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藕断丝连”是一个成语,形容事物虽然表面上已经断开或结束,但实际上仍存在某种联系或关系。其最早源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形容男女间的牵挂情感。此成语用来比喻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虽然断裂,但内心仍有牵连。其近义词包括形影相随、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等,反义词为一刀两断、形同陌路等。然而,需避免将其错误用于描述物品连接状态或完全断裂的关系等不符合原意的情境。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准确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藕断丝连的读音
标注拼音: ǒu duàn sī lián
藕断丝连的含义
“藕断丝连”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描述某种事物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断开或者结束,但实际上仍然存在着某种联系或者关系。其中,“藕”指的是莲藕,而“丝连”则是指莲藕断裂后仍然有细丝相连的现象,引申为事物虽然表面看似分离,但内在仍有牵连。
藕断丝连的典故
“藕断丝连”的典故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妾薄命》诗中:“弃妾已数年,心中还念旧恩。情如东流水,日夜无歇停。君若无定心,怀情尽形容。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君同树根,孤魂不相离。”诗中以莲藕为喻,表达了男女之间虽然表面分离,但内心仍相互牵挂的情感。此后,“藕断丝连”便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此外,还有传说古代有一位书生与一位女子相爱,但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分开。他们在分别时约定,即使分隔天涯海角,也要像藕一样有着不断的联系。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两人感情虽已中断,但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藕断丝连的近义词
- 形影相随: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如同影子跟随形体一样,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已经分开,但内在仍有紧密的联系。
- 依依不舍:形容对某事物或某人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愿意分离。
- 难舍难分:形容关系密切,难以分离。
- 剪不断,理还乱:形容事物纷繁复杂,难以理清头绪。
藕断丝连的反义词
- 一刀两断:形容关系或事情彻底断开,不再有联系。
- 形同陌路:形容彼此关系疏远,如同陌生人一样。
- 决绝无情:形容决然断绝关系或情感,毫不留恋。
藕断丝连的例句
- 他们虽然已经离婚了,但两人之间似乎仍存在着藕断丝连的情感联系。
- 尽管他们分手了,但每次见面时还是会有一种藕断丝连的感觉。
- 这部小说的情节虽然看似已经结束,但读者仍能感受到一种藕断丝连的余韵。
- 他们的友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已经结束,但实际上仍然存在着一种藕断丝连的联系。
- 虽然他已经离开了公司,但他的影响力仍然像藕断丝连一样存在。
- 尽管两人已经分手多年,但他们心中仍然有着藕断丝连的情感。
- 这对情侣虽然经历了许多波折,但他们的感情却像藕断丝连一样坚韧不拔。
- 这部电影的结局虽然看似悲剧,但却给人留下了藕断丝连的余味。
- 他们的关系虽然表面上已经结束,但内心深处仍然有着藕断丝连的情感纽带。
- 即使他们已经不在一起了,但他们的回忆仍然像藕断丝连一样牵动着彼此的心。
藕断丝连的错误用法
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有些人可能会错误地使用“藕断丝连”这个成语。例如:
- 将“藕断丝连”用于形容物品的连接不牢固,容易断裂的情况,这是不正确的用法。因为“藕断丝连”是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或关系,而不是物品的连接状态。
- 在描述两个人已经彻底分手的情况下使用“藕断丝连”,这也是不恰当的。因为“藕断丝连”意味着表面上的断开但实际上仍有联系,如果两人已经彻底分手,就不应该使用这个成语。
- 将“藕断丝连”用于形容其他与原意不符的情境,如形容事物的复杂程度等,这也是不正确的用法。
总之,“藕断丝连”这个成语应该根据其原意来使用,避免误用和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连枝分叶是什么意思
连枝分叶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ián zhī fēn yè。它用来形容家族、亲友或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即使外在形式上有所分离,内在的联系和根源仍然是紧密相连的。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传说,强调树木枝叶虽分,根相连。它也有近义词如息息相关、唇齿相依等,反义词如势不两立、分道扬镳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恰当的场合和与其他成语的混淆。
骨肉未寒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骨肉未寒”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错误用法示例。该成语用来形容父母或亲人去世不久,表达亲情深厚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介绍了与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背景和可能与其相关的古代丧葬习俗。摘要还强调了珍惜与亲人时光的重要性,因为一旦失去,那种骨肉未寒的悲痛难以言喻。
白头而新是什么意思
白头而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i tóu ér xīn。该成语形容人虽然年老但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活力,或者事物经过长时间发展仍保持着新的面貌和活力。其典故源于古代故事和《左传》中的情节。近义词包括老当益壮、青春永驻和历久弥新,反义词则是老态龙钟、未老先衰和江河日下。正确使用白头而新成语,避免在悲伤或严肃场合使用。文章提供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和正确应用场景的例句。
贼心不死是什么意思
贼心不死的读音贼心不死(zéi xīn bù sǐ)是一个成语,其中“贼”表示不正当的、不道德的,“心”指的是人的心理或思想,“不死”则表示这种不正当的思想或动机一直存在,不会消逝。贼心不死的含义“贼心不死”的含义是指一个人虽然表面上已经改正或放弃某种错误行为,但内心深处仍然存在着不正当的动机或想法,这种想法一直存在并不断驱使着这个人去追求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改过自新,但内心依然不改其恶习的人。贼心不死的典故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中。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贼心不死”来形容那些不道德、不诚实、不守规矩的人,这些人总是想着如何占便宜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什么意思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虽然表面上失去活力或衰败,但内在潜力和影响力仍然存在,不易立即消亡。其典故来源于百足虫死亡后能保持一段时间僵硬的状态。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垂而不死、久经不衰、奄奄一息但尚未消亡等。反义词包括朝生暮死、脆弱易逝等。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顽强抵抗力的组织或事物。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是什么意思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的读音读音:suī sǐ zhī rì,yóu shēng zhī nián拼音注解:虽(suī)死(sǐ)之(zhī)日(rì),犹(yóu)生(shēng)之(zhī)年(nián)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的含义“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某人的精神或某种精神力量虽然已经逝去,但其留下的影响或价值却依然如生命般长久存在。这种精神力量可以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或者是一种崇高的思想、信仰等。即使某人在物质层面已经去世,但其精神仍然活着,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的典故此成语典故源自古代中国,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与之直接关联,但它的精神内涵和价
徐娘半老是什么意思
徐娘半老的读音徐娘半老读作:xú niáng bàn lǎo。其中“徐娘”指的是年长而尚有韵味的女子,“半老”则形容其年龄已经不小,但仍有魅力。徐娘半老的含义“徐娘半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年纪已过年轻但仍有风韵的女性。这个成语中的“徐娘”指的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她虽然年长但仍然美丽动人,因此人们用“徐娘半老”来形容那些年龄稍大但依然有魅力的女性。徐娘半老的典故“徐娘半老”的典故源于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的故事。徐昭佩虽然年长但仍然美丽动人,她常常在妆扮上花费很多心思,以保持自己的魅力。后来人们就用“徐娘半老”来形容那些年龄稍大但依然有魅力的女性。此外,该成语还常被用来形容一些虽然已经经
狗续侯冠是什么意思
狗续侯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ǒu xù hòu guān。该成语用于形容在某种事物或人的基础上进行不恰当的续接或修补,虽然表面上有所延续,但实质上已失去原有风采和价值。其典故源于古代一个故事。此外,狗续侯冠还有近义词和反义词,并可以在不同语境下使用。但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以免造成误解。例如,某作品或计划失败后,即使采取补救措施也无法狗续侯冠其本质上的缺陷或失败的结果。
血肉凝是什么意思
血肉凝的读音血肉凝的读音为:xuè ròu níng。血肉凝的含义血肉凝,指血液与肌肉凝结在一起,形容伤口或创面处血液与组织紧密结合的状态。也常用来比喻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的深厚情感或联系。血肉凝的典故典故一:在古代战争中,战士们身受重伤后,伤口处血液与肌肉凝结在一起,形成血肉凝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用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典故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描述亲人或挚友之间情感深厚的情节,用“血肉凝”来形容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如亲人之间的骨肉相连、挚友之间的情同手足等。血肉凝的近义词骨肉相连:形容关系十分密切,像骨头和肉一样难以分开。情同手足:形容彼此之间的感情深厚,如同亲兄弟一般。
创巨痛仍是什么意思
创巨痛仍指的是经历巨大创伤后,伤口虽然愈合但疼痛仍存的状态。出自《左传》中的典故,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消除。近义词有伤痕累累、痛定思痛等。反义词为完好无损、欢欣鼓舞等。使用时要避免错误用法,如轻微伤痕或小病小痛,以及语境上的不当使用。例句描述了经历巨大创伤后的人们仍感痛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