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青衫:解读与运用
读音
bái fà qīng shān
含义
- 白发:白色的头发,象征年老或历经沧桑。
- 青衫:古代低级官员或读书人常穿的青色衣衫,象征身份卑微或未得功名。
整体含义:形容人到老年仍功名未就,地位低微,带有怀才不遇的悲凉意味。
典故
- 唐代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他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江州司马,官职低微,身穿青衫,内心充满失意。后世常以此典故比喻仕途不顺。 - 宋代文人陆游:
陆游晚年仍壮志未酬,曾感慨“白发青衫老放翁”,表达自己年老却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
近义词
- 怀才不遇:有才能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 老大无成:年纪已大却一事无成。
- 仕途坎坷:官场或事业上遭遇挫折。
反义词
- 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取得成功。
- 功成名就:事业有成,名声显赫。
- 平步青云:迅速升官或取得高位。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爷爷白发青衫,每天在公园里写诗,却没人知道他的才华。
- 那位白发青衫的画家,画了很多美丽的画,但一直没办过展览。
-
小学高年级:
- 他年轻时梦想当科学家,如今白发青衫,只能在乡下教书。
- 这位白发青衫的老先生,写了一辈子小说,却从未出版。
-
初中:
- 科举屡试不第,他最终白发青衫,只能以教书为生。
- 尽管才华横溢,但他白发青衫,始终未能得到朝廷重用。
-
高中及以上:
- 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却因时局动荡而白发青衫,默默无闻。
- 这位白发青衫的隐士,曾是名动一时的才子,如今却无人问津。
错误用法
-
形容年轻人:
- ❌ “他虽然才二十多岁,但已经白发青衫了。”(错误:成语专指老年人。)
-
形容生活富足:
- ❌ “他退休后白发青衫,每天游山玩水。”(错误:成语带有悲凉色彩,不适用于悠闲生活。)
-
形容外貌特征:
- ❌ “那位白发青衫的老奶奶很慈祥。”(错误:成语侧重境遇,而非单纯外貌描写。)
总结:“白发青衫”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意象,承载着古代文人的失意与无奈。正确理解和使用它,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中文的韵味与历史底蕴。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关于白发的经典诗词 解读古人如何用青丝成雪抒写生命哲思
本文介绍了描写白发的诗词,通过引言指出白发是岁月流转的见证和人生经历的印记。文章从不同角度欣赏了关于白发的古诗词,分析了白发在诗词中的寓意和情感。文章指出,白发不仅是岁月的见证者,更是情感的寄托者,它承载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希望这些关于白发的诗词能让我们更加珍惜时光、感悟人生,在面对岁月流转时保持一颗豁达的心。
描写浮生老去的古诗词
描写浮生老去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浮生老去的古诗词一、江城五月落梅花——宋·陆游《老去》诗词全文:浮生老去亦何求,江城五月落梅花。世事悠悠如梦里,心情懒懒似云霞。老来犹自多情思,病后谁人共酒赊。且向山头寻乐处,一壶清酒一壶茶。作者:陆游(南宋)解析:此诗以梅花为引子,描绘了浮生老去的景象。诗人以江城五月落梅为喻,表达了对浮生老去的感慨。诗人感叹世事如梦,自己年老多情,病后无人共饮,唯有向山头寻乐,以酒为伴。全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老去的感慨。二、浮生若梦不须惊——唐·李涉《秋日题窦员凝郎中林亭》诗词全文:秋色渐浓似故人,浮生若梦不须惊。萧萧风叶林间响,寂寂秋光野外明。独
有关描写自嘲的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自嘲的诗词的本文总结了五篇关于自嘲诗词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自嘲在诗词中的独特魅力。这些诗词涉及古代和现代诗人,通过自嘲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自省与智慧。自嘲不仅是自我调侃,更是一种以幽默、智慧的方式面对世界的态度。文章中的诗词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状态和人生态度,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自嘲也给予我们启示,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困苦与挫折,以智慧的方式化解人生的矛盾与冲突。
描写年纪老了的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年纪老去的诗词,涵盖了多篇文章的内容。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描写年纪老去的诗词及其意境。从杜甫、苏轼、杨慎等多位古人的作品中选取了多篇关于年纪老去的诗词,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年纪老去的情感和场景,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哀愁,也有对生活的淡然与接受。它们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人生和岁月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些诗词以生动的意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老年生活的悲凉、孤独、豁达与自在。在欣赏这些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热爱,也能从中汲取积极面对生活的力量。
描写青衣的诗词
本篇内容主要描述了青衣在古诗词中的描绘及其解读。从多首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青衣被赋予清丽脱俗的形象,以及她婉约的气质和忧郁之情。同时,也描绘了青衣在舞台上的风采和与其他意象的结合。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青衣的美,更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美的追求和向往。青衣在诗词中得到了丰富的描绘和赞美,这些诗词具有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文章从不同角度和情感出发,展现了青衣女子的美丽、哀愁与气质。
古诗词中的槐树意象解析 关于槐花的诗词名句与文化意蕴
槐荫千载:古诗词中的槐树意象与文化意蕴槐树,这一在中国大地上随处可见的乔木,却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承载了千年的文化记忆。从《诗经》时代起,槐就以其独特的物候特征和文化象征,成为诗词中不可或缺的意象。盛夏时节,槐花飘香,绿荫如盖;秋风乍起,黄叶纷飞,枝干虬劲——这些自然特征被诗人敏锐捕捉,赋予了槐树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庭槐》中写道:"南方饶竹树,唯有青槐稀。十种七八死,纵活亦支离。何此郡庭下,一株独华滋?蒙蒙碧烟叶,袅袅黄花枝。"白乐天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槐树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南方的气候下也能独自华滋。诗中"蒙蒙碧烟叶,袅袅黄花枝"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槐树夏日的风姿。宋代诗人陆游在《槐》
10首描写村女劳作的经典诗词 探寻采莲浣纱的田园诗意
本文欣赏了多首描写村女的古诗词,包括李白的《春闺思》、李清照的《村女采莲曲》、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高启的《村女行》等。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现了村女的形象和情感,有对村女生动形象的描绘,也有对纯真朴实生活的赞美和向往。通过品味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此外,还介绍了多首描绘村女形象的古诗词,如《竹影和炊烟——山村记事》、《山间采茶歌》等,展现了村女与自然和谐共处、快乐阳光的性格。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那些被诗意化了的村女形象所带来的美好与温馨。
10首关于书香的经典诗词赏析 探寻杜甫李清照笔下墨香雅韵的精神世界
墨香千年:那些镌刻在诗词里的书香雅韵翻开泛黄的书页,一缕墨香穿越时空而来,那是千年文脉的呼吸,是华夏文明最深邃的印记。书香,这个浸润着中国文化基因的意象,在历代文人笔下被赋予了超越物质的精神内涵。从杜甫"读书破万卷"的执着,到李清照"枕上诗书闲处好"的闲适,再到陆游"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的感慨,书香始终是文人精神家园里不灭的灯火。唐代诗圣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诗已成为千古读书人的座右铭。天宝年间,杜甫困守长安,面对"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现实,他依然坚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诗中"破万卷"的"破"字用得极妙,既指翻阅
白发苍颜
“白发苍颜”是一个描述人头发变白、脸色苍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年老体衰或经历岁月沧桑的人。其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用头发颜色象征年龄和经历。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须眉皆白、白发盈颠、老态龙钟等,反义词为朱颜绿鬓、风华正茂。文章提供了相关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苍颜白发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苍颜白发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苍颜白发形容人年老体衰、面容憔悴的状态,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读者应当注意其语境恰当性,避免误用。通过相关例句,更好地理解了这一成语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