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得意满是什么意思

志得意满的读音志得意满的拼音是 zhì dé yì mǎn。志得意满的含义志得意满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对自己的成就和境遇感到非常满意和得意。它表达了一种满足、自豪和自信的情感状态。具体来说,“志”指的是人的志向、抱负或目标,“得”表示实现或获得,“意”指人的意愿、心情或态度,“满”则表示充满、满足的状态。因此,志得意满的意思就是形容人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和目标,心情充满满足和自豪感。志得意满的典故志得意满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献中,常常有描述人们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目标后,心情愉悦、得意忘形的情景。这些情景后来被概括为志得意满这个成语。虽然具体的典故出处可能不太容易考证,但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志得意满的近义词心满意足:形容心中感到非常满足和幸福。称心如意:形容事…
成语 2024-09-25

志得气盈是什么意思

志得气盈的读音志得气盈的拼音是 zhì dé qì yíng。志得气盈的含义志得气盈是指志向实现,精神饱满,气度宽宏,心情愉悦的状态。其中,“志得”表示志向已经实现,“气盈”则表示精神饱满,气度充沛。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且有着远大的志向和宽阔的胸怀。志得气盈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孟子·公孙丑上》中的一句话:“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其中,“志得”指实现了自己的志向,“气盈”则形象地表达了精神的饱满与充沛。后来,人们便将“志得气盈”作为一个成语使用,形容人心情愉悦、精神饱满的状态。志得气盈的近义词志得意满:形容人心情愉悦、自满自得的状态。心满意足:形容人心情愉悦、满足的状态。得意洋洋:形容人自满自得、神态嚣张的样子。志高气扬…
成语 2024-09-25

志大才疏是什么意思

志大才疏的读音志大才疏,读音为 zhì dà cái shū。其中,“志”表示抱负、志向;“才”表示才能、能力;“大”和“疏”则分别表示其程度和状态。志大才疏的含义“志大才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抱负很大而才能不足以实现其抱负。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但缺乏相应的才能和实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志大才疏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出自《后汉书·王充传》。王充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因为才能不足,最终未能实现其抱负。此外,还有类似的典故,如三国时期马谡的故事。马谡在诸葛亮面前夸下海口,但因缺乏实战经验,最终在街亭之战中失利,导致蜀军大败。这些典故都形象地诠释了“志大才疏”的含义。志大才疏的近义词空谈误国:指只谈理论而不付诸实践,无法实现目标。纸上谈兵:指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经验。夸夸其谈:指说话浮…
成语 2024-09-25

至尊至贵是什么意思

至尊至贵的读音拼音:zhì zūn zhì guì至尊至贵的含义"至尊至贵"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地位、品质、价值等极为尊贵、高贵。其中,"至尊"表示至高无上的地位或尊严,"至贵"则强调其极其珍贵的价值。至尊至贵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尊贵、高贵的崇尚。在古代文献中,常可见到用此词形容皇族、贵族的尊贵地位。例如,在《史记》中,有“至尊无上”的描述,用来形容皇帝的权威和尊贵。此外,该成语还与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相关联,进一步加深了其文化内涵。至尊至贵的近义词至高无上:形容地位、权力等极为尊贵,没有比这更高的。贵不可言:形容人的地位、价值等极其尊贵,无法用言语形容。珍贵无比:形容事物极其珍贵,无法比拟。至尊至贵的反义词卑微低贱:形容人的地位、品质等非常低下。平凡无奇:形容事…
成语 2024-09-25

至再至三是什么意思

至再至三的读音至再至三的读音为“zhì zài zhì sān”。至再至三的含义“至再至三”是一个成语,意为一次又一次,反复多次。它用来形容某件事情的重复发生或者某人的反复劝说、请求等。至再至三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它可能源于日常生活中对某种重复现象的概括和总结,后来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成语。至再至三的近义词三番五次屡次三番一而再,再而三反复无常层出不穷这些词语都含有重复、多次的意思,可以视为“至再至三”的近义词。至再至三的反义词“至再至三”的反义词可以是“一次”、“仅此一次”等,表示只发生一次,不再重复。至再至三的例句例句:他至再至三地向我保证,一定会按时完成工作。他至再至三地敲门,但屋里始终没有人回应。这个问题他至再至三地问我,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成语 2024-09-25

至矣尽矣是什么意思

至矣尽矣的读音至矣尽矣的读音为zhì yǐ jìn yǐ。至矣尽矣的含义至矣尽矣的含义是表示某事已经达到了极点,或者已经完全完成了。它常用来形容某种境界、程度或状态已经达到了极致,没有余地或空间可再继续发展或提高。至矣尽矣的典故“至矣尽矣”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成语,其典故和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和典籍中。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某种境界或情感已经达到了极致,无法再进一步。例如,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方式。至矣尽矣的近义词完全无余极致无上彻底无遗穷尽无量至矣尽矣的反义词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不足为道尚有余地至矣尽矣的例句他的演讲至矣尽矣地表达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部作品的创作已经至矣尽矣地达到了艺术的巅峰。他的努力至矣尽矣地完成了这个项目。他的才华至矣尽矣…
成语 2024-09-25

至死靡它是什么意思

至死靡它的读音至死靡它的拼音是:zhì sǐ mǐ tà。至死靡它的含义至死靡它,指到死也不变心。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忠诚不渝,坚定不移。至死靡它的典故此成语源于古代,最早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节南山》。其中有一句“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彼忱之人,莫或顾瞻。我则无良,汝则有德。我尚不忮,汝勿罔极。我思古人,伊何人斯?如彼泉流,无有竭时;如彼禽鸟,无有迁徙;至死靡它,此之谓矣。” 这句话表达了忠诚不渝的决心和态度。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关于忠诚不渝的典故和故事,如岳飞忠诚于国家、关羽忠诚于刘备等,都体现了至死靡它的精神。至死靡它的近义词忠贞不渝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忠心耿耿忠心不二这些词语都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忠诚不渝、坚定不移的态度。至死靡它的反义词见异思迁朝三暮四背信弃义反复无常心猿意马这些词语…
成语 2024-09-25

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

至死不渝的读音至死不渝读音为"zhì sǐ bù yú",其中“至”发音为第四声,“死”为第三声,“不渝”为第二声和第四声。至死不渝的含义“至死不渝”是一个成语,意为直到死亡也不会改变。它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人的忠诚、坚定和持久的情感。这个成语强调了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恒心,即使面临生命危险或巨大的困难,也不会放弃或改变初衷。至死不渝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忠贞爱情故事。在古代中国,有许多关于夫妻之间坚定爱情的故事,其中很多都以“至死不渝”来形容他们的忠诚和爱情。这些故事往往描述了两个人在面临生死离别、困苦磨难时仍能坚守彼此的情感。至死不渝的近义词坚定不移忠贞不渝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矢志不移这些词语都表达了至死不渝的意思,即对某事或某人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忠诚。至死不渝的反义词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成语 2024-09-25

至死不悟是什么意思

至死不悟的读音至死不悟读音为zhì sǐ bù wù,其中“至”指到、达到;“死”指死亡;“不悟”指不醒悟,不理解。至死不悟的含义“至死不悟”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到死也不明白、不理解,形容一个人顽固不化,或者指其对于某种道理或事实的严重误解或忽视。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对错误行为或观念坚持到底,始终不肯悔改的人。至死不悟的典故“至死不悟”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有些人因为坚持错误的观念或行为,即使面临死亡也不肯改变。这些故事被后人引申为“至死不悟”的典故。例如,在《左传》中就有记载一些因固执己见而最终导致失败的人物。典故一《史记》中记载了商纣王的故事。商纣王因荒淫失道,被周武王所灭。但即使面临灭国之危,商纣王仍不肯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被杀,可谓“至死不悟”。典故二《论语》中也有类似的故…
成语 2024-09-25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