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释手:一个表达深深喜爱的成语
读音
ài bù shì shǒu
含义
“爱”表示喜爱、热爱;”不”是否定词;”释”意为放下、松开;”手”指手掌。字面意思是”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形容对某物或某人极其喜爱,舍不得放下或离开。
具体含义指因为对某事物非常喜爱,以至于舍不得放下或离开它。这种喜爱程度很深,常常带有迷恋、痴迷的意味。
典故
-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期,王羲之得到一支珍贵的毛笔,对其爱不释手,日夜把玩练习书法,最终成为一代书圣。这个故事体现了对心爱之物的执着。
-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得到一支好笔后,”爱玩不释手”,这是成语最早的出处之一。
- 宋代文人轶事:宋代文人米芾得到一块奇石,欣喜若狂,抱着石头睡了三天三夜,堪称”爱不释手”的生动写照。
近义词
- 如获至宝:形容得到极其珍贵的东西,高兴得不得了。
- 手不释卷:形容勤奋好学或对书籍的喜爱,书本不离手。
- 情有独钟: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感情专注。
- 视如珍宝:把某物看得像珍宝一样贵重。
-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觉得疲倦。
反义词
- 弃如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抛弃,形容毫不可惜。
-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 视如草芥:看作小草一样微不足道,形容极端轻视。
- 漠不关心:对人对事冷淡,毫不关心。
- 弃若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抛弃,形容毫不可惜。
例句
小学低年级例句
- 小明得到新玩具后,爱不释手地玩了一整天。
- 妹妹抱着新买的布娃娃,爱不释手地不肯放下。
- 这本图画书太有趣了,我读得爱不释手。
- 爸爸送我的小汽车模型让我爱不释手。
- 小狗对新买的骨头玩具爱不释手,一直咬着玩。
小学高年级例句
- 表哥送我的科学实验套装让我爱不释手,每天放学都要研究一番。
- 这本《昆虫记》图文并茂,我读得爱不释手。
- 奶奶给我织的毛衣又暖和又漂亮,我穿在身上爱不释手。
- 弟弟对那架遥控飞机爱不释手,连睡觉都要放在床边。
- 我生日时收到的乐高积木让我爱不释手,花了一周时间才拼完。
初中例句
- 这部新手机功能强大,让我爱不释手,几乎不离身。
- 图书馆新进的科幻小说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了三本。
- 爷爷收藏的老相机虽然陈旧,但他依然爱不释手,经常拿出来擦拭。
- 这支限量版钢笔书写流畅,书法班的同学都对其爱不释手。
- 我对这本植物图鉴爱不释手,它帮助我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花草。
高中及以上例句
- 这部古典文学名著内涵深刻,让我爱不释手,反复研读。
- 外公留下的老怀表虽然不再精准,但因其历史价值,我依然爱不释手。
- 这款单反相机性能卓越,摄影爱好者们对其爱不释手。
- 导师赠送的专业书籍内容精辟,让我爱不释手,成为案头必备。
- 这件古董瓷器工艺精湛,收藏家们对其爱不释手,竞相出高价购买。
错误用法
- 用于负面事物:×”他对赌博爱不释手”(虽然语法正确,但成语通常用于积极或中性事物,赌博是负面行为,不宜用此成语形容)
- 形容抽象概念:×”他对权力爱不释手”(权力是抽象概念,不适用”释手”这一具体动作)
- 用于不可持握的事物:×”他对这座山爱不释手”(山无法用手持握,使用不当)
- 程度不当:×”他对这支笔有点爱不释手”(”有点”与成语表达的强烈程度矛盾)
- 对象错误:×”这只猫对鱼爱不释手”(动物行为一般不使用人类情感成语描述)
- 动作矛盾:×”他爱不释手地把书扔掉了”(”爱不释手”与”扔掉”行为矛盾)
- 时间不当:×”他爱不释手地看了一眼就走了”(”爱不释手”暗示长时间把玩,与”看了一眼”矛盾)
“爱不释手”这个成语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心爱之物的深厚情感,恰当使用能让语言更加形象生动。理解其正确用法和限制,可以避免在写作和口语中出现错误。
你可能感兴趣
书不释手是什么意思
书不释手的读音书不释手(shū bù shì shǒu)书不释手的含义“书不释手”是一个成语,形容人读书非常专注,手不释卷,爱不释手,甚至到了无法放下书本的地步。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对读书的热爱和专注程度。书不释手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古代文人墨客的故事。据传,在古代有一位学者,他对书籍有着极大的热爱和追求。每当他读到一本好书时,就会忘记一切,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总是把书紧紧地抱在手中,舍不得放下,因此人们就用“书不释手”来形容他对读书的热爱和专注。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读书时也是手不释卷,甚至在行军打仗时也不忘读书,因此也常被用来形容他。这些典故都表达了人们对
引人入胜是什么意思
引人入胜的读音读音:yǐn rén rù shèng标注拼音:yǐn(第三声) rén(第二声) rù(第四声) shèng(第四声)引人入胜的含义“引人入胜”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处或某事非常吸引人,让人感兴趣并乐于继续深入探究。具体来说,“引”指的是引导、吸引,“人”指的是人们,“入”指的是进入,“胜”指的是优美的境界或有趣的事物。因此,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某事物或场景非常吸引人,让人愿意进入其中,体验其中的美好和乐趣。引人入胜的典故“引人入胜”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刘宋时期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原句为“王右军得曹娥碑尽读之,遂题其下曰:‘此词甚美,令人入胜。’” 意思是说王羲之读到一篇好
描写海市蜃楼诗词
这段摘要主要描述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包括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海市蜃楼的神秘、美丽和令人向往的特质。摘要强调了这些诗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海市蜃楼的幻境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情感和描绘。整体上,这段摘要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突出了其特点和魅力。因此,摘要可以写为: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中描绘海市蜃楼的古诗词,包括不同朝代和不同作者的创作。这些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海市蜃楼的神秘幻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表现。
毫发丝粟是什么意思
毫发丝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áo fā sī sù,形容事物极其微小、微不足道。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用于描述数量或体积的微小。它的近义词包括微不足道、细枝末节等,反义词则包括举足轻重、包罗万象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毫发丝粟的错误用法包括使用不当的场合和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本文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
入木三分是一个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或事物观察分析深刻透彻的成语。源于王羲之书法技艺高超的故事,也出现在《西厢记》的创作中。近义词有力透纸背、精妙绝伦等,反义词有轻描淡写、浮光掠影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适用语境和正确用法,避免用词不当、滥用成语或混淆概念等错误。
秋豪之末是什么意思
“秋豪之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iū háo zhī mò,源自古代比喻,用于形容事物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其典故最早出自《庄子》中的故事。此外,“秋豪之末”还有近义词如“微不足道”,反义词如“举足轻重”等。文章还提供了例句和错误用法的示例。总之,“秋豪之末”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需注意其含义和用法。
成语“不断如带”是什么意思 详解典故、近反义词及正确用法
“不断如带”的读音和含义被详细阐述,同时介绍了其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种事物连续不断,像带子一样持久。其近义词和反义词也被列举。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不断如带的用法。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不适用于形容短暂、间断的事物或现象,要根据具体语境正确理解和使用。
山积波委是什么意思
山积波委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ān jī bō wěi,用来形容事物累积得非常多且壮观,像山一样积累,像水波一样层层累积。该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等古籍。其近义词包括堆积如山、堆积成山等,反义词有空洞无物、空空如也等。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书籍、财富、知识等的积累,但在运用时需要注意其使用场景和语境,避免滥用。
太仓稊米是什么意思
太仓稊米的读音太仓稊米,读音为 "tài cāng tíng mǐ",其中"太"发音为第四声,"仓"为第一声,"稊"为第二声,"米"为第三声。太仓稊米的含义"太仓稊米"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非常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中,"太仓"指的是古代的国家粮仓,"稊米"是一种微小的植物,也用来比喻极小的东西。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事物非常微小,与"沧海一粟"的意思相近。太仓稊米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出处不可考,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国家的粮仓通常都非常庞大,而稊米则是非常微小的植物。因此,用"太仓稊米"来形容事物微小,就如同在巨大的粮仓中放上一粒稊米一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太仓稊米的近义词渺不
大含细入是什么意思
“大含细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 hán xì rù”,意为大智慧和大德行能够包容细微的事物,以宏大的视野观察并理解细微之处。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具备广阔的胸怀和洞察细微的能力。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等,反义词为目光如豆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其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