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汉字“冒”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用法。包括其作为名词表示帽子、殓尸的布囊等含义,以及作为动词的戴帽、贪求等动作。此外,“冒”还有透出、不顾危险、鲁莽轻率等含义。本文还介绍了“冒”字在不同古书中的用法,如《汉书》《新唐书》等。摘要内容全面涵盖了“冒”字的各个方面。
冒的拼音
冒的部首
曰
冒的笔顺
丨,𠃍,一,一,丨,𠃍,一,一,一
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横,横
冒的含义
[ mào ]
透出;往上升:~汗。~烟。~火苗子。
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雨。~险。
鲁莽;轻率:~失。~昧。
假充:~名。~牌。
[ mò ]
〔冒顿〕(?—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冒的详细解析
[ mào ]
透出;往上升:~汗。~烟。~火苗子。
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雨。~险。
鲁莽;轻率:~失。~昧。
假充:~名。~牌。
[ mò ]
〔冒顿〕(?—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冒 [mào]
〈名〉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帽子,下边是眼睛。本义:帽子)
“帽”的古字。帽子
著黄冒。——《汉书·儁不疑传》
白纱冒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新唐书》
又如:冒絮(头巾)
古代殓尸的布囊,由上下两截合成
冒:缁质,长与手齐。——《仪礼》
冒与芼古字通。芼,菜也
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枚乘《七发》
通“瑁”。天子所执之玉
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周礼·考工记·玉人》
〈动〉
戴帽
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战国策》
贪求,不知满足地追求
舟人冒利。——黄宗羲《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左传·文公十八年》
又如:冒色(贪恋女色);冒没(贪图;贪得);冒荣(贪图荣耀);冒乱(贪恋淫乱);冒货(贪财)
盖蒙
下土是冒。——《诗·邶风·日月》
善恶相冒。——《汉书·翟方进传》
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如:冒阴(笼罩着阴影)
不顾;顶着
冒风驰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惟冒险也。——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冒突(冒进直前);冒夜(不顾黑夜);冒死(不顾生命危险);冒寒(冒着寒冷);冒刀(迎着刀锋)
向外透;往上升 。
如:冒忿(泄恨);冒烟
假冒
冒其未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冒认(冒名认取);冒功(假冒功绩);冒占(冒名占有)
侵犯;违犯
习俗薄恶,民人抵冒。——《汉书·礼乐志》
其君贪冒辟邪。——《国语·周语上》
有冒上而无忠下。——《国语·晋语》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冒使君。——明· 高启《博鸡者事》
又如:冒撞(冒犯,唐突;莽撞);冒突(冲冒;冒犯);冒昧(冒犯,无知而妄为);冒文(违犯法令条文);冒法(违犯法规)
蒙受;承受 。
如:冒恩(承受恩泽);冒拜(承受官爵)
通“媢”。嫉妬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通“懋”。勉励
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书·君奭》
〈形〉
冒失;冒昧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资治通鉴》
又如:冒势(鲁莽,莽撞);冒失鬼;冒不失(方言。轻率,鲁莽);冒行(冒然行动;冒然实行);冒撞(冒失鲁莽)
另见 mò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山西美好风光诗词
描写山西美好风光诗词(第1篇)描写山西美好风光的古诗词一、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王之涣(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山西境内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山西地形的雄伟和黄河的壮阔。诗人借登楼远眺之机,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二、白居易《游山西村》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者:白居易(唐代)解析:虽然此诗并非特指山西的某处风光,但“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句,却也隐约透露出山西的山水之美。此诗写于白居易在杭州时,游历四方的经历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与历史的沧桑。三、李商隐《汾河湾
虢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虢”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解析了其含义。虢作为周朝国名,曾在不同地方有所迁移。同时,虢也有形容词的意义,如猛烈、暴烈等。另外,唐代还有名为“虢”的州名。整体内容详实,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了汉字“虢”的多种含义和背景。
咸怎么读
咸字怎么念?咸的含义是什么?这篇文章为你详细解析了咸字的读音、含义及用法。从咸字的部首、笔顺开始,逐步深入解析咸字的含义。包括其作为副词、形容词的不同用法,以及咸字的起源和演变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咸字在姓名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学习咸字的平台。还讲解了如何正确使用咸字组词及造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咸字。总之,这篇文章内容丰富,是学习咸字的最佳参考资料。"这篇文章详细解析了咸字的读音、含义及用法,包括其作为副词、形容词的用法,以及咸字的起源和演变等。文章还介绍了咸字在姓名学中的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同时,文章还帮助
泥船渡河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泥船渡河”的读音、含义、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并阐述了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及其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行事冒险、鲁莽轻率,或形容条件极差难以成功的情况。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正确的使用语境。
若卵投石是什么意思
"若卵投石"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行动鲁莽、轻率或以弱击强,力量悬殊且可能失败的情况。其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轻敌或鲁莽行为。近义词如鲁莽行事、轻举妄动等,反义词如量力而行、审时度势等。错误用法应避免在实力相当的比赛、形容正确策略或计划以及不尊重地形容他人行为。该成语强调行动前需深思熟虑,不轻易冒险。
以石投卵是什么意思
以石投卵的读音以石投卵的拼音为:yǐ shí tóu luǎn。以石投卵的含义以石投卵,字面意思是以小击大、以弱攻强。在中文中,它通常用来形容行动鲁莽、轻率或无意义地挑战强大对手的愚蠢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导致以小损大,得不偿失的结果。以石投卵的典故典故一:出自《战国策·燕策》。故事中,燕国的将领乐毅用兵如神,以弱胜强,但其中有一次他轻敌冒进,以石投卵,结果大败而归。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不量力而行、鲁莽行事的行为。典故二:古代有一名勇士,他自认为力量过人,看到别人家有坚固的鸡蛋,却用石头去砸,结果石头碎裂而鸡蛋却完好无损。这个故事也用来形容以石投卵的愚蠢行为。以石投卵的近义词鲁莽行事轻举妄动
不顾前后是什么意思
“不顾前后”是一个成语,形容在行动或思考时缺乏周全的考虑和计划,不考虑前因后果,带有冒险、鲁莽的意味。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关于因不考虑前因后果而造成失败或不良后果的记载。它的近义词有一意孤行、鲁莽行事、贸然行事等,反义词包括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谨慎行事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正确表达,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在安全驾驶和团队合作中需要注意前后情况和整体利益。
暴虎冯河是什么意思
暴虎冯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o hǔ píng hé。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冒险鲁莽,缺乏计划,轻率行事。其来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的典故。暴虎冯河的近义词包括轻举妄动、冒昧行事、鲁莽行事等,反义词则是深思熟虑、谨慎行事、计划周详等。在日常生活中,该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经过深思熟虑、轻率行动的行为,并提醒人们要注意风险控制,避免暴虎冯河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也要注意该成语的正确使用,避免造成语义上的歧义或误解。
撞头搕脑是什么意思
撞头搕脑的读音撞头搕脑的读音为zhuàng tóu kē nǎo,其中“搕”字在普通话中发音为kē,整体上该成语的发音较为特殊,但有一定的规律性。撞头搕脑的含义“撞头搕脑”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因为冲动或疏忽而自讨苦吃,形容做事鲁莽、不理智,常常导致自己陷入困境或遭受损失。其中,“撞头”表示碰壁、受挫,“搕脑”则表示自讨苦吃。撞头搕脑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撞头”来形容因冲动而遭受挫折,而“搕脑”则更多地表示自食其果。因此,该成语的用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沿用至今。撞头搕脑的近义词鲁莽行事:指因缺乏考虑而轻率地采取行动。盲目冲动:指因缺乏理智而做
冯河暴虎是什么意思
冯河暴虎的读音及含义。该成语形容人行事鲁莽、勇猛无畏但缺乏理智和策略。源自古代典籍和故事,用来形容冲动、不理智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勇猛果敢、轻举妄动、鲁莽行事等,反义词为深思熟虑、谨慎行事、沉着冷静等。使用成语时要注意场合、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搭配词语要恰当,以准确表达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