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饥半饱

成语”半饥半饱”详解

读音

bàn jī bàn bǎo

含义

  • :一半,不完全
  • :饥饿,肚子空
  • :吃饱,满足
    合起来指食物不足,既不完全饿着,也没能完全吃饱,形容生活拮据或饮食不规律的状态。

典故

  1.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提到”黎民不饥不寒”,暗含对比——若治国不善,百姓便可能陷入”半饥半饱”的困境。
  2. 民间俗语
    古代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常以稀粥野菜度日,这种”一顿饿一顿饱”的生活被概括为”半饥半饱”。

近义词

  1. 饥一顿饱一顿:饮食极不规律,程度更严重。
  2. 食不果腹:强调根本吃不饱,语义更重。
  3. 粗茶淡饭:指饮食简单,但未必含”不足”之意。

反义词

  1. 丰衣足食:衣食充足,生活富足。
  2. 酒足饭饱:吃喝满足,甚至过量。
  3. 饫甘餍肥:形容饮食奢华,与清贫形成对比。

例句

小学阶段

  1. 小流浪狗半饥半饱地在垃圾桶边找食物。(二年级·动物描写)
  2. 旧社会很多穷人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四年级·历史课)

中学阶段

  1. 备考期间他忙得三餐不定,常常半饥半饱。(七年级·生活场景)
  2. 这部小说通过”半饥半饱”的细节展现了农民的艰辛。(九年级·文学分析)

高中及以上

  1. 过度节食导致她长期半饥半饱,最终健康受损。(高一·健康话题)
  2. 经济学家指出,全球仍有数亿人处于半饥半饱状态。(高三·时政评论)

错误用法

  1. 错误场景:形容减肥时”故意不吃饱”

    • ✘ 我最近在控制饮食,每天半饥半饱。
    • ✔️ 应用”少吃多餐”,”半饥半饱”含被迫意味。
  2. 错误对象:用于动物吃饱后休息的状态

    • ✘ 老虎吃完猎物后半饥半饱地晒太阳。
    • ✔️ 应用”慵懒”或”餍足”。
  3. 程度混淆:与极端饥饿混用

    • ✘ 灾民们半饥半饱,奄奄一息。
    • ✔️ “奄奄一息”需搭配”饥寒交迫”等更严重表述。
  4. 情感误用:作为积极词汇

    • ✘ 半饥半饱的生活让我更珍惜粮食。
    • ✔️ 可改为”粗茶淡饭”,避免美化贫困状态。

通过以上解析,可见”半饥半饱”生动刻画了温饱线挣扎的生活状态,使用时需注意其特定的社会语境和情感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小孩吃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的内容,主题是关于描写小孩吃的诗词。这些文章通过列举多首古诗词,描绘了小孩饮食生活的纯真可爱和家中的和乐氛围,以及小孩对美食的热爱和满足感。文章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饮食文化和生活状态。摘要中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强调了小孩对食物的热爱、古诗词的描绘以及历史文化的反映。

白饭青刍

白饭青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i fàn qīng chú。这个成语指的是为动物提供充足的饮食,形容对动物或人的生活条件照顾得非常充足,常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人的照顾非常周到,给予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文化时期。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丰衣足食、优渥待遇、精心照料等,反义词有饥寒交迫、粗茶淡饭、漠不关心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使用场合和语境,避免错误的用法。

脑满肠肥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脑满肠肥”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人过度饱食或生活安逸导致的体态肥胖,也可形容人精神上的满足或过度安逸的状态。其典故源自古代,最早出自《韩非子·难言》。此外,还介绍了与“脑满肠肥”相关的词语和例子,并强调了其并非贬义词,而是描述一种相对中性的体态特征。

描写樵夫的诗词句

本文描述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樵夫的诗词句,描绘了樵夫在山林中的生活、劳作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文章通过描写樵夫的形象、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樵夫的朴实、乐观和坚韧。这些诗词句传递了诗人们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自然的热爱,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劳动者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可以从这些诗词中汲取生活的启示和力量,更加珍惜和感恩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布衣蔬食是什么意思 3个典故解析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与正确用法

本文介绍了成语“布衣蔬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生活简朴,穿布衣,吃素食,强调简朴清贫的生活方式。其源于古代追求道义和理想的人,后来也用来形容注重精神追求和内心修养的人。使用时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避免混淆。

撑肠拄肚是什么意思

“撑肠拄肚”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ēng cháng zhǔ d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吃得过饱,肚子里装满了食物,也可以用来形容学识或想法丰富。它形象地描绘了饱食的状态,与饮食文化相关。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饱食终日”、“酒足饭饱”、“学识渊博”等,反义词包括“饥肠辘辘”、“空腹便便”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滥用,避免在描述非饮食或非饱食状态时使用。文章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和例句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词

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者:汉乐府朝代:汉朝解析:此诗以园中青葵为喻,说明春天万物生长的美好,又暗示了秋天到来时的衰落,通过时间的流转表达了珍惜时间、努力奋斗的劝诫之意。其中田园风光之景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二、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作者:陶渊明朝代:晋朝解析:诗人描述自己厌倦尘世的俗韵,钟爱大自然的

鹑衣鷇食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鹑衣鷇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生活非常简陋寒酸,如同鹑鸟和雏鸟一般缺乏食物和衣物。典故出自《庄子·外物》,表示生活困苦,缺乏基本生活保障。近义词包括粗茶淡饭、荆钗布裙等,反义词为锦衣玉食、丰衣足食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正确使用例句以及需要注意的误用情况。

熬姜呷醋

熬姜呷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áo jiāng xiā cù。它用来形容人生活清苦,刻苦自励,或为了求学或修身养性而忍受清贫的生活。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典故中有士人为求学或修身养性而煮食姜并呷食醋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体魄。近义词包括刻苦自励、清苦自守和勤俭节约等,反义词则是奢侈浪费、安于享乐和贪图享乐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不当场合和语境,以及与其他相关成语的混淆。

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词的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词的文章,包括其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这些古诗词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农民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文章通过生动的画面、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农村的美丽、宁静和农人的勤劳、善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农民的同情和敬意。这些古诗词以不同的风格和视角,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古代文人的情怀。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