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砚田

笔耕砚田: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

读音

bǐ gēng yàn tián

含义

  • :书写工具,象征文字创作。
  • :耕作,比喻辛勤劳动。
  • :研墨的器具,代表书写工具。
  • :田地,象征耕耘的领域。

整体含义:形容文人以笔墨为生,像农夫耕种田地一样辛勤写作或研究学问。

典故

  1. 《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年轻时家贫,曾“投笔从戎”,但此前他“笔耕砚田”的生活正是文人清贫却坚持学问的写照。
  2. 唐代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虽未直接使用“笔耕砚田”,但描绘了文人夜以继日伏案写作的场景。
  3. 宋代文人笔记:常以“笔耕”喻指靠文字谋生,如苏轼称友人“以笔耕自给”。

近义词

  1. 著书立说:撰写著作,创立学说。
  2. 舞文弄墨:指写作或玩弄文字技巧(略带贬义)。
  3. 爬格子:口语化表达,指长时间伏案写作。

反义词

  1. 不学无术:没有学问,缺乏技能。
  2. 游手好闲:懒惰不事生产。
  3. 束之高阁:将书籍或笔墨搁置不用。

例句

小学阶段

  1. 爷爷退休后,每天笔耕砚田,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2. 老师告诉我们,古代读书人常常笔耕砚田到深夜。

中学阶段

  1. 鲁迅先生一生笔耕砚田,用文字唤醒国人。
  2. 这部小说的作者十年如一日笔耕砚田,终于完成巨著。

大学及以上

  1. 学术研究者需耐得住寂寞,方能笔耕砚田,有所成就。
  2. 他隐居山林,笔耕砚田,留下了大量哲学手稿。

文学化表达

  1. 青灯黄卷,笔耕砚田,是他对抗浮躁时代的方式。
  2. 那些笔耕砚田的岁月,化作纸上流淌的思想之河。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体力劳动

    • ❌ “农民伯伯笔耕砚田,种出了优质大米。”(应改为“辛勤耕作”)
  2. 混淆“砚田”与实际田地

    • ❌ “他在砚田里插秧。”(“砚田”是比喻,非真实农田)
  3. 贬义语境滥用

    • ❌ “他笔耕砚田,写的全是废话。”(成语本身含褒义)

总结:这一成语承载着中国文人对学问的敬畏与坚守,既是生活方式的诗意表达,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使用时需注意其比喻义与褒扬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文的诗词

关于文的诗词(第1篇)关于“文”的诗词一、诗经《关雎》作者:佚名朝代:先秦原文:文王之德之纯兮,有文武之道焉。解析:这句诗体现了文王之道,指出了其品德纯正和有文武之道的特点。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而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文以秀才之诗,飞羽觞而醉月。作者:李白朝代:唐解析:此诗中,“大块假我以文章”一句中“文章”二字,即指文化、文明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三、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夫四海为家,叶落

关于墨的诗词

关于墨的诗词(第1篇)关于墨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描绘意境的重要载体。下面将为您呈现几首与墨相关的古诗词,包括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墨池轩》原文: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笔墨承此景,写绘诚为良。作者:韦应物朝代:唐解析:此诗描绘了山光月色之美,同时强调了笔墨在此美景中的重要性。笔墨作为绘画、书写的工具,诚为良伴,能将自然之美景尽收笔下。二、宋代书法家、诗人米芾的《题墨梅图》原文:洗砚池塘春意动,疏花点点缀晴空。轻烟淡月入画卷,笔下生辉映画屏。作者:米芾朝代:宋解析:此诗描绘了洗砚池畔的梅花盛开,疏花点点,轻烟淡月映照其中,笔下生辉,将墨梅的美丽与神

描写避世的诗词

本篇文章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避世之境的古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介绍古诗词中的内容和意境,展现了避世之境的美好与宁静。所介绍的古诗词包括《桃花源记》、《归园田居》、《渔翁》、《归隐》等,以及现代对避世之境的理解和向往。文章强调古代文人墨客对避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指出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体现了人们对内心宁静与和谐的追求。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诗词中汲取启示,学会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宁静之地,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与休息。同时,文章也提到珍惜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心灵在自然中得到净化与升华。

关于文竹的诗词

关于文竹的诗词(第1篇)关于文竹的诗词虽不似其他植物题材那样丰富,但仍有一些古诗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文竹的意象,下面我将为您撰写一篇以文竹为主题的古诗词赏析文章。文竹之韵——古诗词中的文竹情一、文竹诗篇朝代:明代作者:郑燮《题画竹》竹影摇曳映窗纱,文房四宝伴墨华。清韵悠扬传千古,竹节高耸入云霞。解析:此诗以文竹为背景,描绘了竹影摇曳的景象,并借竹之高节,表达了诗人对文雅生活的向往。朝代:清代作者:郑燮《题画文竹》翠色轻摇映书斋,文心一缕入琴怀。清风拂过知音起,月下花前共徘徊。解析:此诗以文竹为题,描绘了文竹在书斋中的翠绿景象,以及与知音共赏的雅致。朝代:近现代佚名《窗前文竹》窗前文竹翠如烟,笔墨纸

历代捕鱼诗词赏析 从诗经到明清的渔歌诗韵与隐逸哲思

渔歌诗韵:历代捕鱼诗词中的水乡情结与生命哲思捕鱼,这一人类最古老的生产活动之一,在中国诗词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从《诗经》时代起,捕鱼场景就已成为诗人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意象。历代文人墨客或以细腻笔触描绘渔家生活,或以渔父形象寄托隐逸之思,使捕鱼诗词成为中华诗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先秦时期的朴素渔歌中国最早的捕鱼诗可追溯至《诗经》。《卫风·硕人》中"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的描写,展现了春秋时期卫国河流中渔人撒网、鱼儿跳跃的生动场景。这里的捕鱼描写虽简朴,却充满生机活力,反映了先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始图景。《小雅·采绿》中"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则

关于砚的诗词

关于砚的诗词(第1篇)关于砚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有众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以下是根据“关于砚的诗词”这一主题,精心挑选的几首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和文潜赠学士五首其一》作者:苏辙朝代:宋原文:砚水新添绿,毫端旧染香。旧书常得味,新墨亦生光。字句清如玉,篇章灿若霜。何须千里外,自有笔墨香。解析:此诗中描绘了砚台与墨水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笔墨书写的魅力。苏辙以砚水新添为引子,表达了墨香与砚台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对学识与知识的珍贵有着深刻的认识。二、《送张生归自京师因寄朱颍川》作者:杨公远朝代:宋末元初原文:砚池久矣生尘土,今喜君归一洗之。君去定应传妙墨,我

描写笔架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笔架的古诗词的文章。文章通过引用不同角度的古诗词,描绘了笔架的形态和作用,表达了文人对笔架的独特情感和重视。从引言到正文,文章逐步深入探讨了笔架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和文化内涵,通过欣赏和研究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代文人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追求。

古典诗词中的浣女意象解析 10首描写水边浣纱女的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浣女的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唐代、宋代、明代等不同朝代的诗人作品。这些诗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浣女们在山间、溪边劳作的情景,以及她们的歌声、笑语和倩影。文章还提到了浣女们在古诗词中的特殊意象,她们的形象和文化内涵被诗人们巧妙地描绘,成为了古诗词中的美丽元素。这些描写浣女的诗词,展现了古代女子的生活状态、美丽形象以及古代社会的风情和人们的审美追求。

关于笔的诗词

关于笔的诗词(第1篇)关于笔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现。笔作为古代文人墨客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媒介,许多诗词都以笔为主题或以笔为意象。以下是根据“关于笔的诗词”这一主题精心挑选的一些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古诗词全文《咏笔》笔头微蘸墨轻涂,一点一滴成画图。情随墨迹随风去,行云流水笔端舞。作者:(宋)王羲之解析:王羲之此诗以笔为意象,描绘了笔在纸上舞动的情景,以及墨迹如行云流水般的韵律感。《笔》笔下生花意纵横,墨香四溢韵无穷。挥毫泼墨成千字,妙手丹青映日红。作者:(元)赵孟頫解析:赵孟頫的诗赞美了笔的神奇功效,笔下生花,墨香四溢,是文人墨

历代诗人如何评价李贺 10首关于诗鬼的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介绍了李贺的诗词,从不同角度出发,列举并解析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描绘了李贺的诗歌独特魅力,表达了对李贺诗歌的钦佩与赞美。通过几首描绘李贺的诗词,展现了李贺的艺术世界。文章还提到李贺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成为后人研究和传颂的经典。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