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剚刃是什么意思

枕戈剚刃的读音读音:zhěn gē dào rèn标注拼音:zhěn-gē-dào-rèn枕戈剚刃的含义“枕戈剚刃”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士兵枕着武器,随时准备战斗的英勇姿态。现在多用来形容人时刻准备着,随时可以投入工作或战斗,具有强烈的斗志和决心。枕戈剚刃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士兵们为了随时准备战斗,常常枕着武器睡觉。这种状态下的士兵,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那些有强烈斗志和决心的人。枕戈剚刃的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其中描述了李广在边境守备时,枕戈待旦的情景。此后,该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枕戈剚刃的近义词砥砺前行:表示意志坚定地前进,时刻准备着应对困难和挑战。奋发向前:表示积极进取,努力向前,不畏困难和挑战。枕戈待命:表示时刻准…
成语 2024-09-24

枕戈饮血是什么意思

枕戈饮血的读音枕戈饮血的读音为zhěn gē yǐn xuè,其中“戈”和“血”字为生僻字,但读音较为简单。枕戈饮血的含义“枕戈饮血”的含义是形容极度刻苦自励,或坚毅不拔,或形容在极度困苦的环境中仍坚持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勇事迹。枕戈饮血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战争故事。传说在古代,有些战士在战争中为了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存亡而日夜不停地准备战斗,甚至在枕头上放上武器和血液以示决心。每当他们疲惫不堪时,便用自己手中的血来提醒自己不忘使命,继续坚持战斗。这种精神被后人用来形容那些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人。典故出处很多,如《左传》等历史文献都有记载。其中,《战国策·赵策》中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故事讲述了赵国名将廉颇在战场上…
成语 2024-09-24

枕戈饮胆是什么意思

枕戈饮胆的读音枕戈饮胆,读音为 zhěn gē yǐn dǎn。枕戈饮胆的含义“枕戈饮胆”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抱持着强烈的决心和意志。其中,“枕戈”指的是以兵器为枕,表示随时准备战斗;“饮胆”则是指以苦胆为饮,形容人自勉自励,不忘所受的耻辱和苦难。枕戈饮胆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之间发生了战争,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被迫向吴国称臣。为了保存越国的实力,勾践忍辱负重,在吴国过着奴隶般的生活。他时刻不忘所受的耻辱和苦难,每天晚上都以兵器为枕,以苦胆为饮,以此来激励自己报仇雪恨。最终,勾践成功地击败了吴国,实现了自己的复仇之愿。此外,该成语还有其他典故和出处。如《左传》中也有类似的故事,即晋国大夫阳处父被敌国俘虏后,在敌国卧薪尝胆,以示不…
成语 2024-09-24

枕戈以待是什么意思

枕戈以待的读音枕戈以待读音为:zhěn gē yǐ dài。枕戈以待的含义“枕戈以待”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将兵器枕在头下,等待时机。它形容在战争或紧张的局势中,保持高度警觉和准备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挑战或攻击。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或应对某种情况而保持高度警觉和紧张的状态。枕戈以待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士兵们常常将兵器枕在头下,以便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战斗。这种做法体现了士兵们的高度警觉和准备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挑战或重要时刻时所表现出的高度警觉和准备状态。枕戈以待的近义词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待敌人来犯。整装待发:指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形容做好充分准备,随时准备出发或应对突发情况。…
成语 2024-09-24

枕戈寝甲是什么意思

枕戈寝甲的读音枕戈寝甲的读音为:zhěn gē qǐn jiǎ,其中zhěn和qǐn是三声,gē和jiǎ是四声。枕戈寝甲的含义枕戈寝甲,字面意思为以戈为枕,以甲为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战士或武将的警觉和准备状态,表示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它也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高度集中、时刻准备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危险或挑战的状态。枕戈寝甲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军事生活。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常常需要随时保持警惕,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敌情。因此,他们常常在战斗前夕以戈为枕,以甲为席,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这种状态被形容为“枕戈寝甲”,用来形容士兵们的高度警觉和准备状态。枕戈寝甲的近义词枕戈待旦夙夜戒备严阵以待秣马厉兵随时待命以上这些词语都与“枕戈寝甲”有相似的含义,都表示时刻保持警觉和准备状态。枕戈寝甲的反义…
成语 2024-09-24

枕戈泣血是什么意思

枕戈泣血的读音枕戈泣血的读音为zhěn gē qì xuè。枕戈泣血的含义"枕戈泣血"是一个形容极度悲愤、心怀激烈情感的状态的成语。字面上,"枕戈"指以兵器为枕,象征着随时准备战斗或报仇雪恨的决心;"泣血"则形容极度悲痛,如泪流如血。整体而言,这个成语表达的是一种为正义事业或个人仇恨而忍辱负重、心怀激烈情感的状态。枕戈泣血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士兵们为了报仇雪恨,常常以兵器为枕,表示随时准备战斗。当他们遭遇巨大的悲痛时,会痛哭流涕,甚至泪流如血。这种悲愤激昂的情感状态被形容为"枕戈泣血"。典故一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被其政敌杀害后,他的儿子赵武为了报仇雪恨,常常以兵器为枕,夜不能寐,泪流如血。他心怀激愤,誓要为父报仇。这个故事成为了"枕戈泣血"这一成语的来源之一。…
成语 2024-09-24

枕戈披甲是什么意思

枕戈披甲的读音读音:zhěn gēo pī jiǎ拼音:zhěn-gēo-pī-jiǎ注音:ㄓㄣˇ ㄍㄜ ㄆㄧ ㄐㄧㄚˇ枕戈披甲的含义“枕戈披甲”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一种战斗状态,即随时准备战斗,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它比喻时刻准备着,随时可以行动,具有高度的警觉性和战斗意志。具体来说,“枕戈”表示随时准备挥戈奋战,“披甲”则表示随时穿着战甲,准备投入战斗。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军人的警觉和斗志,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需要高度警觉和准备的情况。枕戈披甲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是常有的事情,士兵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和准备,以便随时投入战斗。因此,他们常常会“枕戈待旦”,即用戈作为枕头,随时准备着战斗。同时,他们也会“披甲上阵”,穿着战甲投入战斗。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士兵们的高度警觉…
成语 2024-09-24

枕戈击楫是什么意思

枕戈击楫的读音枕戈击楫的读音为:zhěn gē jī zhí。枕戈击楫的含义枕戈击楫,字面意思为以戈为枕,以楫击水,形容刻苦自励、奋发图强,也比喻杀敌报国、奋勇前进的决心和勇气。枕戈击楫的典故此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二人志同道合,抱负远大。他们夜晚鸡鸣时便起身练剑,白天则以戈为枕,以楫击水,立志杀敌报国。后来,祖逖率领军队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失地。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立志报国、奋发图强的人。枕戈击楫的近义词奋发图强:表示下定决心努力上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雄心壮志:指宏大的志向和抱负。锐意进取:形容人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壮志凌云:形容志向高远、气概非凡。枕戈击楫的反义词苟且偷安:形容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颓废不振:形容人精神萎靡、缺乏斗志。畏缩不前:形…
成语 2024-09-24

枕戈汗马是什么意思

枕戈汗马的读音拼音:zhěn gē hàn mǎ。枕戈汗马的含义“枕戈汗马”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将兵器枕在头下,马匹汗流浃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为了达到目的而日夜奋发,不辞辛劳,勇往直前的精神。它强调了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枕戈汗马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战争生活。在古代,士兵们常常枕着兵器休息,以备随时应战。而“汗马”则是指战马因奔跑而汗流浃背,形容战马和士兵的辛勤努力。这个成语的典故体现了古代将士们为了保卫家园和国家而日夜奋战的精神。枕戈汗马的近义词奋发图强:指努力工作,追求进步,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夙兴夜寐:形容非常勤奋,早起晚睡。励精图治:指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或公司治理好。枕戈汗马的反义词游手好闲:形容人游荡懒散,不愿工作或努力。贪图享乐:指只顾追求个人的享乐…
成语 2024-09-24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