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筋割骨是什么意思

擢筋割骨的读音擢筋割骨的读音为:zhuó jīn gē gǔ。擢筋割骨的含义擢筋割骨,字面意思为拔出筋骨,形容用力之猛或手段之狠辣。在成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势力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使用极端手段,甚至伤害他人。擢筋割骨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义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拔筋割骨”来形容极端的痛苦或决绝的行动。因此,擢筋割骨这个成语也常常被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决心和行动。擢筋割骨的近义词暴行无道凶狠残暴残酷无情狠心辣手冷酷无情以上这些词语都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可以用来形容擢筋割骨的行为。擢筋割骨的反义词仁慈宽厚心慈手软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善解人意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性格温和、善良、仁慈的词语,与擢筋割骨的极端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擢筋割骨的例句在古代战争中,有些将领为了取得胜…
成语 2024-09-25

擢筋剥肤是什么意思

擢筋剥肤的读音擢筋剥肤(zhuó jīn bō fū)擢筋剥肤的含义“擢筋剥肤”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人民或事物的苛求和残酷的剥削。其中,“擢筋”指的是强行拔起筋肉,而“剥肤”则是形容残酷地剥削到皮肤以下,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对人民或事物的苛求和残酷程度非常严重。擢筋剥肤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残酷统治和剥削行为。在古代社会,统治者常常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强行征收重税、勒索钱财、掠夺资源等手段层出不穷,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这些行为被形容为“擢筋剥肤”,意指残酷无情地剥削人民,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擢筋剥肤的近义词暴敛横征:指残酷地征收赋税,与“擢筋剥肤”意思相近。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形容政府对人民的剥削严重。敲骨吸髓:形容残酷地搜刮民脂民膏。搜刮民脂:指政府或官员通…
成语 2024-09-25

擢发难数是什么意思

擢发难数的读音擢发难数的拼音是:zhuó fā nán shù。擢发难数的含义“擢发难数”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多得数不清。擢,是拔的意思;发,指头发;难数,则是难以计数的意思。擢发难数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酷吏列传》。汉朝时期,张汤因为审理案件公正严明,被任命为太守。他执法严格,不畏权贵,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后来有人控告他犯有贪赃罪,皇帝派使者调查。使者发现张汤家里有许多财物,就认为他贪污受贿。然而张汤却说这些都是他依法治罪、搜查出来的赃款,自己并没有贪污。皇帝听后认为他擢发难数,罪行太多难以数清,最终没有治他的罪。此外,这个成语还可以和“罄竹难书”连用,形容罪恶之多如同竹子一样数不胜数。擢发难数的近义词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无法计算。罄竹难书:形容罪恶很多,写都写…
成语 2024-09-25

擢发莫数是什么意思

擢发莫数的读音擢发莫数的拼音是:zhuó fā mò shǔ。擢发莫数的含义擢发莫数,指拔下头发来数数,形容罪恶多得数不清。擢发莫数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酷吏列传》。汉武帝时期,酷吏张汤因严刑峻法而闻名,他曾经在审理案件时,形容罪恶之多如同“擢发而数之”,即拔下头发来数罪行。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罪恶之多,数不胜数。擢发莫数的近义词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无法计算。罄竹难书:形容罪恶事实极多,写也写不完。滔滔罪行:形容罪恶之多如滔滔江水,无法计算。擢发莫数的反义词屈指可数:形容数量很少,可以一一列举出来。寥寥无几:形容数量极少,几乎没有。微乎其微:形容数量或程度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擢发莫数的例句这起贪污案件的涉案金额巨大,擢发莫数,令人震惊。他所犯下的罪行擢发莫数,最终被判处…
成语 2024-09-25

着书立说是什么意思

着书立说的读音着书立说的读音为zhuō shū lì shuō。着书立说的含义“着书立说”是一个成语,指从事写作,创作出具有独特见解和价值的著作或学说。其中,“着”表示创作、撰写,“书”指书籍,“立”表示建立、确立,“说”则指学说或理论。整个成语的含义是致力于创作书籍和理论,以确立自己的学术观点或思想体系。着书立说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当时学者们致力于著书立说,以传承知识和文化。其中,最为著名的典故之一是孔子编纂《六经》的故事。孔子是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通过整理和编纂古代文献,创作出《诗经》、《尚书》、《礼记》等经典著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财富。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学者通过着书立说,为学术界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着书立说的近义词创作著述著述等身笔耕不辍著书成说着书立说的…
成语 2024-09-25

着手成春是什么意思

着手成春的读音着手成春,读音为:zhuó shǒu chéng chūn。其中“着”为多音字,此处为zhuó,表示开始行动、动手的意思;“成春”则表示带来生机、温暖如春。着手成春的含义“着手成春”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形容医术高明,一出手就使病人转危为安,也用来比喻只要开始行动,就能带来生机和活力。着手成春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医家治病救人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他只要一出手治疗疾病,就能使病人转危为安,如同春天般的生机勃勃。因此,人们用“着手成春”来形容医术高明和能化腐朽为神奇的神奇效果。着手成春的近义词妙手回春:指医生技术高超,能治好重病,使病人恢复生机。起死回生:形容医术高明,能够使濒临死亡的人恢复生命。灵丹妙药:比喻有特效的药物或方法,可以迅速解…
成语 2024-09-25

着三不着两是什么意思

着三不着两的读音着三不着两,读音为 "zhuó sān bù zháo liǎng"。其中,"着"在这里读作 "zhuó",意为"接触、触及";"三"、"两"为数词,分别代表三次和两次。着三不着两的含义"着三不着两"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做事或说话时,只触及表面,没有深入到本质或核心。具体来说,它常用来形容人说话做事时缺乏条理,或者做事不彻底、不周全,常常遗漏或忽略重要部分。这个成语常带有批评或讽刺的意味。着三不着两的典故关于"着三不着两"的典故,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根据其字面含义和用法,可以推测这个成语可能源于日常生活中对人们行为和言语的观察和总结。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但具体来源尚不可考。着三不着两的近义词草率行事:指做事不认真,马虎从事。半途而废:指做事不坚持到底…
成语 2024-09-25

着人先鞭是什么意思

着人先鞭的读音着人先鞭的拼音是:zhuó rén xiān biān。着人先鞭的含义着人先鞭,原意是形容马鞭子被放在了人的手中,意味着在竞赛或竞争中抢得了先机。引申为在做事或竞争中,比别人早一步行动,抢占先机,取得优势。着人先鞭的典故着人先鞭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赛马故事。在古代,赛马是一项重要的竞技活动,参赛者们会争先恐后地抢占先机。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将马鞭放在某人的手中,那就意味着他将在比赛中获得先发制人的优势。因此,“着人先鞭”便成为了形容抢得先机的说法。此外,还有另一种说法与古代的军事策略有关。在古代战争中,先行一步往往能获得重要的战略优势。因此,“着人先鞭”也用来形容在军事上抢得先机的重要性。着人先鞭的近义词率先领先:指在某项活动中率先取得领先地位。先发制人:指在竞争中抢占先机,主动出…
成语 2024-09-25

酌盈注虚是什么意思

酌盈注虚的读音读音:zhuó yíng zhù xū拼音注音:ㄓㄨㄛˊ ㄧㄥˊ ㄓㄨˋ ㄒㄩ酌盈注虚的含义“酌盈注虚”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用富裕的物品或资源来弥补不足或空虚的部分。它通常用来形容在资源分配上,将多余的分配给短缺的,以达到平衡或弥补的目的。酌盈注虚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治国理念。在古代社会,国家常常面临资源分配的问题。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统治者会采取“酌盈注虚”的策略,即从富裕的地方取出资源来弥补贫困或短缺的地方。这种做法旨在实现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典故出处可追溯到《左传·昭公十二年》,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资源分配问题。当时,一些诸侯国通过“酌盈注虚”的方式,将富裕的资源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以实现国家的整体繁荣。酌盈注虚的近义词调…
成语 2024-09-25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