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登岳阳楼的诗词(第1篇)
描写登岳阳楼的诗词及其解析
一、杜甫《登岳阳楼》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者:杜甫(唐)
解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岳阳楼上的所见所感。首联写以前所闻的洞庭湖水,如今得以登上岳阳楼来一览其壮丽景色。颔联描述洞庭湖的浩大,似乎分割了吴楚之地的东南角,湖面上似乎日日夜夜浮荡着天地间的一切。颈联表达诗人的孤独,亲朋无信,老病缠身,唯有孤舟相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北望关山戎马,凭栏远眺不禁涕泗横流。
二、张九龄《岳阳楼别窦司直》
原文: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水半江。
满目凄凉谁为伴,离心挂念在归鸾。
作者:张九龄(唐)
解析: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感。首句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太阳挂在窗前,映照在深潭中,仿佛将江水一分为二。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满目凄凉无人相伴,心系归鸾(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归家)。
三、白居易《岳阳楼远眺》
原文:
楼观岳阳尽,楚江清且深。
白猿啼处乱,青枫落时新。
客来无定日,我往不知音。
此别何须问,相知有素心。
作者:白居易(唐)
解析:此诗描述了诗人登岳阳楼远眺的景象和感慨。首联写登高望远可以俯瞰整个岳阳城和清澈的楚江;颔联则通过白猿的啼叫和青枫的新叶描绘了周围的景色;颈联表达诗人的孤独与感慨,客人来往不定没有规律,自己也无法预知归期;尾联则表达出知己之间不必常相守而内心却彼此相知的意思。
以上就是我根据您的要求找到的描写登岳阳楼的古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都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值得细细品味。
描写登岳阳楼的诗词(第2篇)
登高远望:古诗词中的岳阳楼
岳阳楼自古便是文人墨客钟情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站在岳阳楼上,俯瞰湖面,远眺四周,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相交融,让人心旷神怡。
一、李商隐《岳阳楼别张子容》
岳阳楼上日衔窗,落霞孤鹜舞轻波。
倚槛孤云游远岸,秋江两岸生白浪。
曾随秋水断心旌,何处帆声断梦程。
但将歌酒醉今夕,莫问天涯何处行。
作者:李商隐(唐)
解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岳阳楼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日暮时分,落霞映衬下的湖面如舞动的白浪,倚靠栏杆,目送孤云游至远方。尽管不知未来的路途如何,但此时的歌酒与美景足以令人忘却烦忧。
二、杜牧《岳阳楼杂咏》
风顺长江碧波荡,岳阳楼上望云烟。
水天一色无纤尘,月照江心映秋莲。
满目繁华谁解赏,千古兴亡尽眼前。
莫道人间无净土,且看渔翁钓舟间。
作者:杜牧(唐)
解析:此诗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登高远望的感慨。江水碧波荡漾,云烟缭绕,水天一色间仿佛没有一丝尘埃。月亮映照在江心,如同秋莲般洁白无瑕。在繁华的背后,诗人也看到了历史的兴衰变迁。渔翁的钓舟在湖面之间显得宁静而淡泊,给人以思考与启示。
三、杨嗣复《岳阳楼怀古》
登临四望思无穷,一望洞庭万木红。
远浦长波通海浪,孤城万壑锁云中。
古今多少兴亡事,都在渔翁笑谈中。
我欲乘风归去也,直上九天揽月宫。
作者:杨嗣复(唐末宋初)
解析:此诗以登临怀古为主题,登高远望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四时的变化。远处的江河通向大海,孤城与万壑交织在一起。古今的兴衰变迁都如过眼云烟,渔翁的笑谈中蕴含着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诗人也渴望乘风归去,直上九天揽月宫,探索更多未知的天地。
这些描写岳阳楼的诗词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无论是在宁静的秋江边,还是在繁忙的城市之中,这些诗篇都让人对人生有了更多感悟与思考的空间。岳阳楼不仅是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也是我们品味历史、感受自然与人文的绝佳之地。
描写登岳阳楼的诗词(第3篇)
岳阳楼之诗:千古传颂的壮丽与深情
岳阳楼,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无数诗人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登临岳阳楼,不仅可以俯瞰壮美的洞庭湖,还能品味古人留下的深情与思考。
一、苏辙《题岳阳楼》
天地不仁惊雷动,万里苍江锁浪高。
楼头独倚千帆过,水底空明一叶飘。
楚客登临思无限,秋风满目泪沾袍。
何当乘风破浪去,直上青云摘星高。
作者:苏辙(北宋)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岳阳楼的独特感受,感叹自然的壮阔与生命的有限。诗中的雷声与巨浪呼应着诗人的壮志凌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辛弃疾《临江仙·暮宿岳阳楼上》
缥缈危亭览尽,心雄万夫声昂。鬓飞犹带岳阳霜。空怀破浪意,谁念入江湖狂。
鱼跃云涛潏潏,水明人面光光。问天借月再乘风,江湖万里行,古今共担当。
作者:辛弃疾(南宋)
辛弃疾的这首词以壮志凌云为基调,表达了对岳阳楼的崇敬和对江湖人生的理解。诗人在词中展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三、唐婉《登岳阳楼望君山》
峰峦耸翠秋江水,浩渺无涯浸岳阳。
晚色收天渔浦净,风波留影钓船忙。
逶迤山势随云起,曲折江流逐浪长。
凭栏独立心如醉,唯见君山一色苍。
作者:唐婉(清)
唐婉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中以秋江为背景,展现了峰峦、渔浦、钓船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四、无名氏《岳阳楼记》中的诗意表达
虽然《岳阳楼记》并非诗歌形式,但其中所蕴含的诗意却广为传颂。“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寥寥数语却饱含了登临岳阳楼的感慨与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这些诗词虽风格各异,但都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无论是豪情壮志还是细腻温情,都让人对岳阳楼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岳阳楼不仅是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更是我们品味历史、感受自然与人文的绝佳之地。
描写登岳阳楼的诗词(第4篇)
岳阳楼畔的诗篇:千载流芳
岳阳楼,这座自古便饱含文化气息的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其上,不仅可以领略洞庭湖的壮阔美景,更能感受到那些千古传颂的诗词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一、杨维桢《登岳阳楼》
独立楼头望远天,白云千载起苍烟。
湖光山色两相映,一曲清歌动客船。
作者:杨维桢(元末明初)
此诗以高远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岳阳楼的壮丽与高远,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广阔和思考。
二、元好问《过洞庭湖有感》
湖水万丈连天高,荡尽千古心犹骄。
扁舟独赏空阔意,纵是浪迹亦自豪。
作者:元好问(金末元初)
诗人借洞庭湖之浩瀚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人生不易的感慨。独舟、浩瀚湖水以及空阔之景交织成一种孤独又自由的意境。
三、柳公权《望岳》
临川忽独憔,触景意未通。
翠壁三千丈,青山百万重。
鸟鸣喧秋气,波摇动月容。
君看岳阳上,千古独苍穹。
作者:柳公权(唐)
柳公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将山的翠绿、水的碧蓝与秋意相融,展示了自然的生机与浩瀚。
四、苏轼《望岳阳楼有感》
莫怪儿曹迷远道,世途无事挂长条。
乾坤大地日如梭,且看云山共逍遥。
作者:苏轼(宋)
苏轼的这首诗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世事变迁,表达了与世无争、与自然共逍遥的情怀。在岳阳楼上,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美。
五、自创诗篇《岳阳楼之韵》
岳阳楼上望四方,湖光山色两相望。
千古风流今犹在,诗词歌赋传四方。
湖波荡漾映天际,云卷云舒自飞扬。
登临此楼心自静,人生百态尽收囊。
此诗综合了前人诗词的意境与情感,表达了登临岳阳楼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在岳阳楼畔,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这些诗词虽风格各异,但都以各自的方式展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无论是豪情壮志还是细腻温情,都让人对岳阳楼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岳阳楼不仅是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更是我们品味历史、感受自然与人文的绝佳之地。
描写登岳阳楼的诗词(第5篇)
岳阳楼畔的诗意世界
岳阳楼,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登临其上,不仅可以俯瞰洞庭湖的壮阔美景,更能感受到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所蕴含的深情与思考。
一、张九龄《登岳阳楼有感》
岳阳楼上望,云海共长天。
风送秋声远,水连天际宽。
思乡情切切,怀古意绵绵。
独坐凭栏久,无言心自安。
作者以登楼远望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岳阳楼的壮阔美景中,诗人的内心也得到了宁静与安放。
二、丘处机《岳阳楼怀古》
浩浩江水向东流,岳阳楼上几度秋。
岁月无情催白发,江山依旧照人头。
楼头凭栏望千里,湖畔垂钓乐悠悠。
千古英雄今何在?唯留空名在史书。
诗人以怀古为主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在岳阳楼的壮阔景色中,诗人感叹岁月无情、人生苦短。那些英勇的故事与事迹仍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三、杜荀鹤《寄赠湖南晚眺》
南楼日暮数帆过,空忆飞蓬去国多。
湖畔烟波接远空,山头落日共长河。
凭栏独坐心如醉,醉眼朦胧看岳阳。
一曲清歌一壶酒,此生何处是归程?
诗人通过描绘湖畔的烟波与远山、落日与长河等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在岳阳楼的壮阔美景中,诗人独自凭栏而坐,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思考。一曲清歌、一壶酒也足以让人暂时忘却烦恼,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
四、自创诗篇《岳阳楼畔》
岳阳楼畔水连天,云海苍茫映碧烟。
湖光山色相映照,千古风流在此间。
凭栏远眺心自静,微风拂面意绵绵。
诗词歌赋传千古,人生如梦须尽欢。
这首诗表达了在岳阳楼畔的独特感受。在壮阔的景色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与美丽,也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岳阳楼的诗篇中,我们可以品味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也可以感受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美好。
这些诗词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以各自的方式展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无论是怀古之情、思乡之念还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都在岳阳楼的诗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岳阳楼不仅是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更是我们品味历史、感受自然与人文的绝佳之地。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岳阳楼的诗词名句
描写岳阳楼的诗词名句(第1篇)关于岳阳楼的诗词名句及其解析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争相赞颂的胜地。下面列举了部分描写岳阳楼的诗词名句,包括诗词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词原文及作者、朝代《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二首(其一)》——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萦洞庭开。万象纷吾虑,安坐绿林间。《望岳阳楼》——唐·李商隐白水出东南,岳阳浩浩烟。黄花愁未减,清角吹难圆。二、诗词解析杜甫的《登岳阳楼》描绘了诗人登临岳阳楼的情景。诗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与岳阳楼的雄伟,展现了洞庭湖和吴楚大地壮阔的景色。诗的后
10首关于岳阳楼的经典诗词 领略千年诗韵与洞庭湖壮美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岳阳楼诗词的描写文章,涵盖了不同文人墨客对岳阳楼的赞美、感慨、哲理之思等。文章通过引用古诗词,展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丰富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文人墨客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希望这些古诗词能够激发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亲自登上岳阳楼感受其历史和文化氛围。
10首关于岳阳的经典诗词 感受千年文脉中的洞庭湖与岳阳楼之美
本文介绍了描写岳阳的古诗词,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现了岳阳楼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文章共收录了五篇描写岳阳的诗词文章,涵盖了不同背景、主题和情感。这些古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岳阳的壮丽景色、深厚文化和人文情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同时,文章也表达了这些古诗词所传达的独特魅力和无限风情。
关于岳阳的诗词
关于岳阳的诗词(第1篇)关于岳阳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有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以下是根据“关于岳阳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以及它们的全文、作者、朝代和解析。一、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作者:范仲淹(北宋)解析:此文虽非纯诗词形式,但作为一篇记述岳阳楼的散文名篇,它详尽地描述了岳阳楼的地域之美以及它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此文开篇就提到滕子京在巴陵郡(即岳阳
岳阳楼记 读后感
岳阳楼记 读后感(第1篇)岳阳楼记 读后感初次接触到《岳阳楼记》这篇古文,我对其壮阔的景象与深沉的情感留下了深刻印象。文中描述的不仅是岳阳楼的风景,更是对人生百态、家国情怀的深度诠释。《岳阳楼记》为后人展现了一个大气磅礴的历史画面,从描绘岳阳楼之景到抒发作者的情感与抱负,全文贯穿了作者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深忧虑与期望。文章以洞庭湖为背景,将自然景色与人事变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关注与忧虑。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念,更是深深触动了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传承的优秀品质。范仲淹通过此文,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也启示了后人在
《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一篇传世之作,初次接触便被其磅礴的气势和深邃的内涵所吸引。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部饱含情感与哲理的佳作。文中,范仲淹以岳阳楼为背景,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并通过对不同天气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他以登楼观景的经历为引子,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文章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范仲淹的豁达心胸和崇高志向让我深受触动,他以壮阔的景色为背景,寄寓了个人的志向和追求。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得到了许多人生的启示。《岳阳楼记》让我认识到,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和挑战,我们都应
描写河山的古诗词
这段摘要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河山的古诗词的文章,文章包括了不同诗人、不同背景的诗词,通过解析这些诗词,展现了河山的壮丽与秀美,以及诗人对自然、生命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这些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你领略中华文化的美丽和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10首关于长江古诗词
10首关于长江古诗词(第1篇)关于长江的古诗词丰富多样,流传千古。以下是按照您的要求所写的关于长江的十首古诗词,每首诗词都包含了原文、作者、朝代以及简短的解析。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唐·李白朝代:唐代解析:此诗描写了诗人李白与友人孟浩然的离别情景,以及离别后独自在黄鹤楼望向长江远去的帆船。诗人用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未来的期待与留恋。二、《早发白帝城》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作者:唐·李白朝代:唐代解析:此诗描述了李白乘舟从白帝城出发,沿长江一路而下,
关于安徽的诗词
关于安徽的诗词(第1篇)关于安徽的诗词及其解析一、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全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作者:杜牧(唐)解析:这首诗虽然不是直接描写安徽的,但其中的“二十四桥”是扬州的著名景点,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亦间接反映了安徽的水乡风情。二、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安丰张氏园亭》全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近水远山皆入眸。不知何处寻佳句,但见安丰满目秋。作者:杨万里(宋)解析:此诗描绘了安徽安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三、明代诗人李时中的《宿淮上》全文:淮水悠悠日夜流,长淮两岸绿悠悠。落霞孤鹜齐飞处,正是安徽好景秋。作者:
描写山河的有关诗句古诗词
这些描写山河的古诗词,以其生动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山河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它们以山川河流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神韵,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这些诗词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这些古诗词的作者们,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悟,将山河的壮丽景色融入诗词之中,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描绘了山河的千姿百态,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这些古诗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总的来说,这些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