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半疑半信」详解
读音
bàn yí bàn xìn
含义
- 半:一半,不完全。
- 疑:怀疑,不确定。
- 信:相信,信任。
整体含义:形容对某件事既不完全相信,又不完全怀疑,处于一种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
典故
-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投奔刘邦时,刘邦起初对他半疑半信,既觉得他有才能,又担心他不可靠,最终在萧何的推荐下才重用他。 - 《后汉书·马援传》:
马援在归顺光武帝刘秀时,刘秀对他半疑半信,经过多次考验后才完全信任他。 -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个商人听闻某地有宝藏,半疑半信地去寻找,最终发现传言属实,获得财富。
近义词
- 将信将疑:既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 疑信参半:怀疑和相信各占一半。
-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无法做出决定。
反义词
- 深信不疑:完全相信,毫不怀疑。
- 坚信不疑:坚定地相信,没有疑虑。
- 毫不怀疑:完全没有怀疑,完全信任。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听说今天不用写作业,半疑半信地问老师是不是真的。
- 小红听说公园里有只会说话的鹦鹉,半疑半信地跑去看。
-
小学高年级:
- 老师宣布明天春游,同学们半疑半信地等待正式通知。
- 弟弟说他考试得了满分,我半疑半信地检查他的试卷。
-
初中:
- 他自称是某明星的亲戚,大家都半疑半信地看着他。
- 网上有人说这款游戏免费,我半疑半信地下载试试。
-
高中:
- 专家预测股市会大涨,投资者半疑半信地观望。
- 他承诺会按时还钱,但我仍然半疑半信。
-
大学及以上:
- 科学家提出新理论时,学术界往往半疑半信,需要更多证据支持。
- 面对突如其来的商机,他半疑半信,不敢轻易投资。
错误用法
-
错误搭配:
- ❌ “他对这个决定半疑半信地同意了。”(“半疑半信”不能修饰“同意”)
- ❌ “她半疑半信地哭了起来。”(“半疑半信”不能修饰情绪表达)
-
逻辑矛盾:
- ❌ “他完全相信了,但还是半疑半信。”(“完全相信”与“半疑半信”矛盾)
-
滥用场景:
- ❌ “他半疑半信地吃完了饭。”(吃饭通常不需要“半疑半信”)
- ❌ “她半疑半信地睡着了。”(睡眠状态无法体现“半疑半信”)
总结:
“半疑半信”用于描述对某件事的信任程度处于中间状态,不能用于表达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情况,也不适合修饰具体动作或情绪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
半信不信
半信不信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n xìn bù xìn,表示对某事或某人信任程度不深,持怀疑态度。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这个成语含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成分,既不完全相信,也不完全怀疑。其近义词有将信将疑、似信非信、半疑半信等。反义词有深信不疑、确信无疑、全然相信等。使用半信不信时需要注意场合、对象和搭配,避免误用。
5个关键点掌握成语“别无二致”的含义用法及常见错误
文章摘要如下:“别无二致”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ié wú èr zhì,意思是完全相同,没有区别。它通常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在性质、特点、形态等方面非常相似,几乎没有任何差异。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能源于对事物相似性的观察和描述。它的近义词包括一模一样、毫无二致等,反义词有天壤之别、大相径庭等。使用“别无二致”时需要注意不要滥用,特别是在描述完全不同的事物或人的行为和态度上。同时,在不需要强调相似性的情况下也不宜使用。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
萧规曹随的读音萧规曹随的读音为:xiāo guī cáo suí。萧规曹随的含义萧规曹随,指萧何秉承汉高祖刘邦的规矩,而曹参则遵循萧何的既定方针。这个成语比喻按照前人的方针政策办事,继承并遵循前人的优良传统和做法。萧规曹随的典故萧规曹随的典故源自于西汉初年的历史。西汉初年,丞相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制度,使得汉朝迅速恢复了战乱后的社会秩序。此后,汉惠帝刘盈即位,他任命曹参为丞相。曹参发现萧何所制定的一切制度都很完备,无需修改,便按照这些既定方针来处理国家事务。他遵奉萧何之法,注重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使汉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典故出处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曹相国世家》。萧规曹随的
半生半熟
文章介绍了“半生半熟”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状态处于不完全成熟或熟练阶段。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提供了适当的场景举例。文章内容丰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半生半熟”这一成语的正确用法。
半间半界
半间半界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事物处于中间状态,界限模糊的情况。其拼音是bàn jiān bàn jiè。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用于形容事物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半间半界的近义词包括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和似是而非,反义词有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和泾渭分明等。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事物或状态的不确定性,例如人的态度、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和误用,不要在明确、严肃的场合使用,以免给人留下模糊、不负责任的印象。
半信半疑
半信半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n xìn bàn yí。其表示对某事或某人的信任程度不完全,既不完全相信也不完全怀疑的态度。该成语源自唐朝李勉的故事,形容在遇到未知事情时持保留态度的心理状态。其近义词包括犹豫不决、疑信参半和举棋不定等,反义词则是深信不疑、坚信不疑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作肯定或否定态度,以及使用不当场合和其他表达混淆。例句展示了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可能产生的半信半疑心态。
不谋而合是什么意思 详解成语含义典故用法及5个常见错误例句
“不谋而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ù móu ér h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事先没有商量过,但意见或行动完全一致,用来形容人们之间的默契和心灵相通。其来源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的晋国和楚国战争故事。此外,还有多个典故和出处解释这个成语。它的近义词包括默契十足、心有灵犀、异口同声、心意相通等。反义词有意见不合、各持己见、分道扬镳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例如不能用于描述得出错误或不合适结果的情况,并避免滥用。
不知头脑是什么意思 3分钟掌握成语含义典故及正确用法
“不知头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zhī tóu nǎo,用于形容人对某事或某物感到困惑、迷茫,无法理解或把握其本质。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可能由古代文人根据经验总结而来。其近义词包括茫然不解、混沌不清、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等,反义词有洞若观火、明明白白、心知肚明、心中有数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褒义,以及在合适场合使用,还需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半间不界
半间不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n jiān bù jiè。它用来描述事物或状态处于中间地带,既不明确也不彻底。该成语源于古代建筑中的“半间”状态。半间不界可形容模糊、不明确的事物或行为。其近义词包括模棱两可、中立不倚等,反义词包括泾渭分明、明确果断等。使用半间不界时需注意场合、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并避免滥用。
大同小异是什么意思
大同小异的读音为dà tóng xiǎo yì,表示事物在某些方面大体相同,但在细微之处存在差异。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的描述。其含义强调了相似与差异并存。近义词有相似之处、略同略异等,反义词有天壤之别、迥然不同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场合、混淆概念或使用不当语境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两个或多个事物相似程度较高但存在细微差别时非常常用。例如,两个城市的建筑风格或两部电影的情节可能存在大同小异的相似之处,但在其他方面仍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