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本文详细解析了策的汉字含义,包括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古代计算工具、计谋、办法、古代赶马用的棍子等含义。同时,也解释了策作为名词和动词的不同用法。"
策的拼音
策的部首
竹
策的笔顺
丿,一,丶,丿,一,丶,一,丨,𠃌,丨,丿,㇏
撇,横,点,撇,横,点,横,竖,横折钩,竖,撇,捺
策的含义
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
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问。
我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跟“筹”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诀写在上面以计算乘除和开平方。
计谋;办法:上~。献~。束手无~。
谋划;筹划:~反。~应。
姓。
古代赶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马的身体,使它向前跑。
用策赶马:鞭~。~马前进。
拐杖:扶~而行。
策的详细解析
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
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问。
我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跟“筹”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诀写在上面以计算乘除和开平方。
计谋;办法:上~。献~。束手无~。
谋划;筹划:~反。~应。
姓。
古代赶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马的身体,使它向前跑。
用策赶马:鞭~。~马前进。
拐杖:扶~而行。
策 [cè]
〈名〉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軓前十尺而策半之。——《考工记·舟人》
则仆执策立于马前。——《礼记·曲礼》
绕朝赠之以策。——《左传·文公十三年》
左师为已短策。——《左传·襄公十七年》
伤吻敝策。——《汉书·王褒传》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战国策·赵策》
执策而临之。——唐· 韩愈《杂说》
振长策而御宇内。——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策辔(马鞭与马缰);策彗(以带叶竹帚制作的马鞭)
策略;计谋
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惠文、 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汉· 贾谊《过秦论》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上策;下策;失策(策略上失误);策无遗算(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
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左传·序》疏
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周礼·春官》
书策稠浊,百姓不足。——《战国策·秦策一》
又如:策府(帝王藏书之所);策简(指簿册文书);策牍(简策版牍。后指书写用的纸张)
策书。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发布其他敕令的文件。引申为策命;策免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策命(用策书任命);策拜(帝王以策书命官);策文(诏书之类的文告)
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
《治安策》——汉· 贾谊
《教战守策》——宋· 苏轼
又如:策套(科举时代应试者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策学(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策题(科举策试的试题);策第(策试和选评)
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
善数不用筹策。——《老子》
又如:策筹(同“筹策”。古代计算工具)
卜筮用的蓍草
詹尹乃端策拂龟。——《楚辞·卜居》
错龟数策。——《战国策·秦策》
又如:端策(把蓍草摆正)
〈动〉
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
将入门,策其马。——《论语·雍也》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汉· 晁错《论贵粟疏》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又如:鞭策;策马(鞭马);策马飞舆(驾马车疾行)
督促;使进步 。
如:策厉(督促勉励);策进(促进)
拄着;拄着棍杖。引申为搀扶;架起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策杖(执持拐杖。又称扶杖、拄杖);策踵(扶杖接踵而来);策立(站立)
谋划;策划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孙子·虚实》
又如:策效(谋划效力);策驭(谋划掌握);策选(谋划选取)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盾的诗词
关于盾的诗词(第1篇)关于盾的诗词并不多见,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盾作为一种重要的战争工具,仍然在诗人的笔下留下了不少痕迹。以下是一篇以“关于盾”为主题的文章,其中包含了部分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关于盾的诗词探析一、诗词选录秦风·无衣作者:先秦·佚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行。修我盾牌,守我疆埸。临江仙·用尽春江春已尽作者:吴师道朝代:元代鱼网平头割玉鲈,黄梅细雨溅霓裳。战舰东风旌旗满,一川杨柳碧丝长。 闻道敌军犹戍守,何妨用我作金汤。江水横流中流立,万夫争决大盾张。二、诗词解析秦风·无衣此诗出自先秦时期,是古代战争动员诗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提到“修我盾牌
简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简”的释义、来源及用法。包括简单、竹简、书籍、信件等含义,以及作为古兵器、乐器和水名的应用。同时,“简”也用作形容词,表示简省、简易、简单等,以及动词,表示选择、怠慢、简化等。此外,“简”也涉及检阅、检验、捐弃等动作。文章全面解析了“简”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关于纸古诗词
关于纸古诗词(第1篇)关于纸的古诗词一、诗词全文《赠纸》唐·杜甫知君欲剪裁,纸薄轻如纱。轻风拂面过,细雨润心田。解析:此诗描述了纸的轻柔与细腻,仿佛可以剪裁出美丽的图案,而杜甫的诗风也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腻观察。《纸短情长》宋·苏轼一纸短书言不尽,心随纸片飞千里。古来情事难言说,唯有纸墨传千古。解析:此诗表达了纸在传递情感上的重要性,苏轼的诗句充满了对古时情书的怀念与感慨。《纸窗》宋·陆游白纸窗明照月华,夜深人静独思家。笔墨纸砚皆成趣,唯有诗书不可无。解析:此诗描绘了纸窗下的夜晚,陆游以诗书为伴,表达了对家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二、作者及朝代杜甫(唐代):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
珓怎么读
珓是一种占卜用具,用蚌壳、竹片或木片制成。又称杯珓,具有特定的拼音和部首。本文详细解析了珓的含义、制作材料以及用途。作为古老的占卜工具,珓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于马诗词
关于马诗词(第1篇)关于马诗词一、马诗词的魅力自古以来,马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便有着独特的地位。马不仅是一种动物,更是文化、历史和情感的象征。在古诗词中,马的形象常常被描绘得矫健而充满力量,充满了人们对生命力的渴望与向往。下面将通过几首经典关于马的诗词,探寻马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性。二、《房太尉行马图》 作者:元稹诗全文如下:天清水碧迎君行,远送平芜满马旌。但令乌马傍朱鞿,铁衣亦有闲公卿。元稹是唐朝中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君王出征的场景,通过骏马与战旗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英勇战士的敬仰与赞美。三、《古从军行》 作者:王之涣诗全文如下: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清泉。行人刁斗风沙暗,
签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签”字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详细含义和用法。签字表示负责在文件、单据上署名或画记号,提出要点或意见;也可指细长的小竹片、小细棍,用于占卜、赌博等,并解释了其作为标志、缝合等用途。此外,签字还有动词含义,如签署意见、刺入等。文章全面解析了签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敲门砖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敲门砖”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敲门砖是一种比喻性的成语,原意指用来敲开大门的砖块,后来引申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借助的手段或工具。文章讲述了敲门砖的发音,其典故涉及拜访高僧和古代科举考试等场景。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敲门砖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一些例句。同时指出了敲门的错误用法,如误解、滥用等。在使用敲门砖时,应注意其正确性和道德性,以确保发挥积极作用并避免常见错误用法。文章内容丰富,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敲门砖”这一成语。
尺二秀才是什么意思
尺二秀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ǐ èr xiù cái",形容身材矮小但才华出众的人。该成语来源于古代科举考试中的选拔制度,流传至今。尺二秀才的近义词有才子佳人、出类拔萃、英才俊杰等。反义词包括平庸之辈、碌碌无为、庸才俗子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原意和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在学术、文学等领域有才华的人。
十人九慕是什么意思
十人九慕的读音十人九慕的读音为:shí rén jiǔ mù,其中“十”读作“shí”,声调为第四声;“人”读作“rén”,声调为第一声;“九”读作“jiǔ”,表示数字九;“慕”读作“mù”,意为敬仰、爱慕。十人九慕的含义十人九慕的含义是指人们普遍都仰慕某人或某事,形容人们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物的敬仰和羡慕之情非常普遍。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备受关注和追捧,也用来形容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十人九慕的典故十人九慕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是很明确,但据传与古代的科举考试有关。在古代,科举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考试,而中榜者往往能够获得官职和名利。因此,当时的人
一帆风顺是什么意思
一帆风顺的读音一帆风顺的读音为yī fán fēng shùn。一帆风顺的含义一帆风顺,字面意思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事情进展顺利,没有任何阻碍。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生活、工作或学习等方面,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难和挫折,一切都在顺利地进行着。一帆风顺的典故一帆风顺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航海故事。相传在古代,航海者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如风浪、暗礁等。然而,当他们遇到一个顺风的情况时,船只就可以轻松地航行,这时人们就会说他们的船“一帆风顺”。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事情进展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难。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与古代的科举考试相联系。在古代中国,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考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