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若无人

傍若无人

读音

傍若无人:bàng ruò wú rén

含义

  • :靠近、接近。
  • :好像、仿佛。
  • :没有。
  • :他人、旁人。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言行举止自然大方,毫不拘束,仿佛身边没有其他人一样。有时也指态度傲慢,目中无人。

典故

  1. 《晋书·王猛传》
    东晋名士王猛年轻时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有一次,他在集市上一边捉虱子,一边与人谈论天下大事,神态自若,旁若无人。后来他成为前秦丞相,辅佐苻坚成就霸业。
  2. 《世说新语·任诞》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性格狂放不羁,常常独自饮酒高歌,旁若无人。他的行为看似不合世俗,实则表达了对当时虚伪礼教的不满。
  3. 《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刺秦王前,在燕国集市上与友人高渐离击筑饮酒,慷慨悲歌,旁若无人,表现出视死如归的气概。

近义词

  1. 目中无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
  2. 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顾他人看法。
  3. 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依然镇定自若。
  4. 自得其乐:自己感到快乐,不在意他人眼光。

反义词

  1. 谨小慎微:形容做事小心谨慎,不敢放松。
  2. 畏首畏尾:形容顾虑太多,不敢放手去做。
  3.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4. 瞻前顾后:形容做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在操场上大声唱歌,旁若无人,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
    • 小明吃饭时狼吞虎咽,旁若无人,连老师都看呆了。
  2. 小学高年级

    • 她在舞台上跳舞时,动作优美,旁若无人,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 他一边走路一边看书,旁若无人,差点撞到电线杆。
  3. 初中

    • 辩论赛上,他侃侃而谈,旁若无人,展现出极强的自信。
    • 地铁上有人大声打电话,旁若无人,完全不顾周围人的感受。
  4. 高中

    • 他站在山顶高声朗诵诗歌,旁若无人,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他。
    • 在图书馆里,她专注地看书,旁若无人,连朋友叫她都没听见。
  5. 大学及以上

    • 学术会议上,他旁若无人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丝毫不受他人影响。
    • 艺术家在街头作画时,神情专注,旁若无人,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观看。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旁若无人”

    • ❌ 他在公交车上大声喧哗,旁若无人。(正确应为“旁若无人”)
    • ❌ 她走路时昂首挺胸,旁若无人。(正确应为“旁若无人”)
  2. 误用为贬义

    • ❌ 他考试作弊时,旁若无人地翻看小抄。(“旁若无人”多用于中性或褒义,此处应改为“肆无忌惮”)
  3. 误用为形容环境

    • ❌ 深夜的街道上空无一人,旁若无人。(此处应改为“寂静无声”)
  4. 误用为形容胆小

    • ❌ 他见到陌生人就紧张,说话时旁若无人。(此处应改为“畏畏缩缩”)

“傍若无人”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既能表现人的自信洒脱,也能反映傲慢无礼的态度。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旁若无人是什么意思

旁若无人的读音与含义介绍。该成语形容人态度高傲,对周围的人和事毫不在意,仿佛处在无人之境,常用来形容自视过高、不尊重他人的人。其典故源于古代戏曲和文学作品中的夸张表演。近义词包括目中无人、傲慢不逊、自命不凡、狂妄自大等。反义词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恭敬有礼、谦逊有度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例如,他旁若无人地走在红地毯上,展现出自负的态度。

大模大样是什么意思

大模大样的拼音是dà mó dà yàng,形容人或事物表现出自信、从容、不拘小节的态度或姿态。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戏剧和小说。近义词有威风凛凛、堂堂正正等,反义词有鬼鬼祟祟、缩手缩脚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错误用法。该成语在例句中常用来形容人的自信、威严和从容不迫的态度。

大摇大摆是什么意思

大摇大摆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行走时昂首挺胸、摆动双臂、大步前行的样子,常带有夸张、傲慢或自信的含义。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常与自信、自得的场景相关联。其近义词包括昂首阔步、趾高气扬等,反义词则是蹑手蹑脚、畏缩不前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情境进行适当选择,避免在正式场合或敏感主题中使用过于轻浮或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昂首望天

昂首望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áng shǒu wàng tiān。其含义为抬头仰望天空,常用来形容人态度高傲,自视甚高,不切实际地妄自尊大。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常以此姿态展示自己的威严和自信,但过度则表现为傲慢和自大。昂首望天的近义词有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自命不凡等。反义词包括谦虚谨慎、脚踏实地、谦逊有度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其适用的场合和对象,避免误用。错误使用方式包括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与其他成语混淆。

百顺千随

百顺千随是一个成语,读音bǎi shùn qiān suí,意为在任何情况下都顺从、跟随他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意见。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崇尚忠诚、顺从的品质。百顺千随常被用于形容那些忠诚、听话的人。其近义词包括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等,反义词则包括刚愎自用、独立自主等。该成语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场合,避免误解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冷僻汉字"訇"的正确读音与用法详解:从发音技巧到宗教称谓全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訇”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含义和详细解析。该字形容大声,如“訇然”和“訇的一声”。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与“阿訇”相关的词汇,如“阿訇礚”、“訇击隐”等。整体内容围绕“訇”字的含义和用法展开,介绍了其多种组合形式和相关词汇。

成语不遑宁息是什么意思 详解读音含义典故及正确用法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遑宁息”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不遑宁息指没有时间休息,形容非常忙碌、紧张或劳累。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并有很多典故和出处。其近义词包括忙碌不堪、疲于奔命等,反义词为悠然自得、闲暇自在等。文章还给出了不遑宁息的多个例句,并强调了错误用法的注意事项。

有声无气是什么意思

有声无气的读音有声无气(yǒu shēng wú qì)有声无气的含义“有声无气”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有声音但没有气息。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声音低沉无力,或者形容某种声音虽然存在但缺乏生气和活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不佳,或者形容某种氛围的沉闷和缺乏生气。有声无气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在古代,人们可能观察到某些人说话时声音低沉无力,或者某些地方的声音虽然存在但缺乏生气,于是就形成了这个成语。此外,这个成语也可能与中医理论中的“气”的概念有关,中医认为人的声音与气息密切相关,因此“有声无气”也可能与中医术语中的某些

敛手屏足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敛手屏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因畏惧、敬畏或惊讶而不敢动弹的状态,表示人们在特定场合的紧张和拘束感。文章详细解析了敛手屏足在不同场景下的运用,并强调了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避免滥用或误用。

大胆包身是什么意思

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成语“大胆包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指胆大妄为,毫无顾忌,形容人的行为极其冒险、鲁莽。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及其错误用法的注意事项。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