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什么意思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读音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拼音是:zhì zhě qiān lǜ , bì yǒu yī sh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含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是一句中国传统的成语,字面意思是说,即使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经过再多的思考和计划,也难免会出现疏忽或错误。这句话强调了无论多么聪明和周全的计划,都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或不足。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古人对智慧和计划的一种深刻反思。它传达的是一种谨慎和谦逊的态度,告诫人们即使再聪明,也不能完全避免疏忽和错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近义词百密一疏智者不免有错聪明反被聪明误以上成语都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的含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反义词万无一失精明能干无差错滴水不漏这些反义…
成语 2024-09-25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是什么意思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读音标注拼音:zhì zhě jiàn zhì,rén zhě jiàn rén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含义“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是一句常用的成语,用来表达对于同一事物或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句话强调了人们认知的差异性和主观性。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典故此成语典故出自《论语·为政》,原句为“知者各以其知之所知,仁者各以其爱之所及”。这句话意味着有智慧的人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来看待事物,有仁德的人则会根据自己的情感和道德标准来评判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逐渐演变为“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用来形容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近义词因人而异:指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百人百性:形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看法。见仁见…
成语 2024-09-25

智圆行方是什么意思

智圆行方的读音智圆行方的读音为:zhì yuán xíng fāng。其中,zhì为第四声,yuán为第二声,xíng为第二声,fāng为第一声。智圆行方的含义“智圆行方”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智慧圆满,行为方正。具体来说,“智圆”指的是智慧周全、圆满无缺,具有高超的智慧和才干;“行方”则是指行为方正不偏,有原则、有操守。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有智慧又有德行,是一个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人。智圆行方的典故“智圆行方”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周易·坎卦》。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智圆行方”来描述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典故中也有这个成语的出现。比如《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就有“智圆行方,其德足称”,用来形容魏公子信陵君的品德和才能。此外,这个成语也常常被用于形容古代的圣贤和英雄人物。智圆行…
成语 2024-09-25

智勇双全是什么意思

智勇双全的读音智勇双全的拼音是:zhì yǒng shuāng quán。智勇双全的含义智勇双全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既有智慧又有勇气,能够全面地处理问题。其中,“智”指的是智慧、才智,指人具有高超的智慧和判断力;“勇”指的是勇气、胆量,指人具有坚定的意志和果敢的行动能力。因此,智勇双全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智慧和勇气两个方面都具备出色的素质和能力。智勇双全的典故智勇双全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和历史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典故之一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的故事。赵云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不仅有着高超的武艺,而且有着出色的智慧和谋略,能够冷静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英雄豪杰也以智勇双全著称。这些典故和历史事件都成为了人们对于智勇双全这一成语的深刻印象和印象深刻的象征。智勇双全的近义词聪明才智才貌…
成语 2024-09-25

智勇兼全是什么意思

智勇兼全的读音智勇兼全的读音为:zhì yǒng jiān quán,其中zhì和yǒng都是四声,jiān和quán则分别是第一声和第二声。智勇兼全的含义“智勇兼全”是一个成语,意为既有智慧又有勇气,指人在智力与勇气方面都具备出色的素质和能力。其中,“智”指的是智慧、才智,“勇”指的是勇气、胆量。兼全则表示同时具备。智勇兼全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历史故事。在古代战争中,一位将领如果能够智勇兼全,往往能够带领军队取得胜利。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既有高超的智慧,又有过人的勇气,常常能够巧妙地运用计谋,取得战争的胜利。此外,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智勇兼全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智勇兼全的近义词才貌双全:形容人既有才华又有相貌。德才兼备:形容人既有道德品质又有才华能力。智勇双全:指同时具备智慧和勇气…
成语 2024-09-25

智小言大是什么意思

智小言大的读音智小言大读作:zhì xiǎo yán dà。其中“智”的拼音为zhì,声调为第四声;“小”的拼音为xiǎo,声调为第三声;“言”的拼音为yán,声调为第二声;“大”的拼音为dà,声调为第四声。智小言大的含义智小言大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智慧有限而说话却显得过于宏大。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学识不高、见识不广,但却喜欢发表高论、夸夸其谈,说话的内容往往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范围。智小言大的典故智小言大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人们对某些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人的讽刺和批评。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所出现,例如《左传》中就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说法,表达了对智慧的认识和态度的重视。智小言大的近义词妄自尊大:形容人自高自大、狂妄自负。不知天高地…
成语 2024-09-25

智小谋大是什么意思

智小谋大的读音智小谋大(zhì xiǎo móu dà),其中“智”和“谋”为名词,“小”和“大”为形容词。智小谋大的含义“智小谋大”字面上指智慧不足却要谋划大事。在成语中,它常用来形容人的能力与所谋划的事情不相称,或者指没有足够的智慧和经验去处理复杂的问题。智小谋大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总结和提炼。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此成语来警示那些自视过高、能力不足却仍想承担重任的人。智小谋大的近义词才疏志大:指才能平庸而志向远大,与“智小谋大”意思相近。德薄才鲜:指德行浅薄,才能有限,与“智小谋大”有相似之处。眼高手低:指眼光高而实际能力低,常用来形容那些想得很好但实际做不到的人。智小谋大的反义词足智多谋:指智慧高超,善于谋划,与“智小谋大”意思相反。才高行厚:指…
成语 2024-09-25

智穷才尽是什么意思

智穷才尽的读音标注拼音:zhì qióng cái jìn。智穷才尽的含义"智穷才尽"是一个成语,意为智慧和才能都已用尽,表示一个人的智慧和才华已经发挥到极致,再也无法施展或提升。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的智慧和才能的极限,也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所达到的极限状态。智穷才尽的典故该成语典故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据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食客虞卿善于谋划,多次为赵胜出谋划策,帮助赵国渡过难关。然而,在一次重要的决策中,虞卿的智慧和才能似乎已经用尽,无法再为赵胜提供有效的建议。于是,人们就用“智穷才尽”来形容虞卿的境地,表示他的智慧和才能已经达到了极限。此外,"智穷才尽"也有一些其他的典故和出处。例如在《晋书·谢安传》中,谢安在面对国家大事时也曾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已经用尽,无法再…
成语 2024-09-25

智均力敌是什么意思

智均力敌的读音标注拼音:zhì jūn lì dí。智均力敌的含义智均力敌是一个成语,意为智力和体力两方面都势均力敌,即双方在智慧和力量上相当,不分上下。其中,“智”指的是智慧、才智;“均”表示平均、相等;“力”指的是体力、力量;“敌”则表示相当、相抗衡。智均力敌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两军交战,双方在兵力、武器、地形等方面势均力敌,难以分出胜负。后来,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在智力、能力等方面势均力敌的情况。例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竞争中,两个对手的实力相当,难以分出高下。智均力敌的近义词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平分秋色不相上下势均力薄(虽然有“薄”字,但意义相近)以上这些词语都表示双方实力相当,不分伯仲。智均力敌的反义词天差地别高下立判强弱悬殊一边倒以上这些词语都表示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成语 2024-09-25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