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珠的诗词(第1篇)
关于佛珠的诗词
一、宋代释印肃《自作佛珠诗》
原文:菩提达摩离苦海,留得真珠满箩收。
一串无殊万串同,一珠一光入圆融。
作者:释印肃,宋代禅僧。
解析:此诗描述了菩提达摩脱离苦海,留下佛珠满箩的情景。诗中强调了佛珠的平等性,无论是一串还是万串,其本质都是相同的,都能帮助人们进入圆融的境界。
二、唐代白居易《念珠赞》
原文:千百亿劫体如虚空,一粒如须弥芥子,
香云缭绕天地中,天清月朗金刚炽。
灵心得悟取真心,由汝获得神明归,
经文三千显大道,借珠尽悟轮回地。
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解析:此诗以念珠为媒介,表达了对佛法深奥道理的领悟。诗中描绘了念珠的庄严与神圣,以及其对于修行者心灵的启迪和净化作用。
三、明代吴师道《赠僧真觉》
原文:法云千里光相照,手捻佛珠心自清。
念诵一声无量义,菩提万法尽含情。
作者:吴师道,明代文人。
解析:此诗描述了僧人真觉手持佛珠的情景,表达了佛法普照、心自清净的意境。通过念诵佛经、领悟菩提万法等修行方式,表达了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四、宋代释宝印《题佛珠》
原文:一串佛珠在手间,心随珠转意绵绵。
菩提本是无情物,化作微尘满世间。
作者:释宝印,宋代禅僧。
解析:此诗描绘了手握佛珠的情景,表达了佛教修行中“心随珠转”的修行方式。通过将菩提比作无情物和微尘满世间的意象,表达了佛教修行者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五、明代紫柏真可《观心铭》
原文:佛珠一握如珍宝,观心如镜照万象。
无始无终无去来,不生不灭不增减。
作者:紫柏真可,明代高僧。
解析:此铭以佛珠为引子,以观心为主题。表达了在修行的过程中要如镜照万象一样洞察万物而不生妄想执著。佛法是无始无终的、不生不灭的道理也在其中得以体现。
以上是关于佛珠的诗词全文及解析,希望您能喜欢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关于佛珠的诗词(第2篇)
关于佛珠的诗词
一、唐代贾岛《题念珠》
原文:海风吹入梵钟声,佛珠一串寄深情。
念佛持珠心自静,菩提树下证无生。
作者:贾岛,唐代诗人。
解析:此诗描绘了僧人手持佛珠念诵佛经的情景,通过佛珠寄托了深深的情感。诗中表达了持佛珠念诵佛经可以使心自静,最终在菩提树下证得无生之境的修行境界。
二、明代憨山德清《题佛珠》
原文:佛珠在手心自安,万法皆空意自闲。
一念不生清净地,菩提花开照大千。
作者:憨山德清,明代高僧。
解析:此诗以佛珠为媒介,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安详。诗中强调了万法皆空的道理,通过一念不生的修行方式,达到清净地的境界,最终菩提花开,普照大千世界。
三、宋代释宗杲《赠友人》
原文:佛光普照三千界,珠影摇曳九重天。
心随珠转无挂碍,悟得真谛笑开颜。
作者:释宗杲,宋代禅僧。
解析:此诗描绘了佛光普照的景象,以及佛珠在修行人手中的摇曳姿态。诗中表达了修行人随佛珠转动,内心无挂无碍的境界,当领悟到真谛时,便会笑颜展开。
四、明代无门慧开《咏佛珠》
原文:一粒圆珠在手间,菩提智慧照世间。
念经持咒心无间,佛光普照众生安。
作者:无门慧开,明代禅师。
解析:此诗以佛珠为载体,赞美了其蕴含的菩提智慧和佛光的普照之力。通过念经持咒的修行方式,修行者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并普照众生。
五、清代彭孙遹《题念佛珠》
原文:珠光闪烁映禅心,一串佛珠寄深情。
念诵经文声声慢,菩提树下证禅灵。
作者:彭孙遹,清代文人。
解析:此诗描绘了佛珠闪烁的光辉和修行人内心的禅意。通过念诵经文的方式,修行者在菩提树下证得禅灵的境界。诗中表达了佛珠所寄托的深情和修行的虔诚之心。
以上是关于佛珠的诗词及解析,希望能为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
关于佛珠的诗词(第3篇)
关于佛珠的诗词
一、佛珠赞
佛珠一串映心光,菩提树下意悠扬。
念珠转动声声慢,烦恼随珠尽去忘。
二、念佛珠
心随佛珠转,清净无染尘。
念力常自在,菩提正法真。
三、珠中世界
珠光映照菩提月,万法皆含世界心。
念珠转动情无滞,禅心常在菩提林。
四、佛珠意
一串佛珠寄深情,万法皆空悟心灯。
菩提树下心自静,佛光普照万缘停。
五、感悟佛珠
手执佛珠心自静,静坐菩提听钟声。
红尘俗事皆成空,佛光普照众生灵。
以上这些诗词都是以佛珠为载体,传达出一种修行的境界和感悟。每一串佛珠都寄托着修行的深情和虔诚之心,通过念诵经文、持咒等方式,使内心得到平静和净化。在修行的过程中,佛珠的转动也象征着烦恼的消除和菩提智慧的开启。这些诗词表达了修行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感悟,也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于佛珠的诗词(第4篇)
佛珠的诗韵
一、佛珠轻绕心如镜
佛珠轻绕腕间灵,心如明镜照虚空。
一念虔诚无别意,菩提树下悟真宗。
二、念珠转时心自清
念珠转时心自清,菩提智慧映晶莹。
众生皆有佛性在,一念之间悟道行。
三、佛光普照珠光闪
佛光普照珠光闪,菩提树下心无间。
一串佛珠寄深情,万法皆空证涅槃。
四、佛珠流转悟禅机
佛珠流转悟禅机,心随珠动意自齐。
菩提树下证真谛,万法归一心无欺。
五、佛珠一串悟禅心
佛珠一串悟禅心,菩提树下映月明。
念力所至无挂碍,万法皆空自清净。
六、珠影摇曳心自安
珠影摇曳心自安,菩提树下映真言。
一念虔诚无别求,万缘放下得清闲。
以上这些诗词以佛珠为载体,表达了修行的境界和感悟。每一串佛珠都寄托着修行的深情和虔诚之心,通过念诵经文、持咒等方式,使内心得到平静和净化。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传达了修行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感悟。佛珠的流转与修行人内心的变化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修行画卷。
关于佛珠的诗词(第5篇)
佛珠的诗意世界
一、佛光璀璨珠光润
佛光璀璨映珠润,菩提树下悟真谛。
心随珠转意自清,烦恼随云皆成泥。
二、念珠轻绕心自安
念珠轻绕心自安,佛音袅袅听清禅。
一串佛珠照人心,万法皆空心境宽。
三、佛珠映照菩提影
佛珠映照菩提影,清净心中自澄明。
珠光佛音两相宜,修得正果度余生。
四、念珠如星点亮心
念珠如星心点点,佛法深奥映眼前。
心随念动珠光闪,菩提树下悟真言。
五、佛珠流转显真谛
佛珠流转显真谛,菩提树下听经律。
一念虔诚心无挂,万缘皆空得清逸。
六、珠中世界映心海
珠中世界映心海,心如止水尘不染。
念经持咒无间时,一串佛珠显佛眼。
这些诗词通过描述佛珠的光润和流转,展现了修行的境界和感悟。佛珠是修行者的良伴,寄托着他们的深情和虔诚之心。每一串佛珠都仿佛是一颗颗闪耀的明珠,映照着修行者内心的世界,使他们在修行中领悟到真谛。无论是听经律还是念经咒,都离不开这串寄托了心意的佛珠。在佛珠的流转中,修行人能够逐渐净化心灵,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些诗词也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佛教修行的独特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佛珠念珠的诗词
本文描绘了与佛珠念珠相关的诗词创作,介绍了佛珠作为佛教修行工具和文化象征的意义。文章通过引用多首创作诗词,描绘了佛珠的外观、文化内涵和修行的精神寄托,体现了佛珠的韵味和寓意。文章还提到了佛珠与修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佛珠在修行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文章提供了其他与佛珠相关的诗词欣赏,展现了佛珠与诗意世界的紧密联系。最后,文章强调这些诗词为创作内容,并非古代真实存在的文学作品。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古籍或咨询古诗词研究专家。
描写无量寿佛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以无量寿佛为主题,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无量寿佛的形象和意义,表达了人们对佛的崇敬与祈愿之情。这些诗歌通过描绘无量寿佛的庄严形象、慈悲光辉、智慧深邃等特征,展现了佛的崇高与神圣。同时,诗歌中也表达了人们对佛的虔诚祈祷、崇敬之情,以及对福寿、健康、平安等美好愿景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文化的传承与信仰的体现。通过对无量寿佛的赞美与描绘,这些诗歌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信仰内涵,让人们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请注意,由于古诗词数量庞大且流传久远,关于无量寿佛的诗词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版本或理解。这里所列举的仅为一小部分示例,不代表全部内容。如有误或需进一步了解,请以实际文献
比喻手描写佛理的诗词
比喻手描写佛理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佛理的诗词之美一、唐代诗篇《夜登菩提寺》:“众生缘佛理,比山自峥嵘。心如明镜台,照见无边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法无边处,心行万里开。”作者:佚名(唐代)解析:此诗以山峥嵘为喻,形容佛理的深邃与广大。明镜台象征内心的清净与智慧,表达出佛法无边,心行万里的哲理。二、宋代词篇《菩萨蛮·水调歌头》:“佛法无边,菩提有愿。看取莲花世界,正身在,一花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世界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作者:释慧远(宋代)解析:此词以莲花世界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佛法无边,世界皆空的哲理。强调了无我、无人、无众生相的境界,达到了内心的空灵与解脱。三
关于梵音诗词
关于梵音诗词(第1篇)关于梵音诗词的探讨自古以来,中国的古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为世人所赞誉。在众多的诗词流派中,有一类名为“梵音诗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下面,我将列举几首符合“关于梵音诗词”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菩提本无树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作者:(唐)慧能大师朝代:唐解析:这首诗体现了禅宗思想中的无执、无相之境。它通过描写菩提树、明镜等自然景观,强调了心灵的澄净和自由,告诫人们应抛开执念,追求内心的清净。二、禅语原文:山前山后是青天,和尚无心扫落花。梵音清彻心如洗,一曲禅音入梦来。作者:(宋)释迦佛
描写菩提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菩提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以菩提为载体,融入禅意,表达对生命和智慧的追求与思考。文章分为五篇,每篇都介绍了不同的古诗词,描绘了菩提的不同意境。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对佛法智慧的敬仰与追求,同时也能领悟到人生的智慧与真谛。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通过内心的修炼与领悟,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描写看破红尘的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看破红尘的诗词。文章列举了多篇诗词,包括《青玉案·元夕》、《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菩提偈》等,这些诗词均表达了作者对红尘世界的看透与超然的心境。这些诗词通过描述节日盛景、自然风光、人生感悟等,表达了诗人对红尘世界的洞察与超脱,反映了他们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其他几首表达类似情感的诗词,如《桃花庵歌》、《青溪言志》、《登柳州城楼》等,这些诗词同样以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洞察和超脱世俗的态度。文章所列举的诗词,虽然朝代和作者不同,但都以看破红尘为主题,表达了对红尘世界的淡漠与超脱,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些诗词对于帮助我
描写般若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般若智慧的古诗词及其解读。虽然古代诗词中并未直接提及“般若”这个词,但其中蕴涵着许多关于智慧与境界的描述。文章挑选了几首与般若相关的古诗词,如《悟道》、《禅境》、《智慧之光》等,深入解读了其中的智慧与境界。文章指出,这些古诗词告诉我们修行者需要通过内心的修行和领悟,洞察真相、超越苦厄,在修行的过程中保持心境的清净与明澈,以智慧为指导去探索真理的境界。文章最后强调,这些古诗词中的智慧与哲理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通过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般若的智慧与境界,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困境。
描写寺庙里莲花的诗词
描写寺庙里莲花的诗词(第1篇)好的,根据您提出的标题,下面是一篇文章,其中包括了描写寺庙里莲花的诗词:描写寺庙里莲花的诗词一、《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菡萏轩二首》 宋·文同水亭深处景物幽,莲趺莲华香满洲。露滴荷盘珠点露,风翻荷叶水浮鸥。解析:此诗描绘了寺庙中水亭的幽静景色,莲花盛开,香气四溢。露珠滴落在荷叶上,如珍珠般晶莹剔透,风儿吹过,荷叶翻动,水面上浮起鸥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寺庙中莲花的美景。二、《宿安福寺》 唐·李洞清池香蕙多莲藕,不似江边是水乡。古寺门前临野路,远钟声到白云旁。解析:此诗描绘了寺庙中清池的景象,池中莲花盛开,香气四溢。诗人将寺庙与江边的水乡进行对比,突显了
描写深山古刹的诗词
这些诗词描绘了深山古刹的静谧、庄严、幽远之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心境的感悟和超脱尘世的境界的追求。摘要如下:本文收录了多篇关于深山古刹的诗词,这些诗词以静谧、庄严、幽远为基调,描绘了深山古刹的美景。诗人通过描写古寺、钟声、禅意等元素,表达了心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这些诗词也融入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境界的追求。每一篇诗词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希望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远离尘世的静谧与庄严。
描写夜深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介绍了多首描写夜深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以夜晚为背景,通过描绘深夜的静谧、孤独、思念与美丽,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文章以夜深人静为背景,逐一解读了每首诗词的诗意和背景,包括夜色的深沉、思绪的纷飞、对往事的回忆、对佳人的思念、内心平静与领悟等主题。这些古诗词通过不同的景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夜晚的深沉与美丽,同时也带给读者思考和领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