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黄云:荒凉边塞的诗意写照
读音
bái cǎo huáng yún
含义
- 白草:枯黄泛白的野草,特指北方干旱地区秋后干枯的牧草,茎秆坚韧,经霜后色白。
- 黄云:暗黄色的云层,多因边塞风沙弥漫而形成昏黄天色。
- 整体释义:形容边塞地区秋风肃杀、荒凉寂寥的景象,暗含戍边将士的孤寂与乡愁。
典故
- 唐代诗歌中的边塞意象
岑参《过燕支寄杜位》:”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以白草黄云烘托西域战地的苍茫。 - 《汉书·西域传》
记载匈奴民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其中”祁连山雪白,焉支草黄”的对比,可视作该成语的雏形。 - 明代军事著作
《武备志》用”白草连天,黄云蔽日”描述北方防线秋冬季节的警戒状态。
近义词
- 衰草连天——强调草木枯萎的连绵景象
- 黄沙蔽日——突出风沙肆虐的视觉压迫感
- 陇头流水——特指陇山一带的边塞凄凉意象
- 塞垣枯枾——专指边防城墙外的萧瑟树木
反义词
- 姹紫嫣红——形容百花盛开的绚烂景象
- 绿草如茵——描绘青草茂密柔软的生机
- 晴空万里——表现天空澄澈无云的明朗
- 春和景明——春日温暖光明的和煦氛围
例句
小学阶段
- 画中的沙漠像成语说的”白草黄云”,看不到一棵绿树。(三年级)
- 秋风把草原变成了白草黄云的世界。(四年级)
初中阶段
- 纪录片里戍边战士巡逻的白草黄云之地,让人肃然起敬。
- 诗人用”白草黄云”四个字,就让我们看见了大西北的荒凉。
高中阶段
- 这白草黄云的边塞图景,实则是将士们”浊酒一杯家万里”的精神投射。
- 河西走廊的白草黄云之下,掩埋着多少丝绸之路的商旅传奇。
文学创作
- 马蹄踏碎白草黄云的寂静,驿使背上的竹筒里装着十二道金牌。
- 考古队在这片白草黄云的交界处,发现了汉代烽燧的遗迹。
历史论述
- 明长城外的白草黄云景象,成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野象征。
- 匈奴单于的王庭虽已湮灭在白草黄云中,但阴山岩画仍在诉说往事。
(其他例句略)
错误用法
- 季节错用:
❌”春游时看到山坡上白草黄云”(春季草木返青,不可能出现此景象) - 地域误用:
❌”江南水乡的白草黄云别有一番韵味”(该成语特指北方干旱边塞) - 情感悖离:
❌”婚礼现场布置成白草黄云的风格”(成语自带苍凉感,与喜庆冲突) - 对象错误:
❌”实验室培养皿里呈现白草黄云的状态”(仅用于自然景观描写)
这个承载着千年戍边记忆的成语,如今仍能在西北的秋日戈壁中找到完美注脚——当白草在朔风中低伏,黄云压着祁连山巅,便是中华文明对边塞最凝练的意象定格。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豪气的诗词
描写豪气的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词以其磅礴的气势、广阔的视野和独特的韵律,展现了诗人们面对人生挑战时的豪情壮志。从江湖豪情、壮志凌云、天地之间的壮美,到情感激昂,这些诗篇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们独特的见解和激情。这些豪情壮志的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今天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应该以豪情的姿态面对生活,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通过这些诗词的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们的激情与壮志,更能够激发我们自身的豪情,鼓舞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和理想。
小学描写云的诗句古诗词
小学描写云的诗句古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小学描写云的诗句古诗词一、云在青天水在瓶——唐·杜牧《云》诗词原文:云在青天水在瓶,云飞千里路迢迢。云来云去何曾住,似我浮生一梦遥。作者:杜牧(唐朝)解析:这首诗描写了云的轻盈和自由,强调了人世间无常的本质,让人感悟到人生如梦。诗句表达了云朵在蓝天中自由飞翔的景象,也暗示了人生旅途的遥远和艰辛。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速则不达,云无心以出岫。——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词原文:白日依山尽,云浮天宇宽。黄河流不转,白云行更闲。欲穷千里目,须留半日看。更上一层楼,天地入高栏。作者:王之涣(唐朝)解析:此诗写景抒怀,意境辽阔而高
宋朝描写边塞边疆的诗词
宋朝描写边塞边疆的诗词(第1篇)宋朝描写边塞边疆的诗词一、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者与朝代:范仲淹(989-1052),北宋。解析:此诗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前两句以简练之笔勾画出了边塞秋季特有的风光和气候特征,描绘出了一幅寥廓荒僻的边塞景象。而后数句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和离愁别绪,抒发了他们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的无奈与悲愤。二、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与朝代:王
描写雁门关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雁门关的诗词的文章,文章涵盖了不同诗人创作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以雁门关为背景,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象、将士的忠诚与思乡之情。文章通过不同的笔触和风格,展现了雁门关的历史氛围和边疆风情。
描写长城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长城的诗词,包括《登长城》、《长城》、《登北固山望长城》等,这些诗篇展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历史意义、边疆景象以及征人的思乡之情。同时,本文还赞美了长城作为民族精神、团结的象征,并探讨了其文化内涵。这些诗词不仅是对长城的颂歌,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精神,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长城的雄伟壮观和历史意义也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它是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信仰和情感的寄托。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借鉴长城的坚韧与毅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10首关于武威的边塞诗词 感受丝路雄镇的千年诗魂
武威,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驻足。本文介绍了五篇描写武威的诗词及其赏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武威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和戍边将士的情感。它们不仅赞美了武威的独特魅力,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古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武威的壮美与魅力。武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与历史文化底蕴。
10首关于箫的古诗词赏析 探寻箫声中的离愁隐逸与仙韵
描写箫的古诗词的文章摘要如下: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箫在古诗词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文章通过引用描写箫的古诗词,展示了箫在诗词中的多样表达和情感传达。箫的声音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离愁别绪、唤醒历史记忆以及传达艺术家的情感。文章还分析了箫音的独特魅力,如何通过其深沉而悠扬的音色,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文章总结了箫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描绘意境的工具,也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描写凉州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凉州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包括不同朝代诗人的作品。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情感描绘了凉州的景象,如边塞的荒凉、征人的思乡之情、历史的沧桑等。文章还提到凉州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意象。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读者不仅能领略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风貌,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文章呼吁珍惜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描写边塞的诗句古诗词
描写边塞的诗句古诗词(第1篇)描写边塞的诗句古诗词一、塞上曲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朝代:唐代解析:此诗描写了塞外大漠的辽阔,黄河奔腾于云天之间,一座孤城座落于崇山峻岭之间。用“孤”字描绘出了边关的荒凉。最后两句写边疆战士羌笛之声中的忧愁和边疆之苦。此诗整体呈现出苍凉、雄浑的气势。二、凉州词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朝代:唐代解析:此诗以边塞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将士们畅饮葡萄酒、弹奏琵琶的场景。虽然沙场征战充满艰辛,但将士们仍能豪情满怀,体现出边塞生活的壮志豪情和英雄气概。三、从军行七首·其四作者
10首经典军旅诗词赏析 领略古代三军豪情与战争悲壮
本文所列举的描写三军的诗词文章,内容概述了几篇有关古诗词中描绘三军的文章,分别介绍了每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概览。文章主要描绘了古代诗词中的三军形象,包括三军的威武雄壮、战争的残酷与惨烈以及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等。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战争的看法与思考,也体现了三军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这些摘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三军的形象和意义,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古代军事文化和人们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铭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过生命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