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身受命的读音
拼音:shù shēn shòu mìng
束身受命的含义
“束身受命”指的是全身心地接受某种任务或命令,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完全服从于上级的指示和安排。它表达了个人对使命和责任的坚定承诺,以及完全顺从和接受命令的态度。
束身受命的典故
“束身受命”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常常以全身心的态度去接受任务和命令,以示忠诚和责任感。这个成语的典故可能源于历史上的某个英雄人物或者重要事件,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或者为了完成某项重要任务,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命令,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最终取得了成功。
具体典故出处可以参考《史记》、《左传》等古代文献。例如,《史记》中记载了一些将领在战场上束身受命,勇往直前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体现了”束身受命”的精神。
束身受命的近义词
- 全心全意地接受:这个词语表达了与”束身受命”相似的含义,都是指全身心地接受某项任务或命令。
- 毫无保留地服从:这个词语强调了在接受任务或命令时没有任何保留和犹豫。
- 忠心耿耿地执行:这个词语强调了个人的忠诚和责任感,与”束身受命”有相似的含义。
束身受命的反义词
- 抗拒命令:这个词语表达了与”束身受命”相反的含义,即拒绝接受命令或任务。
- 敷衍塞责:这个词语形容对任务或命令不认真对待,只是草率应付。
- 半心半意地执行:这个词语表达了执行任务时态度不专注、不投入的意思。
束身受命的例句
- 他束身受命,勇往直前,最终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 他毫无保留地接受了这项挑战,完全束身受命于教练的指导。
- 在战场上,他总是能够束身受命,奋勇当先。
- 他以束身受命的态度对待工作,从未有过任何抱怨和犹豫。
- 他为了国家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束身受命,奔赴前线。
- 在团队中,他总是那个最愿意束身受命、承担责任的人。
- 他以坚定的意志和束身受命的态度,成功地完成了这项重要的科研项目。
-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毫不犹豫地束身受命于导师的指导,不断努力。
- 在紧急情况下,他总是能够迅速地束身受命,采取有效的措施。
- 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束身受命的态度,为团队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错误用法
错误的用法可能包括将”束身受命”用于形容不恰当的场合或者语境,例如用于形容对不正义的事情也毫无保留地接受和服从。此外,”束身受命”也不应被误解为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应该是在理解和认同任务或命令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尽力完成。
你可能感兴趣
敢不承命是什么意思
敢不承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表示不敢不接受命令或任务,传达了恭敬、忠诚的情感。源于古代礼仪文化,用于表达下级对上级命令的敬重和接受。近义词包括敬遵命令、恭敬受命等,反义词为拒不接受、违抗命令等。使用时应遵循原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不适当的场合或表达拒绝、轻视的态度。
奉命唯谨是什么意思
奉命唯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èng mìng wéi jǐn。它的含义是接受命令或指示时非常谨慎认真,不敢有丝毫马虎。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官场文化,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执行任务时非常认真、负责的人。它的近义词包括遵命惟谨、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等。反义词包括马马虎虎、草率从事、敷衍塞责、漫不经心等。使用奉命唯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词的准确性,避免错误用法。例如,某人总是以奉命唯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奉命惟谨是什么意思
奉命惟谨是一个成语,读音fèng mìng wéi jǐn。它的含义是遵从命令非常谨慎,形容执行命令非常认真严格,不敢懈怠。该成语源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表示古代君臣间臣子对君主命令的尊重和认真执行。在历史文献中,如《史记·项羽本纪》,也有对项羽遵命谨慎的描述。它的近义词包括遵命谨慎、小心翼翼、恭敬谨慎、遵令如仪等。反义词包括草率从事、敷衍塞责、轻率从事、违抗命令等。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用词不当、滥用误用以及与现代语言脱节等错误用法。使用奉命惟谨时,通常强调对待工作或执行任务时的谨慎态度,例如在军队中士兵必须遵命惟谨,或在工作中对待客户需求非常认真谨慎的态度。这个成语表
玉楼赴召是什么意思
玉楼赴召的读音玉楼赴召的读音为:yù lóu fù zhào。玉楼赴召的含义“玉楼赴召”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赴朝廷受召或应召入宫,通常用来形容人被皇帝或上级召见,并准备前往受命。其中,“玉楼”常被用来比喻皇宫或朝廷的华丽与高贵。玉楼赴召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位贤士被皇帝召见,他欣然前往,人们便用“玉楼赴召”来形容这种受皇帝召见的荣耀与尊贵。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可能因历史记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都是表达一种被重视和尊荣的情景。玉楼赴召的近义词入宫受命:指进入皇宫接受命令或任务。金殿传诏:指皇帝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传达诏书或命令。御前奉诏:指在皇帝面前接受命令或任
鹰犬之才是什么意思
鹰犬之才的读音鹰犬之才的读音为yīng quǎn zhī cái。鹰犬之才的含义“鹰犬之才”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能力或才干,特别是指那些能够忠诚地执行任务、听从命令的人。其中,“鹰犬”在这里是比喻,指勇猛、忠诚的助手或仆人,而“之才”则强调了这种人的才干和才能。鹰犬之才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有些贵族会豢养一些忠诚的鹰和犬来帮助他们执行任务,如狩猎、护卫等。因此,“鹰犬”在这里被用来比喻那些忠诚、勇猛、能够执行任务的人。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形容那些能够忠诚地执行命令、听从指挥的人。鹰犬之才的典故出处战国时期,许多贵族豢养鹰犬以供自己驱使,逐渐形成了“鹰犬
拜赐之师是什么意思
拜赐之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i cì zhī shī。它指的是受命而建立的军队或某项任务的执行者。典故源自《左传》,用于形容军队或团队的正式组建和使命。近义词包括授命之师、征伐之师和讨伐之师,反义词为散兵游勇和无组织之众。该成语用于描述军队或团队时,需确保其具有明确的组织和任务,不应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本文通过详细解释其读音、含义、典故、用法等方面,为读者提供帮助。
偃旗息鼓是什么意思
偃旗息鼓的读音偃旗息鼓的读音为:yǎn qí xī gǔ。偃旗息鼓的含义偃旗息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军队在隐蔽行动中,为了不暴露目标而命令部队停止擂鼓,收起战旗,形容军队不声不响地停止行动。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停止活动或声息。偃旗息鼓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一个故事。据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中原时,曾经使用过这个战术。当时,他命令军队在夜晚行军时,不要擂鼓,不要扬起战旗,以避免被敌方发现。后来,这个战术被用来形容在隐蔽行动中不暴露目标,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偃旗息鼓的近义词悄无声息销声匿迹默默无闻静悄悄悄然而至悄无声息地隐秘行动静默无声静寂无声悄无声息地隐匿偃旗息鼓的反义词大张旗鼓喧闹
发纵指示是什么意思
发纵指示的拼音是fā zòng zhǐ shì,指命令部下或按照指示行动,或指挥他人追捕、搜索或执行任务的策略。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形容指挥得力、行动果断的领导风格。其近义词有指挥若定、调度有方、部署得当等。反义词如犹豫不决、指挥失当、调度无方等。在领导工作或执行任务时,发纵指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需避免滥用权力、指示不明确及忽视反馈等错误用法。
披心相付是什么意思
披心相付是一个成语,读音为pī xīn xiāng fù,指将心意坦诚地展现并全身心地交付给对方,常用来形容对某人的信任和忠诚,或全情投入某项事业。典故源于古代友情故事。近义词包括坦诚相待、全心全意、推心置腹等。反义词为虚情假意、半心半意等。可用于描述友情、爱情、工作或事业中的真实付出和信任。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和不当场合。
鞠躬尽力是什么意思
“鞠躬尽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ū gōng jìn lì,形容某人在工作或面对任务时全身心地投入,竭尽全力。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礼仪和敬业精神,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书》中的描述。它的近义词包括全力以赴、竭尽全力等,反义词包括敷衍塞责、三心二意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正确的使用应该根据成语的含义和语境来恰当地表达赞扬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