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之明是什么意思

知人之明的读音知人之明的拼音是:zhī rén zhī míng。知人之明的含义知人之明,字面意思为对他人有深度的了解与洞察的智慧。其中,“知人”指的是对人的认识和了解,“之”是代词,表示特定的对象,“明”则指明晰、明智。此成语强调的是对人内在、外在的洞察能力,是鉴别和认识人的能力,是智慧的体现。知人之明的典故知人之明的典故主要源自古代先贤的故事。比如《论语》中孔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强调了了解他人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此外,古代的智者如诸葛亮、荀子等,他们以卓越的智慧和识人之能著称,他们的故事也常被用来诠释“知人之明”的含义。知人之明的近义词慧眼识人知人善任察言观色洞若观火见微知著知己知彼以上这些词语都表达了“知人之明”的部分含义,即对人的深入了解和洞察。知人之明的反义词一无…
成语 2024-09-25

知人下士是什么意思

知人下士的读音知人下士读作:zhī rén xià shì。其中,“知”和“人”的拼音为zhī rén,而“下士”的拼音为xià shì。知人下士的含义“知人下士”是一个成语,意为了解人的才能和品德,并能够识别出不同的人才。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于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突出了对于人才的尊重和重视。知人下士的典故“知人下士”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阳处父在选拔人才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人才的优劣,因此被称为“知人下士”。此外,历史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典故,比如唐朝的魏徵也是一位知人善任的贤臣。此外,《论语》中也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对于人的认知需要深入到内心和情感层面,这也是“知人下士”所强调的认知能力…
成语 2024-09-25

知人善任是什么意思

知人善任的读音知人善任的拼音是:zhī rén shàn rèn。知人善任的含义“知人善任”是一个成语,它的字面含义是“了解他人并善于任用他人”。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在了解人的能力和性格的基础上,恰当地安排和分配任务,使得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这个成语强调了领导者和管理者在用人方面的智慧和技巧。知人善任的典故“知人善任”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用人之道。在古代的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和出处。比如,古代的君王在选拔和任用官员时,常常强调“知人善任”,认为只有了解每个人的才能和品德,才能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从而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此外,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知人善任”的著名故事,如刘邦的用人之道、诸葛亮的七擒孟获等。知人善任的近义词慧眼识才:指有眼力能…
成语 2024-09-25

知人论世是什么意思

知人论世的读音知人论世读音为 zhī rén lùn shì。其中,zhī 发第一声,rén、lùn、shì 都发第四声。知人论世的含义知人论世,原意是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个成语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人”,即了解一个人的品行、才能、性格等个人特质;二是“论世”,即研究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外部因素。综合起来,知人论世就是要求人们在进行人际交往、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时,既要了解个体的特点,又要考虑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知人论世的典故知人论世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下》中的一段对话。孟子在与万章等人讨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时,提出了“知人论世”的观点。他强调了了解一个人必须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重要性,认为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这一…
成语 2024-09-25

知情达理是什么意思

知情达理的读音读音:zhī qíng dá lǐ拼音注音:zhī qíng dá lǐ知情达理的含义“知情达理”是一个成语,指的是人具有判断是非、明辨事理的能力,并且能够通情达理,不偏执、不固执己见。它强调了人在处理问题时应有的智慧和理智,同时也表达了对人宽容、和善的态度。知情达理的典故“知情达理”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它的含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知情达理”来形容那些有智慧、有修养、有道德的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往往能够得到尊重和信任。知情达理的近义词通情达理:指说话、做事合情合理,能够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情感。明辨是非:指能够清楚地辨别事情的对错,做出正确的判断。知书达礼:形容人既有知识又有礼貌,待人接物得体。通达事理:指对事情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很强,…
成语 2024-09-25

知情不举是什么意思

知情不举的读音读音:zhī qíng bù jǔ拼音:zhīqíngbùjǔ知情不举的含义“知情不举”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在知道某些事情的真相或情况后,却选择不向有关部门或人员报告或揭露的行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人对于明显的不当行为或违法行为,选择了沉默或隐瞒,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制止或报告。知情不举的典故“知情不举”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法律文化。在古代,如果有人知道某些犯罪行为或违法行为,但选择不向官府报告,那么这种行为就被称为“知情不举”。这种行为在古代是被严厉谴责的,因为它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继续和扩大,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对于社会不公和不义现象选择沉默的人。知情不举的近义词以下是几个与“知情不举”意思相近的词语:知而不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默不作声视若无睹隐匿不…
成语 2024-09-25

知其一不知其二是什么意思

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读音拼音:zhī qí yī bù zhī qí èr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含义"知其一不知其二"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只了解事物的部分情况,而不知道全貌或全部真相。它用来形容人们对于某个事物或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典故典故一:据说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中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了解事物要全面、深入,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典故二:在古代,有一个智者被问及某个问题时,他回答说:“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虽然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完全掌握所有的情况。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近义词一知半解:形容对某事了解的不够全面、深入。略知一二:表示对某事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浅尝辄止:指只接触表面,不深入探究。半知半解:形容对某事了解的…
成语 2024-09-25

知其一,不知其二是什么意思

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读音读音: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拼音:zhī yī bù zhì èr这个成语的读音要注意“其”字的发音为第二声,整个成语读起来要平稳流畅。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含义“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只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方面。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智慧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一位智者,他经常用“知其一,不知其二”来告诫人们要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要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近义词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管中窥豹半知半解略知一二这些词语都与“知其一,不知其二”意思相近,都表示对…
成语 2024-09-25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什么意思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读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读音为: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含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含义是知道某件事难以实现或不可能成功,但仍然选择去做。它表达了一种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决心,也体现了对责任的担当和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典故"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孔子曾经说过:"知者不博,仁者不惑,勇者不惧。"其中,勇者不惧的意思就是形容那些有勇气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不会退缩。在后来的历史中,"知其不可而为之"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有担当、有责任感的英雄人物。例如,战国时期的孟子曾经说过:“虽千万人吾往矣”,表达的就是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决心。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近义词勇往直前:形容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态度。迎难而上:形容面对困难时…
成语 2024-09-25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