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饱经风霜”详解
读音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含义
- 饱:充分、充足
- 经:经历、经过
- 风霜:寒风和霜雪,比喻艰难困苦
整体含义: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典故
- 《左传·昭公元年》:
“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也,将何以堪之?”
其中”堪”有经受之意,虽未直接使用”饱经风霜”,但体现了经受考验的概念。 - 宋代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中”世事艰”与”饱经风霜”意境相通,表达人生阅历的沉淀。 -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描写刘姥姥时虽未直接用此成语,但其形象正是”饱经风霜”的生动体现。
近义词
- 历尽沧桑:强调经历过世事变迁
- 备尝艰苦:突出体验过各种艰辛
- 久经世故:侧重积累了处世经验
- 千锤百炼:比喻经过多次锻炼
反义词
-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越环境中
- 少不更事:年纪轻,经历少
- 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
- 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
例句
小学阶段
- 爷爷的手上布满皱纹,那是一双饱经风霜的手。
- 这棵老槐树饱经风霜,树干上都是裂痕。
- 老船长饱经风霜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
初中阶段
- 这座饱经风霜的古桥见证了村庄几百年的历史。
- 他饱经风霜的眼神中透露出智慧的光芒。
- 这些饱经风霜的文物需要我们好好保护。
高中阶段
- 杜甫的诗作充满了饱经风霜后的深沉思考。
- 这个民族饱经风霜却依然保持着坚韧的性格。
- 老教授饱经风霜的人生经历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大学及以上
-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饱经风霜却依然绚丽多彩。
- 这位革命家饱经风霜的一生堪称传奇。
- 这些饱经风霜的史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文学性表达
- 她眼角细密的皱纹像地图上的等高线,记录着饱经风霜的岁月。
- 老宅的门环已被磨得发亮,如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眼睛。
- 这本日记本的纸张已经泛黄,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诉说者。
比喻用法
- 这块饱经风霜的奇石是大自然最杰出的雕塑。
- 老城墙饱经风霜的砖块仿佛在低语着古老的故事。
- 这艘饱经风霜的渔船依然在海上劈波斩浪。
抽象表达
- 中华文明饱经风霜却历久弥新。
- 真理往往需要饱经风霜才能被真正理解。
错误用法
- 形容短期困难:
✘ “这次考试没考好,我真是饱经风霜啊”
(应改为:这次挫折让我很难过) - 用于年轻事物:
✘ “这栋新建的大楼饱经风霜”
(应改为:这栋新建的大楼气势恢宏) - 误用为褒义过度:
✘ “他饱经风霜,所以特别会投机取巧”
(应改为:他老于世故) - 与具体伤痛混淆:
✘ “车祸后他饱经风霜的身体需要恢复”
(应改为:车祸后他伤痕累累的身体需要恢复) - 时间维度错误:
✘ “婴儿饱经风霜地来到这个世界”
(应改为:婴儿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 - 对象不当:
✘ “这款新手机饱经风霜的性能很强大”
(应改为:这款新手机经过严格测试) - 程度不符:
✘ “旅游三天让我饱经风霜”
(应改为:旅游三天让我疲惫不堪)
通过以上详解,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饱经风霜”这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避免在表达中出现不当用法。这个成语最适合用来形容那些经历过岁月洗礼而沉淀出智慧与坚韧的人或事物。
你可能感兴趣
十年寒窗是什么意思
十年寒窗的读音十年寒窗的拼音为shí nián hán chuāng。十年寒窗的含义“十年寒窗”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读书人为了求学而长期刻苦学习,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和艰辛的努力。它强调了学习过程的漫长和不易,也体现了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坚持。每个字的含义如下:“十”表示时间的长久。“年”指年份,表示时间的流逝。“寒”表示艰苦、清苦的意思。“窗”则指读书时的学习环境,常指书窗或寒窗。因此,“十年寒窗”整体的含义就是形容人为了求学而长期刻苦学习,经历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和清苦生活,在寒窗下勤奋读书的情景。十年寒窗的典故“十年寒窗”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读书人。在古代,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需要经过长
久历风尘是什么意思
久历风尘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ǔ lì fēng chén。它表示一个人经历过很多世事沧桑,饱受人间烟火的磨难和洗礼,形容历经风雨、历尽沧桑但仍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其近义词包括饱经风霜、历经沧桑等,反义词则有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错误用法,如用错场合、用错对象、搭配不当和滥用成语。久历风尘的例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
鹤骨霜髯是什么意思
鹤骨霜髯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è gǔ shuāng rán,用于形容老年人形象苍老、精神矍铄。源自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仙鹤和长寿的象征,以及对老年人形象的描绘。该成语也表达了对其长寿和智慧的敬意。除了形容老年人,鹤骨霜髯也可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矍铄或经历丰富。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关于不惑的诗词
关于不惑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关于不惑的诗词》一、诗词内容《不惑》作者:白居易(唐代)人生四十未知觉,不惑之名忽相随。得路渐知行处乐,心安自谓性中宜。身闲始觉光阴贵,事少方知世事微。从此渐知天命近,更无闲事系心机。解析:此诗以白居易的《不惑》为引,描绘了人生四十而不惑的境界。诗中表达了对不惑之年的理解,四十岁后逐渐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心安理得地面对世事,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位置与生活的价值。此阶段心境坦然,深知命运就在眼前,再不会有纷扰的事情扰乱内心的宁静。《杂诗》作者:杜甫(唐代)功名未就心已老,四十始知天命非。纵使韶光能再留,难留壮志与时移。欲问不惑何所至,世事浮沉自有时。莫道人生无再少,
诗词描写人生三个阶段
诗词描写人生三个阶段(第1篇)人生三阶段:诗词中的岁月流转一、引言人生如诗,诗如人生。古诗词中,无数文人墨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本文将围绕人生三个阶段,选取符合标题的古诗词,呈现其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以期带领读者一同品味诗词中的人生百态。二、少年时期——初识人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描述了少年离家远游,历经沧桑后重返故土的情景。此诗描绘了人生初期离开家乡,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的阶段。三、壮年时期——拼搏与奋斗原文: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石头城》解析:此
关于世故的诗词
关于世故的诗词(第1篇)关于世故的诗词,承载着古代文人墨客对人生的洞察与思考,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炼的言辞,诉说着人世间的智慧。下面将为您呈现几首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世故篇诗词全文: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长人自老,春去花无迹。作者:苏轼朝代:宋解析:此诗以“世事一场大梦”开篇,道出世事无常、如梦似幻的本质。人生短暂,几度新凉,更显世事难料。夜长人自老,暗喻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易逝。春去花无迹,则以花开花落为喻,揭示了世事变迁的不可逆转。整首诗以淡泊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深刻理解与超然态度。诗词全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关于三十的诗词
关于三十的诗词(第1篇)关于三十的诗词及其解析一、江城五月落梅花,三十年来客帝家诗名:《思乡》 作者:佚名(明代)原文:江城五月落梅花,三十年来客帝家。今日始知春已去,满园芳草绿无涯。解析:此诗以梅花的飘落,暗喻时光的流逝。诗人借“三十年”的岁月,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来令人感慨万分。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诗名:《满江红·怒发冲冠》 作者:岳飞(宋代)原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解析:此词是岳飞的名篇之一,其中“三十功名尘与土”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功名的淡泊与
描写古稀之年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古稀之年的诗词,描绘了古稀之年老人的人生境遇、心境和感悟。文章通过解析不同诗词的内涵与魅力,展示了古稀之年老人面对岁月流转的从容与豁达,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这些诗词流淌着对生命的热爱、对家人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乐观态度。无论面对怎样的境遇与人生阶段,都可以从这些诗词中汲取力量与勇气。希望这些诗词能够启发和感悟读者,更好地走进古稀之年的诗意世界。
关于棋局的诗词
关于棋局的诗词(第1篇)关于棋局的诗词自古以来,棋局便是文人墨客的常见题材,其深思熟虑、对弈博弈的过程往往与人生哲理、世事洞明相结合,产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以下,便是我从古诗词中挑选出的几首关于棋局的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五言绝句·观棋唐·刘长卿对局凝神气,落子定思量。胜负何须问,心安即是赢。作者:刘长卿,唐代诗人。解析:此诗描述了观棋时的情景,观者需全神贯注,思考棋局的变化。诗句中表达了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此诗反映了古人对待棋局的智慧和心态。二、围棋叹宋·陈与义博弈秋楓夜半時,雁飛雲起寄相思。只今聊復局中興,兩叟論馳仍未已。作者:陈与义,宋代诗人。
描写七十生日的诗词名句
描写七十生日的诗词名句(第1篇)描写七十岁生日的诗词名句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甲子纪寿自题小影》:“七十古稀寿已高,心存壮志意气豪。”作者:佚名(无确切作者,为现代人所作)朝代:现代解析:此诗为现代人所作,以甲子纪寿为背景,描绘了七十岁寿辰的尊贵与高远。首句“七十古稀寿已高”点明主题,强调七十岁在古时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后句“心存壮志意气豪”则表达了老人虽年迈但依然心怀壮志,精神矍铄。二、其他古诗词中的相关名句《端午词·宣武门殿次梁孝庙拟唐宣城试李伯康侍郎卷》:“六十六岁至七十,得子尤称老蚌珠。”作者:韩日缵(元朝诗人)解析:这句诗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年满七十岁的老者得到儿子的喜悦与不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