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饱人不知饿人饥”详解
读音
bǎo rén bù zhī è rén jī
含义
- 饱:吃饱,满足。
- 人: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 不知:不了解、不理解。
- 饿:饥饿,缺乏食物。
- 饥:饥饿,与“饿”同义。
整体含义:吃饱的人无法理解饥饿者的痛苦,比喻处境优越的人难以体会他人的艰难处境。
典故
-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曾对梁惠王说:“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意思是统治者只顾自己享受,却不顾百姓疾苦,类似于“饱人不知饿人饥”。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一个故事,富人嘲笑穷人挨饿,认为他们懒惰,体现了“饱人不知饿人饥”的思想。
- 民间俗语:古代百姓常用这句话讽刺那些生活富足却对穷人冷漠的人。
近义词
- 何不食肉糜:出自晋惠帝的故事,形容无知者对苦难者的漠视。
- 站着说话不腰疼:比喻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无法理解别人的难处。
- 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困境袖手旁观,无动于衷。
反义词
- 感同身受:能够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感受。
- 同甘共苦:一起享受幸福,也一起承担苦难。
- 推己及人:用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别人的处境。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有很多玩具,却嘲笑小华没有,真是“饱人不知饿人饥”。
- 小学高年级:那些天天吃大餐的人,怎么会理解贫困山区孩子吃不饱的苦?这就是“饱人不知饿人饥”。
- 初中:有些明星炫富,却对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屑一顾,真是典型的“饱人不知饿人饥”。
- 高中:某些发达国家指责发展中国家环保不力,却无视自己的高碳排放,简直是“饱人不知饿人饥”。
- 大学及以上:经济条件优越的人往往难以理解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这正是“饱人不知饿人饥”的体现。
错误用法
-
误用对象:
- ❌ 他考试不及格,却说“饱人不知饿人饥”。(考试不及格与饥饿无关,应改为“站着说话不腰疼”)
-
语境不符:
- ❌ 他打球输了,抱怨队友“饱人不知饿人饥”。(运动失败与饥饿无关,应改为“不懂我的难处”)
-
滥用成语:
- ❌ 我吃饱了,但还想吃零食,真是“饱人不知饿人饥”。(自己贪吃与成语含义无关)
总结:“饱人不知饿人饥”用于批评那些无法体会他人困境的人,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项安世诗词描写饥饿
项安世诗词深刻描绘了南宋时期的饥饿现象,展现了百姓在饥饿中的苦难与期望。他的诗词以真实、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著称,通过对饥饿的描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生活疾苦。同时,他的诗词也体现了人文关怀,关注百姓生活,表达了对丰收和皇恩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希望。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更是对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贡献。他的诗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研究南宋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饱汉不知饿汉饥
"饱汉不知饿汉饥"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没有经历过某种困境或饥饿的人无法理解那些正在经历困境的人的痛苦和需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农耕文化,并可能与寓言故事相关。其近义词包括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反义词为感同身受、体贴入微。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适用场合,避免误解或不当使用。
挨冻受饿
“挨冻受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āi dòng shòu è。它用来形容因生活困苦或遭遇不幸而遭受寒冷和饥饿的折磨。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源于古代社会的生活状况。它的近义词包括饥寒交迫、忍饥受冻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等。使用时应避免用词不当、滥用语境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准确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嗷嗷待哺
文章介绍了成语"嗷嗷待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饥饿或需要帮助的境地,"嗷嗷"表示饥饿或哀求的声音,"待哺"则表示等待食物或被抚养。文章还列举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的恰当性,避免滥用或误用。
不饥不寒
不饥不寒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jī bù hán,意思是指生活上没有饥饿和寒冷等忧虑,形容生活无忧无虑,安居乐业。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不饥不寒的近义词包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等,反义词则是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过着无忧无虑、安稳的生活。然而,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应根据具体语境进行选择和运用。
忍饥受饿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忍饥受饿”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忍饥受饿指的是忍受饥饿的痛苦,源于古代艰苦生活条件下的经历。其近义词有“忍饥耐饿”、“忍苦含辛”等,反义词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轻描淡写地描述不严重的困境或情况,保持成语的正确用法。
号寒啼饥
“号寒啼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áo hán tí jī,形容极度寒冷和饥饿的状态,常常用来描述人们生活在困苦和恶劣环境中的情景。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四年》,也可见于《孟子》等古代文献。其近义词包括啼饥号寒、饥寒交迫等,反义词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等。在例句中常用于描述生活困苦的情况,如灾荒年间百姓的生活、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等。错误用法是不应将“号寒啼饥”用于非困苦、寒冷的环境或情境。
饿的拼音
这篇文章介绍了汉字“饿”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饿”字的含义。它表示肚子空,想吃东西,与“饱”相对。文章还详细解析了“饿”作为动词的用法,包括同本义、引申义和使受饿的含义。此外,文章还提到“饿”在方言和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和含义。
充饥画饼
充饥画饼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只说不做,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其读音和含义、典故都已详细介绍。充饥画饼的近义词包括纸上谈兵、空言无补等,反义词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为正面表达、用于自嘲或调侃时的过度直接以及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使用。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充饥画饼的正确用法和误用情况,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对象。
食不充肠是什么意思
食不充肠的读音食不充肠的拼音是:shí bù chōng cháng。食不充肠的含义食不充肠,字面意思为食物不足以填满肠道,形容生活贫困,饮食困难,甚至到了无法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地步。这个成语强调了生活的困苦和艰难。食不充肠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平准书》,描述了汉朝时期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百姓生活困苦,连基本的食物都无法保障。其中有一段描述了百姓“食不重味,衣不蔽体,食不充肠”,即食物的种类单一,甚至到了连肠道都填不饱的程度。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类似的典故和故事,如《孟子》中也有“饥者之歌”的描述,即人们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所发出的声音和状态,都体现了食不充肠的境地。食不充肠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