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弊丛生
读音
bǎi bì cóng shēng
含义
- 百:形容数量多。
- 弊:弊端、问题、缺陷。
- 丛:聚集、密集。
- 生:产生、出现。
整体含义:形容各种弊端、问题同时出现,情况复杂且难以解决。
典故
- 《韩非子·五蠹》:
“今人主处制人之势,有一国之厚,重赏严诛,得操其柄,以修明术之所烛,虽有田常、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于不欺之士?今或谓人曰:‘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而以人之所不能为说人,此世之所以谓狂也。故曰:‘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翼侯炙;鬼侯腊;比干剖心;梅伯醢;夷吾束缚;而曹羁奔陈;伯里子道乞;傅说转鬻;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公叔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关龙逢斩;苌弘分胣;尹子阱于棘;司马子期死而浮于江;田明辜射;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董安于死而陈于市;宰予不免于田常;范睢折胁于魏。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暗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进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韩非子通过列举历史上诸多贤臣被害的例子,说明政治混乱时,各种弊端丛生,导致忠良难以立足。) - 《资治通鉴·唐纪》:
“及安史之乱,天下百弊丛生,朝廷政令不行,藩镇割据,民不聊生。”
(形容唐朝安史之乱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各种问题集中爆发。) - 清代《官场现形记》:
“如今官场百弊丛生,上下欺瞒,百姓苦不堪言。”
(讽刺晚清官场腐败,弊端层出不穷。)
近义词
- 积弊如山:长期积累的弊端像山一样多。
- 弊端百出:形容问题、缺陷非常多。
- 千疮百孔:比喻问题极多,难以修补。
- 乱象丛生:各种混乱现象同时出现。
- 乌烟瘴气:形容环境混乱不堪,充满腐败气息。
反义词
- 政通人和: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 井然有序:条理分明,没有混乱。
- 弊绝风清:弊端完全消除,社会风气良好。
- 清明廉洁:政治清明,官员廉洁。
- 欣欣向荣:形容事业蓬勃发展,没有腐败问题。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这个班级纪律不好,百弊丛生,老师很头疼。
- 玩具乱扔,房间百弊丛生,妈妈让我整理。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个社区管理不善,垃圾遍地,百弊丛生。
- 如果班干部不负责任,班级就会百弊丛生。
-
初中(7-9年级):
- 这家公司管理混乱,百弊丛生,员工纷纷离职。
- 历史上许多王朝末期,政治腐败,百弊丛生。
-
高中(10-12年级):
- 如果法律执行不力,社会就会百弊丛生,犯罪率上升。
- 经济政策失误可能导致市场百弊丛生,影响民生。
-
大学及以上:
- 在缺乏监管的市场中,投机行为百弊丛生,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 官僚主义盛行时,行政效率低下,百弊丛生。
-
社会评论:
- 这个行业缺乏规范,假冒伪劣产品百弊丛生,消费者权益受损。
- 教育体制若只注重分数,忽视素质教育,则百弊丛生。
-
历史分析:
-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百弊丛生,最终走向衰亡。
- 罗马帝国后期,腐败横行,百弊丛生,最终分裂。
-
企业管理:
- 如果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缺失,贪污腐败就会百弊丛生。
- 管理层若只顾短期利益,公司长远发展必然百弊丛生。
-
政治评论:
- 权力缺乏制约时,官场百弊丛生,民众怨声载道。
- 选举制度若被操纵,民主政治就会百弊丛生。
-
日常生活:
- 家里如果没人管,杂物堆积,百弊丛生。
- 小区物业不作为,公共设施损坏,百弊丛生。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百病丛生”:
- ❌ 他身体不好,百弊丛生。(正确应为“百病丛生”)
- ❌ 这家医院管理混乱,百弊丛生。(若指医疗问题,应用“问题百出”)
-
误用于形容个人缺点:
- ❌ 小明学习不认真,百弊丛生。(应改为“毛病很多”)
-
误用于形容单一问题:
- ❌ 这个方案有一个漏洞,百弊丛生。(应改为“存在严重问题”)
-
误用于褒义语境:
- ❌ 这个团队创新不断,百弊丛生。(完全错误,应改为“充满活力”)
-
误用于形容自然现象:
- ❌ 这片森林病虫害严重,百弊丛生。(应改为“问题严重”)
总结:“百弊丛生”专指社会、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多种弊端同时出现,不能用于个人、单一问题或自然现象。
你可能感兴趣
澄清天下
本文介绍了成语“澄清天下”的读音、含义、典故和近义词反义词,同时提供了正确和错误用法的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能够明辨是非,公正无私,使社会风气得到改善。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语境、褒贬、搭配以及文化背景,避免混淆、误用和生搬硬套。
弊绝风清
弊绝风清的读音为bì jué fēng qīng,意味着彻底消除弊端,风气变得清正廉洁。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对不良风气和弊端的整治,描述的是一个地方或组织中的不良现象已完全消除,风气清新正直。其反义词为贪污腐败、恶劣风气等。通过政策推动、管理加强等方式,实现弊绝风清的目标。然而,在用法上,弊绝风清应正确用于形容整体风气或环境,避免与贬义词语搭配或用于负面场合。正确的使用方式如:“在新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实现了弊绝风清,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当的使用方式如:“他的行为虽然有些过激,但还算弊绝风清”,是不恰当的。
鹰犬塞途是什么意思
鹰犬塞途的读音鹰犬塞途的拼音为:yīng quǎn sāi tú。鹰犬塞途的含义鹰犬塞途,指恶势力或奸佞小人充斥,使得正道难行,比喻坏人当道,社会混乱。其中,“鹰犬”常用来比喻凶狠、得力而善于捕猎的狗和鹰,而“塞途”则表示道路被堵塞,难以通行。鹰犬塞途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当时有些权贵和奸佞之徒为了谋取私利,结党营私,排挤忠良,使得正直之士难以施展才华,社会风气败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常用“鹰犬塞途”来形容社会的混乱和黑暗。鹰犬塞途的近义词狼烟四起:形容战乱或社会动荡的情景,与“鹰犬塞途”有相似的含义。群魔乱舞:形容坏人猖獗、社会混乱的情景。乌烟瘴气:形容环境恶劣、气氛污浊的情况。鹰
辱国殃民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辱国殃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给出了多个例句来详细解释其用法和语境。该成语指因个人行为或决策导致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或痛苦,常用于形容对国家、民族或人民造成极大损害的行为或政策。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恰当性,并尊重历史事实。
有天无日是什么意思
有天无日的读音拼音:yǒu tiān wú rì有天无日的含义“有天无日”形容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无理可讲,无法可依。用来形容一个时期或一个地方的社会环境恶劣,缺乏公正和正义。有天无日的典故“有天无日”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由于政治黑暗,法律不健全,常常出现权贵欺压百姓,无理取闹的情况。人们常常感叹“有天无日”,表达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无奈和愤怒。具体典故之一是《左传》中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在朝中受到排挤,被诬陷为谋反而被追杀。他在逃亡过程中,感叹道:“有天无日,我何求于人?”表达了他在政治黑暗、法律不健全的时代,感到无法寻求公正和正义的无奈和愤怒。此外,这个成语也可
杜弊清源
杜弊清源是一个源自古代治国理念的成语,指通过清除根源的弊端来达到治理效果。该成语的含义是堵塞弊端、清理源头,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典故源于古代治国实践,常用于形容治理国家或社会时采取的果断、彻底的措施。杜弊清源的近义词包括整顿纲纪、肃清根源等。反义词为姑息养奸和治标不治本。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如不当使用场合、滥用或误用等。在实际应用中,杜弊清源常被用于形容政府、学校等为了解决问题而采取的彻底整治措施。
整纷剔蠹是什么意思
整纷剔蠹的读音整纷剔蠹的正确读音为zhěng fēn tī dù。整纷剔蠹的含义整纷剔蠹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整理纷乱的事物,剔除其中的错误和弊端。其中,“整”表示整理、治理,“纷”表示纷乱、混乱,“剔”表示剔除、去除,“蠹”则指弊端、错误。因此,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通过整理和剔除的方式,使事物变得清晰、有序,并消除其中的错误和弊端。整纷剔蠹的典故整纷剔蠹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理解为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治理国家、管理事务的一种理想追求。在古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社会秩序往往会出现混乱和纷扰,人们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理和治理,以使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和稳定。整纷剔蠹就是这种追求的体现。整纷剔蠹
无天无日是什么意思
无天无日的读音无天无日,读音为 wú tiān wú rì。无天无日的含义无天无日,形容黑暗无光,比喻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或形容人处于极度恶劣的环境中。此成语中的“无天”指没有光明,“无日”则指没有太阳,整体上表达了极度黑暗和恶劣的境地。无天无日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在古代,当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时,人民常常生活在极度黑暗和恶劣的环境中,没有光明和希望。因此,“无天无日”这个成语便用来形容这种黑暗、绝望的境地。无天无日的近义词暗无天日:形容非常黑暗,没有光明。昏天黑地:形容天色昏暗,也用来形容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漆黑一团:形容非常黑暗,看不清楚。无天无日的反义词光明磊落
养痈成患是什么意思
养痈成患的读音拼音:yǎng yōng chéng huàn,标注拼音为“yǎng yōng chéng - huàn”。养痈成患的含义养痈成患,指纵容包庇坏处或错误,任其发展下去,结果会酿成大害。其中,“养痈”指养育、纵容坏处或错误,“成患”则指最终会带来祸患。养痈成患的典故该成语来源于《左传》中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赵盾发现晋国的朝政有诸多弊端,但他并没有及时提出改正。相反,他选择了纵容这些弊端,认为只要不直接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就可以不去管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弊端逐渐积累,最终导致了晋国的衰败和内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纵容错误或弊端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
腹心之患
腹心之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ù xīn zhī huàn。它表示内心深处的忧虑或隐患,形容问题严重到难以解决。该成语出自《左传》,常用来形容国家或政治集团内部的重大隐患。近义词包括内部隐患、心腹大患等。反义词为无忧无虑、安然无恙等。在政治、社会和企业等领域,腹心之患意味着需要重视并立即解决重大问题。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夸张或不恰当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