安的诗词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探究和解析,包括谢安形象在诗词中的体现、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方面。虽然直接描写
描写须弥山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须弥山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诗意的方式描绘了须弥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虽然直接描写须弥勒山的诗词并不多见,但作者通过借鉴其他诗词和结合佛教文化,尝试对须弥山进行诗意表达。文章包括了对须弥山的开篇之语、诗意描绘、借鉴与启示以及附诗等内容。希望这些文章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带您进入一个诗意盎然的须弥山世界。
关于文的诗词
关于文的诗词(第1篇)关于“文”的诗词一、诗经《关雎》作者:佚名朝代:先秦原文:文王之德之纯兮,有文武之道焉。解析:这句诗体现了文王之道,指出了其品德纯正和有文武之道的特点。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而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文以秀才之诗,飞羽觞而醉月。作者:李白朝代:唐解析:此诗中,“大块假我以文章”一句中“文章”二字,即指文化、文明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三、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夫四海为家,叶落
宋代城墙诗词精选 20首描写历史沧桑的怀古名篇
本文介绍了描写宋城墙的诗词及其解析,包括不同作者和背景的诗篇。这些诗词描绘了宋城墙的壮丽景象、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宋朝历史和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感慨。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宋城墙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以及在现代城市中的意义。通过赏析这些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古代的文化遗产,感受其中的情感和价值。
关于重的诗词
关于重的诗词(第1篇)关于“重”的诗词全文及其解析一、江城五月落梅花,极目钟山思物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木兰院》作者:杜牧(唐)朝代: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扬州禅智寺的景象,以“重”字来表现钟山之稳重与历史之厚重。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宋)朝代:宋代解析:此诗以“重”字形容人生经历的厚重与深沉,表达人生经历的厚重感。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作者:郑燮(清)朝代:清代解析:此诗中的“重”字用来形容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格,表达出一种不屈不挠、重于泰山的精神。四、江水映天色,孤帆重去来——李煜《送别》作者:李煜(唐)朝代:唐代解析: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