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梁上君子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iáng shàng jūn zi。原意指躲在房梁上的君子,现用来形容不劳而获、偷窃他人财物的人。这个成语源自《后汉书·陈寔传》,寓意为告诫人们要诚实守信,避免不道德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小偷小摸、窃贼等,反义词则是正人君子、诚实守信的人等。在日常使用中要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误解和滥用。文章还举了一些关于梁上君子的例句,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梁上君子的读音
梁上君子的拼音是 liáng shàng jūn zi。
梁上君子的含义
“梁上君子”是一个成语,原意指在房梁上潜藏的君子,后来泛指那些不劳而获、偷窃他人财物的人。该成语的寓意在于告诫人们要诚实守信,不要做不道德的行为。
梁上君子的典故
该成语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后汉书·陈寔传》。据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陈寔的人,他为人正直,品行高尚。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潜入他的家中,躲在房梁上。陈寔察觉后并没有直接揭露他,而是与他进行了一番对话。他告诉小偷应该学习做一个君子,不应该偷窃他人财物。小偷听后羞愧不已,从此改过自新。后来人们就用“梁上君子”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不劳而获、偷窃他人财物的人。
除了这个典故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比如《世说新语·德行》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说明这个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
梁上君子的近义词
- 小偷小摸
- 窃贼
- 盗贼
- 扒手
以上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劳而获、偷窃他人财物的人,与“梁上君子”意思相近。
梁上君子的反义词
- 正人君子
- 诚实守信的人
- 勤劳致富的人
这些词语与“梁上君子”意思相反,表示那些品行高尚、诚实守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富和成功的人。
梁上君子的例句
- 他竟然在办公室里偷走了同事的笔记本电脑,真是个梁上君子。
- 小明经常趁父母不注意时偷偷拿钱去买零食,真是不折不扣的梁上君子。
- 那个小偷在夜深人静时潜入博物馆盗窃文物,真是胆大妄为的梁上君子。
- 他在公共场所经常行窃,被人们称为“梁上君子”。
- 那个小偷虽然一时得手,但最终还是被警方抓住了,真是自作聪明的梁上君子。
- 他总是想方设法地占别人的便宜,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梁上君子”。
- 小李家被小偷偷了东西,真是让人痛恨的“梁上君子”。
- 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行窃,真是令人鄙视的“梁上君子”。
- 他虽然曾是“梁上君子”,但经过改造后已经重新做人。
- 警方成功抓获了一名在商场行窃的“梁上君子”。
错误用法
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我们需要注意正确使用“梁上君子”这个成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错误用法:
- 将“梁上君子”用于形容那些有才华、有技能但并不从事正当职业的人。这是对成语的误解和滥用。
- 在描述一些轻微的过失或不当行为时使用“梁上君子”,这样会使语言过于严厉和夸张。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意思。
- 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使用带有贬义的“梁上君子”,这样会显得不够尊重和礼貌。应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
拾金不昧是什么意思
拾金不昧的读音拾金不昧(shí jīn bù mèi)拾金不昧的含义拾金不昧是指拾到财物不隐瞒、不据为己有,而是归还失主的良好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了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财产的道德品质。拾金不昧的典故拾金不昧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道德规范。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重视道德修养和品德教育,拾金不昧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虽然这个成语没有具体的出处,但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被强调和传承。拾金不昧的近义词诚实守信:指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不欺骗他人。拾遗补阙:指弥补缺失或遗漏,与拾金不昧有相似的道德意义。公正无私:指处事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受私利影响。拾金不昧的反义词见利忘义:指只看重物质利益,不顾道德、伦理
齿牙为猾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齿牙为猾”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喜欢搬弄口舌、挑拨离间的人。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的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不费之惠是什么意思
“不费之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fèi zhī huì,指的是没有耗费财物而得到的好处。其典故源自《左传》和《史记》中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别人给予的恩惠或好处,自己并没有付出太多代价或成本。它的近义词有“无偿之恩”“免费之利”等,反义词有“劳民伤财”“代价高昂”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避免误用。
使心作倖是什么意思
使心作倖的读音"使心作倖"的拼音为shǐ xīn zuò xìng。使心作倖的含义"使心作倖"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用尽心思、不择手段的行为。其中,“使心”指的是用心机、计谋,“作倖”则是指谋求侥幸、取巧。整体而言,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人。使心作倖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说最早出现在《左传》等史书中。在古代社会,有些人为了追求私利,会使用各种手段和计谋来达到目的,这种行为就被形容为“使心作倖”。此外,还有一些与该成语相关的故事和典故,比如某些历史人物为了谋取私利而使用不正当手段的故事,都可以用来解释这个成语的含
鼠窜狗盗是什么意思
鼠窜狗盗的读音鼠窜狗盗的读音为shǔ cuàn gǒu dào,其中“窜”和“盗”都是多音字,但在这个成语中,读音固定。鼠窜狗盗的含义“鼠窜狗盗”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行为卑劣、像老鼠和狗一样猥琐、不择手段地偷窃或进行不正当的勾当。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择手段地追求私利,不顾及他人利益的人。鼠窜狗盗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在古代,老鼠和狗常常被视为不祥之物,它们的行为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的不良行为。因此,“鼠窜狗盗”这个成语便逐渐形成,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不择手段的人。鼠窜狗盗的近义词偷鸡摸狗:形容人行为不端,经常偷窃。贼眉鼠眼:形容人的相貌或行为举止猥琐,常常用来
贼喊捉贼是什么意思
贼喊捉贼的读音拼音:zéi hǎn zhuō zéi注音:ㄗㄟ ㄏㄢˇ ㄓㄨㄛ ㄗㄟˊ标注说明:以上是“贼喊捉贼”的普通话拼音和注音,用于准确发音。贼喊捉贼的含义“贼喊捉贼”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做贼的人反而喊捉贼,指做了错事或坏事却反过来指责他人。现在常用来形容那些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行为。解释说明:这个成语的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贼”指的是偷东西的人或做坏事的人;“喊”是叫喊的行为;“捉”是抓捕的动作;“贼”在这里又指被错误地认为是做坏事的人。因此,“贼喊捉贼”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做了错事的人却反过来诬陷别人,是一种颠倒黑白的行为。贼喊捉贼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一个典故。据说,在古代有一个
人财两失是什么意思
“人财两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én cái liǎng shī,意指人和财物都遭受了损失。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事件或故事,常用来形容重大损失的情况。其近义词包括得不偿失、一无所获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误用场合、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不恰当的搭配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多个例句详细解析了“人财两失”的含义和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是什么意思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是一句中国古语,读音为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qí zuì,表示普通人因拥有贵重财物或特殊能力而遭受灾难或被责难。这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其近义词有无妄之灾、飞来横祸、蒙冤受屈等。反义词包括善有善报、无私无畏、清白无辜等。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避免误解和错误使用,确保准确传达原意。该成语提醒我们,在社会中,人们可能会因为某些特质或资源而遭遇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
无耻之尤是什么意思
无耻之尤的读音无耻之尤的读音为:wú chǐ zhī yóu。无耻之尤的含义“无耻之尤”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极度无耻、卑鄙、恶劣至极的程度。其中,“无耻”表示没有羞耻心,“之尤”则表示特别、尤其的意思。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特别无耻、极度卑鄙的人或事物。无耻之尤的典故“无耻之尤”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曾因得罪了权贵而遭到追杀。在逃亡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名叫程婴的人,程婴劝他不要逃避,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但赵盾却认为自己的处境已经无耻至极,因此被称为“无耻之尤”。此外,这个成语也可能与古代的某些社会现象有关,比如某些人或团体为了追求私
罪不容诛是什么意思
罪不容诛的读音罪不容诛的拼音为:zuì bù róng zhū。罪不容诛的含义“罪不容诛”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罪行极大,即使处以死刑也不足以抵偿其罪恶。其中,“罪”指的是犯罪行为,“容”是容纳、抵偿的意思,“诛”则是指死刑。罪不容诛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后被历代文献沿用和引用。其中,最著名的典故是“秦桧罪不容诛”。秦桧是南宋时期的奸臣,因与金国勾结,出卖民族利益,导致南宋的国力大损,最终被人们认为是导致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人们常用“罪不容诛”来形容秦桧的罪行极大。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典故和出处,如《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这些典故和出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