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失色

“惊恐失色”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描述人因极度害怕或震惊而脸色变得苍白的状态。它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人物面对重大事件或危险时的反应。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惊慌失措、胆战心惊等,反义词则包括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在不当场合或与近义词混用。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成语 2025-07-25

惊见骇闻

惊见骇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ng jiàn hài wén。该成语用来形容令人震惊、难以置信的事情或奇闻异事。它的含义包括惊讶、惊骇、听闻等。虽然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通常用于描述古代罕见或出乎意料的事情。它的近义词有令人震惊、骇人听闻等,反义词包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见等。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注意事项。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惊讶和不可思议的情感。该成语在描述某些惊人事件或场景时非常生动,如地震、演唱会、冒险旅程等。
成语 2025-07-25

惊魂未定

惊魂未定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ng hún wèi dìng,表示人因受到惊吓或刺激而精神尚未恢复平静的状态。该成语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常用于描述经历生死关头或惊吓、危险、灾难等场景后的心理状态。其近义词包括心有余悸、胆战心惊、魂飞魄散、心惊胆跳等。反义词有心安理得、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等。使用不当场合或与原意相悖的用法都是错误的。文章提供了关于惊魂未定的详细解释和例句,以帮助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成语 2025-07-25

惊魂失魄

惊魂失魄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īng hún shī pò。该成语的含义是指因极度惊恐而魂飞魄散,形容人极度惊恐的心理状态。其来源于古代传说,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遭遇极度危险或恐怖事件时的心理状态。其近义词包括心惊胆战、胆颤心惊等,反义词为心安理得、从容不迫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该成语适用于描述极度惊恐的情境,对于其他轻松愉快的场景或人物并不适用。希望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成语 2025-07-25

惊魂摄魄

本文介绍了成语“惊魂摄魄”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人受到极大的震动或惊吓,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场景。同时,提供了关于惊魂摄魄的多个例句以助于理解,并指出在不当场合或与原意相反的情况下使用的不正确性。
成语 2025-07-25

惊魂丧魄

惊魂丧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ng hún sàng pò,形容人极度惊恐、心神不宁的状态。该成语源于古代的战争或恐怖事件,描述人们经历极度惊恐后的状态。近义词包括心惊胆战、胆颤心惊等,反义词为心安理得、镇定自若等。文章还提到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错误用法示例。该成语可用来生动描述人们受到惊吓后的状态,需根据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成语 2025-07-25

惊魂落魄

惊魂落魄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于描述人因极度惊恐而心神不宁的状态。其发音为jīng hún luò pò。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或灾难中人们因恐惧而出现的状态,也可能与迷信和鬼神观念有关。近义词包括心惊胆战、胆颤心惊、提心吊胆和惶恐不安等。反义词包括心安理得、镇定自若、安然自得和泰然自若等。该成语在使用时需避免误用为褒义或在不当场合使用,同时注意搭配不当的词语。例如,他在看到恐怖场景后惊魂落魄地坐在那里,无法动弹。
成语 2025-07-25

惊魂夺魄

惊魂夺魄是一个形容极度震惊和恐惧的短语,用于描述某事或某物给人带来的强烈心灵震撼和冲击。其含义包括被恐怖场景或经历所震撼,心灵和灵魂都受到极大的冲击。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近义词包括心惊胆颤、胆战心惊、魂飞魄散等,反义词有心安理得、泰然自若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同时,文章还指出了错误使用方式,包括使用不当场合和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成语 2025-07-25

惊魂动魄

"惊魂动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ng hún dòng pò。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极度令人惊恐,心神不宁,灵魂受到强烈的震动。其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来形容战争、灾难等令人恐惧的场景。近义词包括胆战心惊、提心吊胆等,反义词为心安理得、泰然自若等。使用时应注意事项为不要误用为一般的恐惧或不安,需要准确掌握其语境和程度。例如:“昨晚的恐怖电影看得我惊魂动魄”是恰当的使用例子。
成语 2025-07-25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