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履仁蹈义是一个成语,意为行动符合仁义道德的标准。其读音lǚ rén dào yì,源自《左传》典故。履仁蹈义指人的行为和言语遵循仁爱之心和正义的原则。它的含义强调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坚守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履仁蹈义的近义词有仁至义尽等,反义词则包括背信弃义等。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用于描述与道德无关的场合或事物上,以及滥用误用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正确的语境和使用方法。文章对履仁蹈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履仁蹈义的读音
履仁蹈义的读音为”lǚ rén dào yì”,其中”lǚ”是履的声母和韵母,”rén”是仁的声母和韵母,”dào”是蹈的声母和韵母,”yì”是义的韵母。
履仁蹈义的含义
履仁蹈义是一个成语,意为行动符合仁义道德的标准,指人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仁爱和正义的原则。其中,“履”表示行动、实践,“仁”指仁爱之心,“蹈”表示践踏、实践,“义”则指正义、道德。
履仁蹈义的典故
该成语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晋国大夫叔向曾对子皮说:“君子履仁蹈义,是以在位而不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在行动中遵循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即使身居高位也不会有危险。典故中强调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应该以仁义道德为行动准则。
履仁蹈义的近义词
- 仁至义尽:指在处理事情时,已经做到了尽心尽力的地步。
- 忠信仁义:指忠诚、守信、仁爱、正义等道德品质。
- 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履仁蹈义的反义词
- 背信弃义:指背离信义,不讲道义。
- 见利忘义:指只顾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道义的行为。
- 损人利己: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行为。
履仁蹈义的例句
- 他一直以履仁蹈义为行为准则,深受人们的敬重。
-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应该以履仁蹈义为价值追求。
- 他的行为举止都体现了履仁蹈义的精神。
- 他为了维护正义,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真正做到了履仁蹈义。
- 他是一个履仁蹈义的人,从不做出背离道义的事情。
-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始终以履仁蹈义为原则,做到公正无私。
- 他的言行举止都符合履仁蹈义的标准,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 他为了帮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的利益,真正做到了履仁蹈义。
-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到履仁蹈义的人已经不多了。
- 我们要以履仁蹈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做到心怀仁爱、行为正义。
错误用法
在运用履仁蹈义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以下错误用法:
- 用词不当:将履仁蹈义用于描述与道德、正义无关的场合或事物上。例如:“他在比赛中履仁蹈义地争夺冠军。”这种用法是不恰当的。
- 断章取义:只关注履仁蹈义的字面意思,而忽略了其深层含义。例如:“他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并没有做到履仁蹈义。”这种用法没有完全理解成语的含义。
- 滥用误用:将履仁蹈义随意用于描述普通的行为或事情上,失去了其本意。例如:“他今天很努力地完成了工作,真是履仁蹈义。”这种用法是不恰当的滥用。
以上就是关于履仁蹈义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尚义的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关于描写尚义的诗词的文章,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展现了尚义精神在古诗词中的体现。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尚义的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汇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了尚义精神在古诗词中的璀璨光芒。文章通过引言、正文和启示等部分,带领读者领略了描写尚义的诗词的魅力,并深入解读了尚义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这些诗词以不同的形式和角度,赞美了尚义的精神,传递了道德的力量。尚义精神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新时代的道德指引。通过欣赏这些描写尚义的古诗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文人对道德的追求与向往,也能深刻体会到尚义精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愿我们都能崇尚道义、秉持正义,共同创
关于仁的古诗词
关于仁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仁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古诗展示《论语·里仁篇》节选作者:孔子及门徒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作者与朝代: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其门徒众多,此段文字出自《论语》。解析:孔子认为居住在有仁德之处最好。他提倡仁道,将“仁”看作是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追求以“仁”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和个人品格的修养。这段文字说明了仁心和修养的重要性。仁爱作者:杨婧原文:仁者爱人,以德为本。义者守道,以礼为先。作者与朝代:杨婧为现代人,此为现代诗。解析:此诗强调了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仁者以爱人为本,以德行为基础。义者坚守道义,以礼为先。表达了对仁、义、礼等传统美
仁义道德是什么意思
仁义道德是一个用于形容人的行为和思想符合道德规范的褒义词组,强调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的统一。它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观念之一。仁义道德包括仁、义、道德三个方面,分别指仁爱之心、正义之行和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人。然而,需要正确理解并运用其深层含义和内涵价值,避免在不恰当的情境中随意使用。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形容表面功夫、死板教条以及商业竞争策略等不符合真正道德原则的情况。
蹈仁履义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蹈仁履义”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用法。该成语强调遵循仁德和正义的原则行事。文章提供了正确和错误的用法示例,旨在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同时,也介绍了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社会中倡导蹈仁履义精神的重要性。
关于有公的诗词
关于有公的诗词(第1篇)关于“有公”的诗词探析自古以来,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常常蕴含着对公正、公平、公义的赞美与追求。下面,我将为您列举一些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以及简短的解析。一、《贺新郎·国士有公气》作者:赵翼 朝代:宋朝原文:国士有公气,忠良秉义心。威名震四海,英气照乾坤。解析:此词描绘了国士的公正之气和忠良之心,强调了其威名与英气之盛。赵翼此词旨在赞美那些心怀正义、忠诚报国的英雄人物。二、《有公》作者:白居易朝代:唐朝原文:有公道在心,无求生以害仁。公道自在人心,何须求生而失节?解析: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了公正的价值观。诗人强调,心中有公道,就不会因追求生存而损害仁义。这是
岂弟君子是什么意思
“岂弟君子”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品德高尚、行为和善的人。其发音为qǐ dì jūn zi。该成语源于儒家思想,强调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近义词包括温文尔雅、仁人志士、谦谦君子等。反义词为卑鄙小人、狂妄自大、无耻之徒等。岂弟君子不仅是道德高尚的象征,更强调在社交场合中的谦逊和善。然而,该成语在实际使用中应避免混淆概念和使用场合不当的错误。通过了解岂弟君子的含义和用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成语。
仁义之师是什么意思
仁义之师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以仁爱和正义为行动准则的军队或团队。该词语强调了战争或行动中,以仁爱和正义为指导,不侵犯无辜,不偏袒邪恶,以公正和道德为准则的重要性。其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英勇善战而又道德高尚的军队,如《左传》中记载的晋国军队等。近义词包括道德之师、正义之师等。反义词则包括暴虐之师、贪婪之师等。使用时应尊重和理解道义、公正和仁爱,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文章提供了仁义之师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等相关内容。
含仁怀义是什么意思
"含仁怀义"是一个成语,意味着内心充满仁爱和道德情感,怀抱正义和善良品德。源于古代儒家思想,是儒家道德标准之一。该成语描述的是一个人高尚品德和道德情操的表现。其近义词如仁至义尽、仁心仁术、慈悲为怀等,都表达了类似含义。反义词如冷酷无情、自私自利、背信弃义等则与其相反。使用"含仁怀义"时,需确保描述的是真正内心充满仁爱正义的情况,避免用于表面行为或无关道德情境。
沐仁浴义是什么意思
沐仁浴义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或事物受到仁爱和正义的熏陶和洗礼,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正义的精神。其源于古代经典文献,其中“沐”表示沐浴、受润,仁指仁爱,义代表正义。该成语的典故与儒家思想有关。近义词如仁至义尽、仁民爱物等,反义词如寡情薄义、背信弃义等。例句涉及人们的行事准则、社区的居民行为等方面。错误用法包括用于不当语境、与其他词语混淆以及滥用或误用成语含义等。
见义必为是什么意思
见义必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iàn yì bì wéi,意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见义必为的典故源于古代故事和《论语》中的话。其近义词包括见事不怠、勇于担当、义不容辞、挺身而出等。反义词包括视而不见、袖手旁观、推诿扯皮、无动于衷等。该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需避免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使用,也不能用作贬义词,需正确区分与其他词语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