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之林

笔墨之林:文采飞扬的象征

读音

笔墨之林(bǐ mò zhī lín)

含义

  • :书写工具,代指文章、写作。
  • :书写颜料,象征文辞、学问。
  • :森林,比喻众多、繁盛。
    整体含义:形容文章、著作众多,文坛繁荣,或指文人聚集、文风鼎盛的地方。

典故

  1. 《后汉书·崔骃传》
    “(崔骃)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笔墨之林,不涉世务’。”此处指崔骃沉迷著述,不热衷仕途。
  2. 清代文坛
    清代学者常以“笔墨之林”形容江南文人雅集、书院兴盛的场景,如袁枚的随园、阮元的诂经精舍,均被视为“笔墨之林”的代表。

近义词

  1. 文山会海:形容文件、会议繁多(略带贬义)。
  2.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堆起来和人身高相等。
  3. 文苑英华:指文坛中的杰出人才或优秀作品。

反义词

  1. 胸无点墨:形容人没有学问或文采。
  2. 目不识丁:指人不识字,文化水平极低。
  3. 荒芜之地:比喻文化贫瘠、缺乏文教的地方。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图书馆里有很多书,真是一片笔墨之林!
    • 老师鼓励我们多读书,将来也能成为笔墨之林里的一棵树。
  2. 小学高年级

    • 苏轼和李白都是笔墨之林中的参天大树。
    • 这部百科全书内容浩瀚,堪称笔墨之林。
  3. 初中

    • 唐代诗坛群星璀璨,可谓笔墨之林。
    • 他的书房堆满古籍,仿佛置身笔墨之林。
  4. 高中

    • 明清小说流派纷呈,构成中国文学史上的笔墨之林。
    • 学术会议上专家云集,一时笔墨之林蔚然成风。
  5. 大学及以上

    • 乾嘉学派的研究成果丰硕,为清代学术的笔墨之林增添浓墨重彩。
    • 互联网时代,自媒体虽多,但真正的笔墨之林仍需经典支撑。

错误用法

  1. 误指自然景观

    • ❌“这片竹林幽静雅致,真是笔墨之林。”(正确应为“茂林修竹”)
  2. 形容绘画作品

    • ❌“齐白石的虾图栩栩如生,属于笔墨之林。”(应指书法或文章)
  3. 贬义滥用

    • ❌“他写的废话连篇,也算笔墨之林?”(成语本身不含贬义)
  4. 混淆近义词

    • ❌“公司文件堆积如山,简直是笔墨之林。”(应使用“文山会海”)

总结:“笔墨之林”是褒义成语,专指文采荟萃或著作丰饶的场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张冠李戴。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劝学的诗词

关于劝学的诗词(第1篇)关于劝学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根据“关于劝学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以及它们的全文、作者、朝代和解析。一、《劝学诗》 杜牧(唐)原文: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解析:这首诗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首句“读书不觉已春深”,点明了时间流逝与读书的关系,让人感叹时光易逝。第二句“一寸光阴一寸金”,更是用黄金来比喻时间的宝贵,劝人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周公、孔子的思想追求,鼓励人们要深入思考,追寻真理。二、《长歌行》 汉乐府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

描写入文学群的古诗词

本篇文章介绍了多首描写入文学群的古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描绘了人们进入文学群体中的场景和感受,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文章通过引用诗词原文和解析,展示了文学群体的魅力以及进入其中的重要性。文章还强调了文学创作中真情流露的价值和文学群体中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于墨的诗词

关于墨的诗词(第1篇)关于墨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描绘意境的重要载体。下面将为您呈现几首与墨相关的古诗词,包括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墨池轩》原文: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笔墨承此景,写绘诚为良。作者:韦应物朝代:唐解析:此诗描绘了山光月色之美,同时强调了笔墨在此美景中的重要性。笔墨作为绘画、书写的工具,诚为良伴,能将自然之美景尽收笔下。二、宋代书法家、诗人米芾的《题墨梅图》原文:洗砚池塘春意动,疏花点点缀晴空。轻烟淡月入画卷,笔下生辉映画屏。作者:米芾朝代:宋解析:此诗描绘了洗砚池畔的梅花盛开,疏花点点,轻烟淡月映照其中,笔下生辉,将墨梅的美丽与神

关于手的诗词

关于手的诗词(第1篇)关于“手”的古诗词与赏析一、《古诗四首·其二》作者:白居易唐 朝云鬓花颜金步摇,楼阁香径春风好。手中锦绣似天成,日日倚窗听雨飘。解析:此诗以女性视角描绘了女子之手的细腻与优雅。通过“手中锦绣似天成”一句,展现了女子手中技艺的精湛,同时也突出了手的灵巧与美丽。二、《长恨歌》作者:白居易唐 朝……(部分诗句省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君王纵使轻臣妾,犹自分明怜玉手。解析:此句诗描绘了贵妃在悲痛之时,即使君王偏爱他人,贵妃的手依然引人注目,可见其美丽与魅力。诗中以“玉手”为喻,突出了手的细腻与柔美。三、《琵琶行》作者:白居易唐 朝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描写金圣叹的诗词

金圣叹,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以其独特的文学见解和卓越的文学创作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共搜集并解析了五篇描写金圣叹的诗词,展现了他的文学成就、思想魅力和独特风采。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赞美了金圣叹的才情、思想和文学魅力,反映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金圣叹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理念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才情与思想将永远激励着人们追求卓越与真理。

关于文竹的诗词

关于文竹的诗词(第1篇)关于文竹的诗词虽不似其他植物题材那样丰富,但仍有一些古诗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文竹的意象,下面我将为您撰写一篇以文竹为主题的古诗词赏析文章。文竹之韵——古诗词中的文竹情一、文竹诗篇朝代:明代作者:郑燮《题画竹》竹影摇曳映窗纱,文房四宝伴墨华。清韵悠扬传千古,竹节高耸入云霞。解析:此诗以文竹为背景,描绘了竹影摇曳的景象,并借竹之高节,表达了诗人对文雅生活的向往。朝代:清代作者:郑燮《题画文竹》翠色轻摇映书斋,文心一缕入琴怀。清风拂过知音起,月下花前共徘徊。解析:此诗以文竹为题,描绘了文竹在书斋中的翠绿景象,以及与知音共赏的雅致。朝代:近现代佚名《窗前文竹》窗前文竹翠如烟,笔墨纸

关于聿的诗词

关于聿的诗词(第1篇)关于聿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原文:文武之道,未坠于地,文王之聿,成王之基。作者:佚名(先秦时期)解析:此句诗文描述了文王(周文王)的功绩,以及其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聿在这里有笔墨、书写之意,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记载。杜甫《奉赠太守杜二郎》原文:承家义训瞻前聿,委事殷勤非俦侣。作者:杜甫(唐朝)解析:该诗句描写了对长辈的尊重与忠诚,也以聿来隐喻文化的传承与延续。郑板桥《题竹石》原文:清时诗书贵,盛世笔聿多。作者:郑板桥(明朝末年、清朝初年)解析:此句描绘了清时盛世,诗书文化繁荣的景象,聿在此处代表笔墨,象征着文化的繁荣和进步。二、诗词全文及

笔墨横姿

“笔墨横姿”是一个形容书法、绘画或文学作品在笔墨运用上极具艺术性和表现力的短语,展现出独特风格和魅力。其近义词有笔走龙蛇、妙笔生花、文采飞扬等。反义词包括平淡无奇、拙贝罗香等。使用时需区分其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该成语用于赞美真正的高超艺术作品或文学创作。

关于纸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关于纸的诗词名句有哪些(第1篇)关于纸的诗词名句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赠汪伦》——唐·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解析:诗人李白用“桃花潭水”来形容汪伦对他深深的情谊,其中的“水深千尺”巧妙地与“纸”相关联,形容情感的深厚如纸长,长至千尺。《寄远人》——宋·苏泂心如纸薄,念君难言。解析:此句以“纸”为喻,形容心之薄如纸,思念之情难以言表。《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其中涉及造纸工艺的部分有:“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表明古人对造纸技术十分熟练,夜晚用灯火也能照着纸上的内容。《渔家乐》——唐·

关于文的诗词

关于文的诗词(第1篇)关于“文”的诗词一、诗经《关雎》作者:佚名朝代:先秦原文:文王之德之纯兮,有文武之道焉。解析:这句诗体现了文王之道,指出了其品德纯正和有文武之道的特点。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而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文以秀才之诗,飞羽觞而醉月。作者:李白朝代:唐解析:此诗中,“大块假我以文章”一句中“文章”二字,即指文化、文明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三、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夫四海为家,叶落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