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头狐腋是什么意思

雉头狐腋的读音雉头狐腋读音为:zhì tóu hú yè。其中,zhì是第四声,tóu是第一声,hú是第二声,yè是第四声。雉头狐腋的含义雉头狐腋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用雉鸡的头和狐狸的腋部的毛皮制成的服饰,形容服饰的华美和珍贵。现在多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外表华丽而内在却空洞或虚有其表。雉头狐腋的典故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叫蔺相如的人,他曾经带着一块美玉去见秦王。为了显示对秦王的尊重,他特地请人用雉鸡的头和狐狸的腋部的毛皮制成一件华美的服饰穿在身上。当蔺相如穿着这件华丽的服饰出现在秦王面前时,秦王大为惊叹,并称赞其服饰之美。从此,“雉头狐腋”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如《史记》、《汉书》等古籍中也有关于“雉头狐腋”的记载和描述。这些典故和出处都说明了该成语的来…
成语 2024-09-25

雉伏鼠窜是什么意思

雉伏鼠窜的读音雉伏鼠窜的读音为 zhì fú shǔ cuàn。雉伏鼠窜的含义雉伏鼠窜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遭遇困境或危险时,如同野鸡和老鼠一样惊慌失措地逃跑或躲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面对困难或危险时极度恐慌、无计可施的状态。雉伏鼠窜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战争和狩猎活动。在古代,野鸡和老鼠是常见的猎物,而当它们面临危险时,往往会惊慌失措地逃跑或躲藏。因此,人们用“雉伏鼠窜”来形容人在面对危险时的惊慌失措和逃避行为。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战争中敌人的溃败和逃亡。雉伏鼠窜的近义词惊慌失措:形容人因突然遭遇变故而感到极度恐慌和无助。狼狈逃窜:形容人因遭遇困境而慌乱逃跑的样子。仓皇失措:形容人因情况紧急而慌乱无章的样子。雉伏鼠窜的反义词镇定自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能够保…
成语 2024-09-25

置锥之地是什么意思

置锥之地的读音置锥之地的拼音是:zhì zuī zhī dì。置锥之地的含义“置锥之地”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连放锥子那么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地方极小,没有容身之所。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生活环境非常困难,或者形容人的处境极其窘迫。置锥之地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留侯世家》。相传,汉朝的张良曾经为黄石公所救,黄石公赠给他一本书,并告诉他:“读此则为王者师。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犬题字。”张良后来根据书中的方法辅佐刘邦克敌制胜,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然而,在张良的早年,他曾遭遇过极度的困境,甚至到了“置锥之地”的地步。后来他遇到了黄石公,才得以改变命运。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比如《庄子·外物》中也有“置锥乎囊”的说法,形容空间极小。再如《列子·黄帝》中的故事也涉…
成语 2024-09-25

置诸高阁是什么意思

置诸高阁的读音置诸高阁的读音为“zhì zhū gāo gé”。置诸高阁的含义“置诸高阁”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把东西放置在高高的书架上,引申为把事情或意见等放在一边不予理睬或不予重视。它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物漠不关心,不重视,不采取行动。置诸高阁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藏书方式。在古代,书籍通常被放置在高高的书架上,以示其珍贵和重要性。然而,如果某人将某本书“置诸高阁”,那么就意味着他把这本书放在了一边,不再去阅读或利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就引申为把事情或意见等放在一边不予理睬或不予重视的意思。置诸高阁的出处该成语出自《汉书·贾山传》,原句为“孝文帝本行仁义,省烦苛,专务以德厚人伦,置此书(指《论贵粟疏》)而不省,是则与制礼义之旨相悖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孝文帝虽然主张仁义…
成语 2024-09-25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什么意思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读音置之死地而后生 的读音为: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含义“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先置于死地,然后才能求得生存”。它用来形容在极度困境中,通过艰苦的努力和拼搏,反而能获得新生或取得成功。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在极度困境中,人们往往能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和力量,最终获得成功或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据《孙子兵法》记载,孙武曾用这个成语来描述战争中的一种战术。他指出,在战争中,将士们常常被置于死地,但正是这种绝境中的压力和危机感,能够激发出他们最大的潜力和力量,从而在绝境中求得生存。此外,这个成语还与一些历史故事有关,如某位将军在战败后被逼入绝境,但最终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
成语 2024-09-25

置之死地而后快是什么意思

置之死地而后快的读音置之死地而后快,读作: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其中“置”表示放置,“之”是代词,“死地”表示非常困难的境地或极端的境地,“而后快”表示之后才会感到满意或舒畅。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含义“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面对困难或危险的境地时,采取果断的行动或决策,甚至不惜付出代价,以获得最终的胜利或成功,从而感到满足和欣慰。它也用来形容一种非常果断、坚决的态度。置之死地而后得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在古代战争中,有时候为了取得胜利,军队会采取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即把军队置于绝境之中,让他们背水一战,从而激发出他们的最大潜能和斗志。这种战术在历史上屡次被采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
成语 2024-09-25

置之死地是什么意思

置之死地的读音置之死地的读音:zhì zhī sǐ dì。置之死地的含义置之死地的含义是:原指作战时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死战的境地,后比喻使自己处于绝境中。此成语意在强调某种决心或达到某种目的的坚定态度,以及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置之死地的典故置之死地的典故最早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原句为“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此句意在说明,将士卒置于死地,反而能激发其求生之志,从而在战斗中发挥出超乎寻常的战斗力。典故中还提到了战国时期的一些著名战例,如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等,都体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思想。此外,该成语在历史长河中还衍生出许多其他典故。如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为使孟获心服口服,将其置于绝境之中,最终孟获被逼至绝路,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最终成功归顺蜀汉…
成语 2024-09-25

置之脑后是什么意思

置之脑后的读音置之脑后的拼音是 zhì zhī nǎo hòu,其中“置”表示放置,“之”是代词,指代某物或某事,“脑后”则表示头部后面的位置。置之脑后的含义置之脑后,字面意思是把某物或某事放在脑袋后面,引申为把某事或某物完全忘记或忽略。它用来形容对某事不重视,不放在心上,或者完全忘记。置之脑后的典故置之脑后这一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来源。但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出发,理解为何会有人或事被“置之脑后”。比如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琐碎的事情或繁杂的信息,我们可能会选择暂时不去想它,把它放在脑后,以减轻自己的压力或注意力。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就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置之脑后的近义词忘却于怀置诸高阁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些词语都表示对某事不重视,或者完全忘记、忽略。置之脑后的反义…
成语 2024-09-25

置之高阁是什么意思

置之高阁的读音读音:zhì zhī gāo gé置之高阁的含义置之高阁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把东西放在高高的架子上,不轻易去碰触。引申为把事情或意见搁置一旁,不予理睬或不予重视。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重要事情或问题采取漠视、忽视的态度。置之高阁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汉书·梅福传》。据传,西汉时期有一个叫梅福的人,他因为上书得罪了皇帝,于是便隐居起来。他的朋友担心他遭遇不测,便把他的奏章放在高阁之上,表示暂时不提此事。后来,人们便用“置之高阁”来形容对事情的漠视态度。此外,也有其他典故与该成语相关。比如,古代有一种说法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即文字不能完全表达出人的意思,因此人们常常将重要的书籍或文献放在高阁之上,表示对其的尊重和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漠视、忽…
成语 2024-09-25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