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比鳞臻是什么意思

栉比鳞臻的读音栉比鳞臻的读音为:zhì bǐ lín zhēn。栉比鳞臻的含义“栉比鳞臻”是一个成语,形容房屋或其它建筑物排列整齐、密集,像梳齿般排列,又像鱼鳞般密集,也指众多事物聚集在一起,形容繁荣昌盛的景象。栉比鳞臻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没有特定的历史故事或人物出处。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对城市建筑和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感悟,从而形成了这个形象的比喻。栉比鳞臻的近义词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密密麻麻:形容数量多、密度大的景象。星罗棋布:形容数量多、分布广。栉比鳞臻的反义词杂乱无章:形容事物没有条理,乱成一团。稀疏零落:形容数量少、分布散的景象。栉比鳞臻的例句这座城市的高楼大厦栉比鳞臻,展现出了现代化的城市风貌。这片海滩上的房屋栉比鳞臻,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成语 2024-09-25

栉比鳞次是什么意思

栉比鳞次的读音栉比鳞次的拼音是:zhì bǐ lín cì。栉比鳞次的含义栉比鳞次,形容房屋或船舰等排列密集,像梳齿和鱼鳞一样整齐有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城市建筑或船舰的排列非常整齐,给人以秩序井然的感觉。栉比鳞次的典故栉比鳞次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栉,即梳子,比是并列之意,鳞次则是指像鱼鳞一样排列。因此,这个成语可以理解为形容房屋或船舰等排列得像梳齿和鱼鳞一样整齐有序。在古代,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城市或船队的壮观景象。栉比鳞次的近义词井然有序:形容事物安排得井井有条,整齐有序。秩序井然:形容事物有条理,有秩序,整齐不乱。排列整齐:指物品或人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得十分整齐。密密麻麻:形容数量众多,排列紧密。栉比鳞次的反义词杂乱无章:形容事物毫无条理,乱七…
成语 2024-09-25

栉比鳞差是什么意思

栉比鳞差的读音栉比鳞差的读音为:zhì bǐ lín chà,其中zhì、bǐ、lín和chà分别是这个成语中每个字的声母和韵母。栉比鳞差的含义栉比鳞差,字面意思为梳子般整齐排列,鱼鳞般交错。它常用来形容事物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但同时也暗示着细微的差别或差异。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或者形容事物排列的整齐有序。栉比鳞差的典故栉比鳞差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和出处,但它所蕴含的整齐有序且细微差别的意象,可能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故事中有所体现。这个成语的形成可能源于对自然景象或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总结。栉比鳞差的近义词井然有序:形容事物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秩序井然:指人或事物排列组织得有条理、有次序,丝毫不乱。鱼贯而入:像游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连续进去。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栉比鳞差的…
成语 2024-09-25

质伛影曲是什么意思

质伛影曲的读音质伛影曲这个成语的读音为:zhì yǔ yǐng qū。质伛影曲的含义质伛影曲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由于身体弯曲而使影子也变得扭曲,形容人的体态不端庄、行为不雅。其中,“质”指本质、品质;“伛”指弯曲;“影”指影子;“曲”则表示扭曲。质伛影曲的典故质伛影曲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于古代对人的行为举止的观察和总结。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人的体态和举止非常重视,认为这关乎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因此,质伛影曲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人的行为举止的一种审美标准和道德要求。质伛影曲的近义词形迹可疑 - 指行为举止让人怀疑其真实意图或品德。举止不端 - 指人的行为举止不端正、不雅观。姿态不正 - 指人的姿态、体态不端正。质伛影曲的反义词举止得体 - 指人的行为举止恰当、得…
成语 2024-09-25

质疑问难是什么意思

质疑问难的读音质疑问难的拼音是 zhì yì wèn nán。质疑问难的含义“质疑问难”指提出疑问,探讨问题。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对学问或事物进行深入探讨,不畏难而进,积极追求真理的精神。其中,“质”是询问、质疑的意思,“问”是提出问题的意思,“难”则指困难、疑难的问题。质疑问难的典故“质疑问难”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学术讨论。在古代,学者们常常聚在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辩论,不畏艰难,追求真理。这种精神就被称为“质疑问难”。此外,历史上也有许多著名的质疑问难的例子,如孔子与弟子们的问答、庄子与惠施的辩论等。这些典故都体现了质疑问难的精神和价值。质疑问难的近义词提问质疑探求疑难质疑发问诘难问疑寻根究底质疑问难的反义词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敷衍塞责质疑问难的例句在课堂上,同学们积…
成语 2024-09-25

质疑辨惑是什么意思

质疑辨惑的读音标注拼音:zhì yí biàn huò质疑辨惑的含义“质疑辨惑”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对于某个问题或事物,通过提出疑问、进行辨析,以消除疑惑、明确真相的过程。其中,“质”指问题或疑点,“疑”表示疑问,“辨”是分辨、辨别的意思,“惑”则表示困惑或疑惑。质疑辨惑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学者求学问道的过程。在古代,学者们面对疑难问题,常常会通过互相质疑、讨论、辨析的方式,以求得真理。这种质疑辨惑的精神被广泛传承,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论语》等古代文献中,也有许多关于质疑辨惑的记载。例如,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对于不知道的事情,应该保持谦虚、虚心向学,通过质疑和辨析来获得真知。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著名的质疑辨惑的故事,如“程门立雪”、“苏秦刺股…
成语 2024-09-25

质非文是是什么意思

质非文是的读音质非文是的读音为:zhì fēi wén shì。质非文是的含义质非文是,指事物本质与形式、内容与形式不相符合或不一致。其中,“质”指事物的本质、实质;“文”指形式、文饰。因此,质非文是表达的是一种表面与实质不符,形式与内容不匹配的状态。质非文是的典故质非文是一句成语,其典故和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在古代文化背景下,对于事物本质与形式关系的一种思考和总结。在古代文化中,人们常常强调“文质彬彬”,即形式与内容要相得益彰,相互协调。而质非文是则表达了与此相反的情况,即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匹配的情况。质非文是的近义词形同实异:指形式上相似或相同,但实质上却不同或相反。貌合神离:指表面关系融洽,但内心却各怀鬼胎,不相一致。虚有其表:指外表看起来很好,但实质上却没有什么价…
成语 2024-09-25

质而不野是什么意思

质而不野的读音质而不野的拼音是:zhì ér bù yě。质而不野的含义“质而不野”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文章或言辞质朴而不粗俗,有内涵而不浮华。其中,“质”指的是质朴、纯真;“不野”则表示不粗俗、不浮华。整体而言,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一种朴素而高雅的风格。质而不野的典故该成语出自《论语·雍也》。原句为“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因此,“质而不野”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或文章风格质朴而不粗俗。质而不野的近义词质朴无华:形容人或事物朴素无华,不张扬。雅致不俗: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或文章风格高雅而不粗俗。朴素无华:形容人或事物简单朴素,没有华丽的外表。质而不…
成语 2024-09-25

质而不俚是什么意思

质而不俚的读音质而不俚的读音为 zhì ér bù lǐ。质而不俚的含义“质而不俚”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言辞质朴而不粗俗。其中,“质”指的是质朴、真实;“不俚”则表示不粗俗、不鄙俗。整体上,这个成语用于赞美言辞或文章具有朴素而高雅的特质,既不过于华丽也不显得粗俗。质而不俚的典故“质而不俚”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雍也》。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因此,“质而不俚”的典故强调了言辞或文章应具备适度的质朴和文饰,既不过于粗俗也不过于华丽。质而不俚的近义词质朴无华:形容人或事物朴实无华,不矫揉造作。朴实无华:指人或事物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修饰。雅俗共赏:形容文艺作品既优…
成语 2024-09-25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