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璧青蝇
读音
bái bì qīng yíng
含义
- 白璧:洁白无瑕的美玉,象征高洁的品格或美好的事物。
- 青蝇:苍蝇,比喻谗言或小人。
- 整体含义:比喻美好的事物被小人玷污,或高尚的人遭受诽谤。
典故
- 《诗经·小雅·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诗中用青蝇比喻进谗言的小人,告诫君子不要轻信谗言。 - 《后汉书·杨震传》:
杨震为官清廉,却遭人诬陷,时人感叹“白璧青蝇”,意指他的高洁品格被小人玷污。 - 唐代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以青蝇玷污白璧比喻忠臣被诬陷。
近义词
- 谗言惑众:小人用谣言迷惑众人。
- 众口铄金:谣言多了,连金子都能熔化,比喻舆论力量强大。
- 积毁销骨:长期诽谤能摧毁人的意志。
反义词
- 清者自清:品行高洁的人不会被谣言影响。
- 光明磊落:形容人正直无私,不惧诽谤。
- 冰清玉洁:比喻人品高洁,不受玷污。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说:“不要学青蝇,要做白璧一样的好孩子。”
- 他被人冤枉了,真是“白璧青蝇”啊!
-
小学高年级:
- 班长明明没做错,却被同学告状,真是“白璧青蝇”。
- 历史故事里,忠臣常被小人陷害,就像“白璧青蝇”。
-
初中:
- 他品学兼优,却因谣言被孤立,真是“白璧青蝇”的典型例子。
- 社会上有时候好人反被诬陷,这就是“白璧青蝇”的现象。
-
高中及以上:
- 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白璧青蝇”之事屡见不鲜。
- 他的清白最终得以证明,但“白璧青蝇”的伤害已难以弥补。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白璧无瑕”:
- ❌ 错误例句:“这块玉真是白璧青蝇。”(应改为“白璧无瑕”)
-
误用为赞美:
- ❌ 错误例句:“他的品德像白璧青蝇一样高尚。”(“青蝇”是贬义,不能用于赞美)
-
混淆对象:
- ❌ 错误例句:“这个餐厅的卫生太差了,简直是白璧青蝇。”(应形容人,而非环境)
“白璧青蝇”多用于形容高尚的人或事物被小人玷污,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袁石的诗词
本文提供的文章内容描写了袁石的诗词和文化内涵。摘要如下:袁石,一种富有诗意的自然景观,在古代诗词中并不常见,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诗意。袁石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气质,成为了文人墨客心中的灵感之源。袁石常常与山川、风云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形成壮丽的画卷。古诗词中的袁石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坚韧不拔、傲骨峙立的精神品质的赞美。袁石历经风雨而不变的精神风貌,成为诗人表达情感和思考的载体。通过欣赏古诗词中的袁石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与思考,汲取人生的智慧与力量。尽管描写袁石的诗词并不多见,但每一首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白璧微瑕是什么意思 3个典故解析与正确用法指南
本文介绍了成语“白璧微瑕”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了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整体内容较为完善,只是存在一些小瑕疵,如部分内容略显冗余或描述不准确等,但总体上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关于君子的诗词
关于君子的诗词(第1篇)关于君子的古诗词全解析自古以来,君子之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充满智慧的篇章。以下是关于君子的部分古诗词及详细解析:一、《君子于役》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不知归期,曷至而归?家室有成,室家复以生矣。作者未知。朝代表达了女子对于出征的丈夫的思念,体现了一种期盼与坚持的美好情感。这里的君子代指有责任感和担当的战士,即便不知归期,依旧被期盼能平安归来。二、《君子行》君子防未然,当忧在先。不饮浊酒,不饮贪泉。作者:佚名(具体作者不详)此诗强调了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和修养,要防患于未然,做到清廉自守。不饮浊酒象征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饮贪泉则意味着不为利益所动摇。此
齿牙之猾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齿牙之猾”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那些善于用言语谄媚、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人,含有贬义。使用时要视语境而定,避免与褒义词混淆或搭配不当的情况发生。
进谗害贤是什么意思
本文解释了“进谗害贤”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文章指出,“进谗害贤”指的是为了私利而进献谗言陷害忠良或贤能的人,强调谗言的危害性以及对贤能之人的不公。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如赵高进谗害贤的故事。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实例解释了其用法和错误用法。整体而言,本文旨在让读者全面了解“进谗害贤”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并引导读者正确使用该成语。
如何正确理解并使用成语"不分青红皂白" 5个常见错误用法解析
“不分青红皂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不仔细分辨是非、轻重缓急,盲目一概而论的行为。其含义源于古代颜色区分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混为一谈、一概而论等,反义词为明察秋毫、泾渭分明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盲目指责、不深入调查等。在处理事情时,应查明真相,仔细分辨,避免不分青红皂白的行为。
谬采虚声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谬采虚声”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错误地采纳不实之声,形容人对于不实之词缺乏判断力,轻易相信并采纳。文章还通过列举相关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和例句,进一步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并提醒读者在获取信息时要有判断力,避免谬采虚声。
谗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在语言中的含义和用法。该字主要含义为在别人面前说某人的坏话,同时也有谗言、陷害别人的坏话等名词含义。文章还提到谗人在古代文献中的称呼,以及谗言对人们的影响。
如何识别和避免播弄是非 3个历史典故与5个实用例句解析
文章的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播弄是非的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播弄是非指的是故意制造矛盾、纷争和不良影响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等,反义词为秉公办理、明辨是非等。文章还提醒读者在正确使用该词汇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滥用场合、随意指责他人或使用不当语境等错误用法。
赤舌烧城是什么意思
赤舌烧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ì shé shāo chéng,形容言辞过于严厉、刻薄,具有煽动性,轻易激起众怒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这个成语警示人们应谨慎使用言辞,避免不当言论。典故源自一位智者的激烈演说导致城市混乱。近义词如煽风点火、火上浇油、恶语伤人。反义词为温言软语、善言规劝等。错误用法是滥用该成语形容一般激烈言辞或轻微冲突。在处理矛盾和发表言论时,应注意避免使用赤舌烧城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