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是什么意思

炙手可热的读音标注拼音: zhì shǒu kě rè炙手可热的含义"炙手可热" 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手一触即热,形容权势大、地位高的人或事物非常受欢迎,受到众人的追捧和关注。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事物非常流行、热门。炙手可热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杜甫的《丽人行》诗:“炙手可热势绝伦,慎勿与君为近邻。” 诗中用来形容杨氏兄妹的权势之盛,炙手可热。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权势大、地位高的人或事物。炙手可热的近义词人气旺盛热门至极炙手可炙声名显赫备受追捧炙手可热的反义词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冷门至极鲜为人知默默无闻炙手可热的例句1. 社交媒体上的流行趋势常常是炙手可热的,新的热门话题和流行语很快就能传遍整个网络。2. 最近,那位明星的演唱会门票一上线就售罄,可见其人气之炙手可热。3. 他的新书刚上市就成…
成语 2024-09-25

炙鸡渍酒是什么意思

炙鸡渍酒的读音读音:zhì jī zì jiǔ拼音注音:zhì jī jì yǐn yú jiǔ注解:这个成语的发音中,“炙”读作zhì,第四声;“鸡”读作jī,第一声;“渍”读作zì,第四声;“酒”读作jiǔ,第三声。炙鸡渍酒的含义含义:炙鸡渍酒是指用火烤熟的鸡和浸渍在酒中的食物。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准备好的丰盛食物或款待客人的佳肴。炙鸡渍酒的典故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宴请习俗。在古代,人们常常会准备丰盛的食物来款待客人。其中,炙鸡和渍酒是常见的佳肴和饮品。炙鸡是指用火烤制而成的鸡肉,而渍酒则是将食物浸泡在酒中以增加其风味。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古代宴会的盛况和款待客人的隆重程度。炙鸡渍酒的近义词近义词:佳肴美酒:指精美的菜肴和美酒,常用来形容宴席上的美食。丰盛美食:指食物种类繁多、丰盈…
成语 2024-09-25

炙肤皲足是什么意思

炙肤皲足的读音读音:zhì fū juān zú拼音:zhìfū-jiūzú炙肤皲足的含义“炙肤皲足”是一个成语,形容由于长时间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作,导致皮肤被晒得灼热,甚至出现皲裂和足部被磨破的痛苦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为了生计而辛勤劳动的情景。炙肤皲足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所经历的艰辛。在古代社会,农民常常需要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他们的皮肤经常被晒得发红、发痛,甚至出现皲裂,而他们的双足也常常因长时间的劳作而磨损破皮。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这种艰辛的劳动情景。炙肤皲足的近义词劳苦功高:形容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辛劳。艰苦卓绝:形容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到底。筚路蓝缕:形容人的生活或工作艰辛劳累。炙肤皲足的反义词悠闲自在:形容生活或工作轻松愉快,无拘无束。养…
成语 2024-09-25

炙冰使燥是什么意思

炙冰使燥的读音读音:zhì bīng shǐ zào炙冰使燥的含义"炙冰使燥"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用火烤冰使其干燥。实际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种违反常理、无法实现的行为或想法,即试图用热的方式处理冷或湿的事物,使之变得干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炙冰使燥的典故关于"炙冰使燥"的典故,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想象的是,在古代,人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中就包括用火来烤冰使其干燥。然而,这种做法显然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此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行为。炙冰使燥的近义词逆天而行:指违背自然规律或常理行事。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达不到目的。刻舟求剑:比喻死板固执,不知变通。炙冰使燥的反义词顺水推舟:指顺应趋势或条件,不费力地做成某事。因…
成语 2024-09-25

治丝益棼是什么意思

治丝益棼的读音读音:zhì sī yì fēn标注拼音:zhì(第四声),sī(第一声),yì(第四声),fēn(第一声)治丝益棼的含义含义:原意是指理丝不找头绪,反而越理越乱。用来形容事情处理不当,反而更加复杂混乱。治丝益棼的典故典故出处:最早出自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和《列子.说符》。典故内容:《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记载,晋献公的妃子骊姬设计陷害太子申生,导致申生自杀,而治丝益棼则用来形容当时政治局势的混乱。《列子.说符》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描述了处理复杂问题的困难和混乱。典故寓意:这个成语的寓意是提醒人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找到问题的关键点,理清头绪,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和混乱。治丝益棼的近义词近义词:乱七八糟杂乱无章牵强附会错综复杂纷繁复杂纠缠不清杂乱无绪牵丝攀藤乱作一团盘根错…
成语 2024-09-25

治丝而棼是什么意思

治丝而棼的读音治丝而棼(zhì sī ér fēn)治丝而棼的含义治丝而棼这个成语原意是形容处理纷繁复杂的线索或事务时,缺乏条理和秩序,如同将丝线缠绕在一起一样混乱。它用来形容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导致事情更加混乱无序。治丝而棼的典故典故源于古代的织造工艺。在古代,丝线是重要的织造材料,但丝线细软易乱,需要细心整理和编织。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像一团乱麻一样难以理清。因此,“治丝而棼”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处理复杂事务时缺乏条理和秩序的情况。治丝而棼的近义词乱七八糟:形容杂乱无章,毫无条理。杂乱无章:形容事物杂乱无序,没有条理和规律。纷繁复杂:形容事物繁多复杂,难以理清头绪。乱如麻团:形容事情混乱无序,如同麻团一样难以解开。治丝而棼的反义词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不慌…
成语 2024-09-25

治国安民是什么意思

治国安民的读音读音:zhì guó ān mín,其中zhì的声调为第四声,guó的声调为第二声,ān的声调为第一声,mín的声调为第二声。治国安民的含义“治国安民”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治理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它强调的是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治国安民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理想和治理实践。古代帝王常常以“治国安民”为己任,通过推行仁政、德治、法治等手段,达到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目的。例如,在《史记》中就有记载,如春秋时期的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使齐国成为当时最为富强的国家之一,人民安居乐业。此外,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家也提出了许多关于治国安民的理念和策略。治国安民的近义词安邦定国治世安民兴国安邦治国理政太平盛世这些词语都含有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意…
成语 2024-09-25

治国安邦是什么意思

治国安邦的读音读音标注:zhì guó ān bāng治国安邦的含义"治国安邦"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秩序的行为。它指的是通过合理的政治手段和策略,实现国家繁荣稳定、社会和谐有序的目标。治国安邦的典故"治国安邦"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历史悠久。在古代,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都致力于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秩序。他们通过制定法律、推行政策、加强教育等手段,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有序。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成为了后世人们对于"治国安邦"这一成语的来源和依据。典故一:周公治国周公是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辅佐成王治理国家,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使国家繁荣稳定,社会和谐有序。他的治国理念和成就,被后世誉为"治国安邦"的典范。典故二:《大学》中的治国思想《大学》是古代…
成语 2024-09-25

治郭安邦是什么意思

治郭安邦的读音标注拼音: zhì guō ān bāng治郭安邦的含义“治郭安邦”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治理国家,安定社会。它通常用来形容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秩序的重大任务和责任。这个成语强调了治理和安定的重要性,是对于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期望和追求。治郭安邦的典故关于“治郭安邦”的典故,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个成语可能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不过,从字面含义和成语的普遍用法来看,它所表达的是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定的追求和期望,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治郭安邦的近义词国泰民安:形容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安邦定国:指使国家安定、稳固。太平盛世:指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治郭安邦的反义词动荡不安:形容局势、社会等不稳定,动荡不安定。祸乱滔天:形容祸害极大,社会秩序极…
成语 2024-09-25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