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口惠而实不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意指说话好听但不付诸实际行动。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阳货篇》,用来形容只说不做、言而无信的行为,并含有贬义色彩。其近义词有空谈误国、言而无信等,反义词有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注意语境和避免误解。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说话好听却不肯付出实际行动的人,或者描述只说不做、言而无信的行为。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口惠而实不至的读音
拼音: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注音:ㄎㄡˇ ㄏㄨㄟˋ ˙ㄦˊ ㄕˊ ㄅㄨˋ ㄓˋ
口惠而实不至的含义
“口惠而实不至”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只说得好听而不付诸实际行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说话好听却不肯付出实际行动的人,或者形容那些只说不做、言而无信的行为。
口惠而实不至的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阳货篇》。原句是“言过其行,君子耻之;行过其言,小人耻之。”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说得太多而做得太少,君子会认为这是可耻的。而“口惠而实不至”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用来形容那些只说不做的人。
典故中还提到了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有些人喜欢空口说大话,却不肯真正付出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诺言。这种行为不仅会让人失去信任,还会让人感到失望和不满。
口惠而实不至的近义词
- 空谈误国:指只谈理论而不付诸实践,导致国家遭受损失。
- 言而无信:指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
- 纸上谈兵:指只会在口头上谈论理论,却不能付诸实践。
- 空言无补:指空洞无物、没有实际作用的言论。
口惠而实不至的反义词
- 言行一致:指说话和行动相符合,能够兑现自己的诺言。
-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追求客观真实。
-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不浮躁。
- 信守诺言:指信守自己的诺言,说话算数。
口惠而实不至的例句
- 他总是口惠而实不至,说了很多漂亮话,但从不付诸实际行动。
- 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行为让人感到非常失望。
- 他每次只是口头答应帮忙,但从未真正付诸行动,真是个口惠而实不至的人。
- 他虽然说得很好听,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实际的贡献,完全是口惠而实不至。
- 这种只会空谈而不行动的人真是让人无法忍受,完全是口惠而实不至。
- 他总是说得好听,但一到实际行动时就退缩了,真是个口惠而实不至的家伙。
- 他的承诺总是无法兑现,完全是一个口惠而实不至的人。
- 这种只说不做的行为真是让人感到愤怒和失望,完全是口惠而实不至的表现。
- 他虽然说得很好听,但一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真是让人感到无奈和失望。
-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避免口惠而实不至的行为,要说到做到。
错误用法及注意事项
在运用“口惠而实不至”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别人的行为,尤其是对于那些确实有困难或者正在努力付出实际行动的人来说。
- 注意语境: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是否合适。如果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用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或者尴尬。
- 避免误解:由于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避免产生误解或者不必要的争执。如果需要表达类似的意思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更加中性的词汇或者表达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
靖言庸违是什么意思
靖言庸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g yán yōng wéi。它的含义是指表面上说得好听,但实际上却违背了所说的话,用来形容言行不一致、表里不一的人或行为。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描述那些表面上说得好,但实际上却违背自己诺言的行为被认为不道德。近义词包括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等。反义词则是言行一致、信守不渝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但需注意,该成语不应误用为褒义,也不应与“言行一致”混淆使用。在使用时需注意发音和拼写,以避免引起误解。
悬剑空垄是什么意思
悬剑空垄的读音悬剑空垄的拼音是 xuán jiàn kōng lǒng。悬剑空垄的含义"悬剑空垄"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将剑悬挂于空旷的田埂之上。它常用来形容一种空洞的承诺或誓言,即言辞上表现得十分坚定,但实际上却无法实现或兑现承诺的情境。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讽刺或批评的意味,暗示了言而无信的行为。悬剑空垄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军事故事。据传,在古代,有位将领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和忠诚,将自己的宝剑悬挂在田埂上,以此表达对某项承诺的坚定信念。然而,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兑现自己的承诺,使得“悬剑空垄”成为了一个象征空洞承诺的成语。悬剑空垄的近义词空口无凭:指只说空话而没有实际行动或证据。
指山卖磨是什么意思
指山卖磨的读音拼音:zhǐ shān mài mò标注拼音为“zhǐ shān mài mò”,声调分别是第三声、第一声、第四声和第四声。指山卖磨的含义“指山卖磨”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指着山上的东西(如木材、石头等)来卖磨具(如石磨),比喻说话空泛,不切实际,只说空话而不做实事。现在也用来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夸大其词、欺骗他人。指山卖磨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个人,他看到山上的树木很茂盛,就向别人夸口说他的磨具是用山上的木材做的,质量非常好。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地卖过磨具,只是空口说白话。后来人们就用“指山卖磨”来形容那些说话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人。指山卖磨的近
有嘴没心是什么意思
有嘴没心的读音读音:yǒu zuǐ méi xīn有嘴没心的含义“有嘴没心”是一个中文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虽然嘴巴上说得很好听,但实际上心思并不在所说的事情上,或者说话不经过思考,没有真正的用心去理解和体会。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轻率、不负责任,或者说话虽然好听但缺乏诚意和真心。有嘴没心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来判断其品性和诚意。有些人说话滔滔不绝,但做事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就有了“有嘴没心”的说法。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说话不负责任、轻率浮躁的人。有嘴没心的近义词口是心非:指口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不同。言不由
雷声大,雨点小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汉语成语“雷声大,雨点小”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该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表面上声势浩大,但实际行动或效果却很小。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言而不信是什么意思
言而不信的读音言而不信的拼音是yán ér bù xìn。言而不信的含义言而不信,指说话却不守信用,形容言行不一,言出而不行。这个成语强调了说话的可信度问题,即一个人的言辞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和认同。言而不信的典故典故一: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献公的宠臣士蔿曾对晋献公说:“君言不信,臣不信也。”意思是君王说话不守信用,臣子也不会相信君王。典故二:古代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以诚实守信而闻名。然而,他的朋友却因为言而无信而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季布告诫朋友要言行一致,否则就会像他一样失去人们的信任。言而不信的近义词空口无凭:指只凭口头言论而无实际证据或事实来证明其真实性。口是心非:指口头上说的
告朔饩羊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告朔饩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该成语原意是在每月初的朔日向神灵献上羊肉,现用来比喻借义行事、名实不符或只说空话不付诸实际行动的行为。文章还指出了错误使用场合和滥用该成语的情况。希望通过本文,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告朔饩羊”这一成语。
有口无行是什么意思
有口无行的读音有口无行,拼音为 yǒu kǒu wú xíng。有口无行的含义“有口无行”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很多,但行动却很少或没有实际行动。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行不一致,只说不做,或者说话过于轻率,而缺乏实际行动的倾向。有口无行的典故“有口无行”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然而,它的出现和运用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言行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们普遍认为言行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而“有口无行”则被用来批评那些只说不做,言行不一的人。有口无行的近义词空言无补:指光说不做,没有实际效果。纸上谈兵:形容只会空谈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实,缺乏实际行动。言过其实:形容说话
徒托空言是什么意思
徒托空言的读音徒托空言的拼音是:tú tuō kōng yán。徒托空言的含义徒托空言,字面意思为只是寄托于空话或空洞的承诺,而不付诸实际行动。它通常用来形容说话人只是空口说白话,没有实际行动或实际成果来证明其所说的话。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而无信、空谈误事的行为。徒托空言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可以想象的是,在古代社会,有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为了取信于人,常常会做出一些空洞的承诺或言辞,而并不真正去实践或执行。久而久之,这种行为被人们所不齿,于是形成了“徒托空言”这个成语。徒托空言的典故出处虽然具体的出处已不可考,但在《史记》等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说法或描述。例如
说嘴郎中是什么意思
说嘴郎中的读音说嘴郎中读音为shuì zuǐ láng zhōng,其中“说”发音为第四声,“嘴”为第三声,“郎中”为轻声。说嘴郎中的含义说嘴郎中,指那些喜欢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好说大话的人。他们常常以自己的口才和言辞为荣,却往往缺乏实际行动和实际能力。说嘴郎中的典故说嘴郎中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医者。在古代,医者常常需要到病人家中看病、治病,其中有些人便借机夸大其词,以自己的医术高超为名,向病人索取重金。这种行为被人们所不齿,于是就形成了“说嘴郎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只说不做、夸夸其谈的人。此外,还有一则典故与说嘴郎中有关。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李郎中的医生,他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但他的口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