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觅句

闭门觅句:探寻创作的真谛

读音

闭门觅句:bì mén mì jù

含义

  • 闭门:关上门,表示与外界隔绝。
  • 觅句:寻找、构思诗句或文章。
  • 整体含义:形容文人独自关起门来苦思冥想,专心创作诗词或文章。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创作者为了追求完美的表达,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复推敲字句。

典故

  1. 宋代黄庭坚的创作习惯
    宋代诗人黄庭坚在《题李汉举墨竹》中写道:“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这里的“陈无己”指的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字无己),他常常闭门苦思,反复修改诗句,以求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2. 唐代贾岛的“推敲”故事
    虽然“闭门觅句”并非直接出自贾岛的故事,但贾岛“僧敲月下门”的典故与之类似,都是形容诗人为了一个字反复斟酌,甚至废寝忘食。
  3. 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
    袁枚在书中提到:“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这里虽然批评了过度闭门造车的创作方式,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闭门觅句”在文人中的普遍性。

近义词

  1. 冥思苦想:形容深入思考,绞尽脑汁。
  2. 字斟句酌:指写作或说话时仔细推敲字句。
  3.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创作或做事。
  4. 搜索枯肠:比喻绞尽脑汁思考或写作。

反义词

  1. 出口成章:形容文思敏捷,说话或写作一气呵成。
  2. 一挥而就:形容写作或绘画速度极快,不假思索。
  3. 信手拈来:形容写作或说话时材料丰富,随手可得。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他为了写好作文,整天闭门觅句,连饭都忘了吃。
    • 老师让我们写一首诗,我闭门觅句想了很久。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写诗不是随便写写,有时候需要闭门觅句才能写出好作品。
    • 他为了参加作文比赛,闭门觅句整整三天。
  3. 初中(7-9年级)

    • 古代诗人常常闭门觅句,反复推敲每一个字。
    • 写论文不能光靠灵感,有时候也需要闭门觅句的耐心。
  4. 高中及以上

    • 真正的文学创作往往需要闭门觅句的专注与坚持。
    • 他闭门觅句数月,终于完成了一部震撼文坛的小说。

错误用法

  1. 用于形容日常琐事的思考

    • ❌ 错误:他为了决定中午吃什么,闭门觅句想了半天。
    • ✅ 正确:闭门觅句一般用于文学创作,不适用于日常小事。
  2. 用于形容快速写作

    • ❌ 错误:他闭门觅句,十分钟就写完了一篇文章。
    • ✅ 正确:闭门觅句强调反复推敲,与快速写作矛盾。
  3. 用于形容机械性工作

    • ❌ 错误:他闭门觅句,终于修好了电脑。
    • ✅ 正确:闭门觅句适用于文字创作,不适用于技术性工作。

“闭门觅句”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创作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优秀的作品往往需要专注、耐心和反复打磨的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郁金香的古诗词

本文描写的是郁金香的古诗词创作,展现了作者对郁金香的赞美与喜爱。文章从引言开始,强调了郁金香这一花卉的美丽与独特之处。接下来,通过五篇关于描写郁金香的古诗词创作内容,展现了郁金香的美丽与气质。每篇内容都包括引言、创作诗词、古韵中的郁金香情调、古风意象与郁金香之美、现代解读与创作延伸等部分,通过对郁金香的色彩、香气、形态等特征的描绘,以及对古代诗词意境和情感的借鉴,表达了作者对郁金香的赞美与喜爱。最后,文章总结了通过创作古韵诗词,为郁金香谱写美丽赞歌的方式,并附录了其他相关创作古韵诗词。整篇文章内容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

描写须弥山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须弥山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诗意的方式描绘了须弥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虽然直接描写须弥勒山的诗词并不多见,但作者通过借鉴其他诗词和结合佛教文化,尝试对须弥山进行诗意表达。文章包括了对须弥山的开篇之语、诗意描绘、借鉴与启示以及附诗等内容。希望这些文章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带您进入一个诗意盎然的须弥山世界。

关于文的诗词

关于文的诗词(第1篇)关于“文”的诗词一、诗经《关雎》作者:佚名朝代:先秦原文:文王之德之纯兮,有文武之道焉。解析:这句诗体现了文王之道,指出了其品德纯正和有文武之道的特点。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而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文以秀才之诗,飞羽觞而醉月。作者:李白朝代:唐解析:此诗中,“大块假我以文章”一句中“文章”二字,即指文化、文明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三、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夫四海为家,叶落

宋代城墙诗词精选 20首描写历史沧桑的怀古名篇

本文介绍了描写宋城墙的诗词及其解析,包括不同作者和背景的诗篇。这些诗词描绘了宋城墙的壮丽景象、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宋朝历史和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感慨。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宋城墙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以及在现代城市中的意义。通过赏析这些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古代的文化遗产,感受其中的情感和价值。

关于重的诗词

关于重的诗词(第1篇)关于“重”的诗词全文及其解析一、江城五月落梅花,极目钟山思物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木兰院》作者:杜牧(唐)朝代: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扬州禅智寺的景象,以“重”字来表现钟山之稳重与历史之厚重。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宋)朝代:宋代解析:此诗以“重”字形容人生经历的厚重与深沉,表达人生经历的厚重感。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作者:郑燮(清)朝代:清代解析:此诗中的“重”字用来形容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格,表达出一种不屈不挠、重于泰山的精神。四、江水映天色,孤帆重去来——李煜《送别》作者:李煜(唐)朝代:唐代解析:此

探寻段誉形象在唐宋诗词中的精神投影 关于痴情贵胄的10首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提供的文章内容是围绕描写段誉的诗词展开的,文章从古代文学中寻找与段誉形象相关的诗词,来体会其意境和情感。因此,摘要需要突出这一核心内容。以下是本文挑选了多首与江湖、英雄、情思相关的古诗词,以飨读者。这些古诗词虽非专为描写段誉所作,但其所表达的意境与情感,与段誉的形象和武侠世界有着诸多共鸣。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古代文人对江湖、英雄、情思的独特理解,也能更深入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旨在通过古诗词的赏析,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文学营养,并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追求。

10首关于苏轼的经典诗词 展现北宋文豪的千古风流与旷达人生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苏轼的诗词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和怀念。通过五篇描写苏轼的诗词文章,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造诣、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后世对他的敬仰与怀念。这些诗词不仅赞美了苏轼的才情与诗歌成就,更描绘了他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内涵。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苏轼的人生观和文学观,并传承与发扬他的精神,为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代诗人如何用诗词赞美画圣吴道子的艺术成就

本文介绍了吴道子的诗词及其艺术成就。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吴道子的绘画技艺和作品的影响力,通过古诗词赞美了吴道子的卓越才华和作品魅力。吴道子的画作与诗词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吴道子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植物的诗词

关于植物的诗词(第1篇)关于植物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描绘自然的重要题材。以下是根据“关于植物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包括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经《关关雎鸠》原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良人何在?山高水长。作者:佚名(先秦)解析:此诗以采耳为引子,表达了女子对远在他乡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采采卷耳”描绘了采摘卷耳的情景,卷耳作为一种植物,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女性的贞洁和爱情。二、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王之涣(唐)解析:此诗虽非直接描写植物,但“白日”一词常被用来比喻生命的活力和时光的流逝。“黄河”作为自

关于大雁的诗词

关于大雁的诗词(第1篇)关于大雁的诗词一、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大雁归南国,秋来北去休。作者:王之涣(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鹳雀楼的壮丽景色,并借大雁南归北归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大雁在诗中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迁徙。二、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原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塞下秋来风景异,大雁南飞人北归。作者:陆游(宋代)解析:此诗以大雁南飞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战乱、百姓疾苦的深深忧虑。大雁在诗中象征着离别与回归,也象征着国家统一的希望。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