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卷甲束兵是一个军事术语,读音为juǎn jiǎ shù bīng。该词语用于形容军队纪律严明、肃静无声的场面或整装待发的情景。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等历史文献,在历史中有许多典故和出处。卷甲束兵的近义词有整装待发、严阵以待、肃静无声等,反义词包括散漫无序、松懈懒散、喧闹嘈杂等。使用卷甲束兵时需注意语境,不适用于非军事场合,应准确表达出其核心含义,即军队的纪律和肃静状态。
卷甲束兵的读音
卷甲束兵的拼音是:juǎn jiǎ shù bīng。
卷甲束兵的含义
卷甲束兵,指将士卒卷甲衔枚、捆束兵器的行为,形容行军时纪律严明、肃静无声的场面。也常用来形容军队整装待发、准备出征的情景。
卷甲束兵的典故
卷甲束兵一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联合进攻郑国,晋军统帅先轸在得知秦军渡河后,下令卷甲束兵,准备迎战。在战斗中,晋军凭借严明的纪律和严密的战术,成功击败了秦军。从此,“卷甲束兵”一词便成为了形容军队整装待发、纪律严明的常用语。
此外,在《史记》等历史文献中也有关于卷甲束兵的记载。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在准备渡河进攻汉军时,也下令卷甲束兵,以示军队的严明和肃静。这些典故和出处都充分展示了卷甲束兵一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卷甲束兵的近义词
- 整装待发:指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 严阵以待:指摆好阵势,严阵以待敌人的到来。
- 肃静无声:形容环境或场合的肃静、安静。
卷甲束兵的反义词
- 散漫无序:形容行动或组织没有秩序、杂乱无章的状态。
- 松懈懒散:形容人或组织缺乏紧张感和积极性,态度松散、不认真。
- 喧闹嘈杂:形容环境或场合的嘈杂、喧闹状态。
卷甲束兵的例句
- 战场上,士兵们卷甲束兵,整装待发,准备迎接敌人的挑战。
-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迅速卷甲束兵,迅速出发前往目的地。
- 军队在行军过程中,始终保持卷甲束兵的纪律和肃静。
- 他一听到警报声,立刻卷甲束兵,准备前往救援现场。
- 比赛前夕,队员们卷甲束兵,全力以赴地准备比赛。
- 部队在执行任务时,必须保持高度的纪律性和严谨的态度,做到卷甲束兵。
- 看到他如此严肃地卷甲束兵,大家也都跟着紧张起来。
- 在军事演习中,士兵们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卷甲束兵,不得有误。
- 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我们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和严谨的态度,做到卷甲束兵。
- 只有保持卷甲束兵的精神状态,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错误用法
错误用法示例:
- 在非军事场合使用“卷甲束兵”,造成语境不当。
解释:卷甲束兵是军事术语,用于描述军队的纪律和肃静状态,不适用于非军事场合。 - 将“卷甲束兵”误用为形容普通人的准备状态。
解释:虽然卷甲束兵有准备、整装的意思,但其主要适用于军队或组织的纪律和秩序,不适用于形容普通人的准备状态。 - 在句子中使用“卷甲束兵”但未表达出其核心含义。
解释:使用“卷甲束兵”时应当表达出其核心含义——军队的纪律和肃静状态,否则会造成语义不清或误解。
你可能感兴趣
衔枚疾走是什么意思
衔枚疾走的读音读音:xián méi jí zǒu拼音注音:/xián méi jí zǒu/衔枚疾走的含义“衔枚疾走”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口中含着东西(枚)迅速行走”。它通常用来形容军队行进时保持肃静、快速行进的情景。这个成语强调了军队的纪律性和行进速度的迅速。衔枚疾走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军事行动中的一种特殊行进方式。在古代战争中,为了保持隐蔽和快速行进,士兵们常常口中衔着一种称为“枚”的东西(通常为竹木制品,形状类似于小棒),以避免行进中发出声音。这种方式被称为“衔枚疾走”,并被广泛运用于古代军事行动中。衔枚疾走的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左传》等古代文献,用以描述军队行进的情景。在
橐甲束兵是什么意思
橐甲束兵的读音橐甲束兵的读音为:tuó jiǎ shù bīng。橐甲束兵的含义橐甲束兵,字面意思为装载铠甲,束紧兵器。它通常用来形容军队整装待发,准备出征的情景。这个成语强调了军队的装备齐全和准备就绪的状态。橐甲束兵的典故橐甲束兵的典故源自古代战争时期,当军队出征时,需要将战甲装入囊中,兵器束紧以便携带和行进。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军队准备出征的场景,也体现了士兵们的决心和斗志。橐甲束兵的近义词整装待发:指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严阵以待:指摆好阵势,等待敌人来犯。秣马厉兵:指磨砺武器,喂饱战马,准备迎战。橐甲束兵的反义词散兵游勇:指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散漫士兵或武装人员。悠闲自在:形容没有紧张
束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束兵秣马的读音束兵秣马,读音为shù bīng mò mǎ。束兵秣马的含义“束兵秣马”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军队在行军前将兵器捆好、喂饱战马的状态,比喻做好战备工作,整装待发。其中,“束兵”指将兵器捆好以备行军之用,“秣马”则是喂饱马匹,使其精力充沛,以便随时出征。束兵秣马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军事活动。在古代战争中,军队在行军前都需要进行一番准备,其中就包括将兵器捆好、喂饱战马等。这个成语就是形容这种准备工作的状态。典故出处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反映了古代军事活动中的一种常见情景。束兵秣马的近义词整装待发:指做好充分准备,等待执行任务。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敌。厉兵秣马
横戈盘马是什么意思
横戈盘马的读音为héng gē pán mǎ。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军队或战士们英勇无畏、整装待发的气势,表示战士们手持武器准备战斗,战马盘旋准备冲锋的场面对。它源于古代战争时期,战士们需要整装待发,随时投入战斗。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整装待发”、“严阵以待”、“雄心壮志”等,反义词包括“垂头丧气”、“畏缩不前”、“苟且偷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用于描述和平或安宁的场景,避免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
悬兵束马是什么意思
悬兵束马的读音读音:xuán bīng shù mǎ标注拼音:xúán/bīng/shù/mǎ悬兵束马的含义“悬兵束马”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将兵器悬挂起来,把马匹拴住,形容军队的纪律严明,不轻易出战或行动。具体含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军队的纪律严明,不轻易发动攻击或行动,也用来形容在特定情况下保持谨慎和冷静的态度。悬兵束马的典故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军队在行军或驻扎时,为了保持纪律和秩序,会将兵器悬挂起来,把马匹拴住,以示军纪严明。这个典故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军队的严谨和纪律性。具体出处:该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代文献中,后来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悬兵束马的近义词
军令如山是什么意思
“军令如山”是一个成语,形容军队中的命令严肃且不可动摇,强调命令的严肃性和不可违逆性。其源于古代军队中的纪律和规定,常用于形容军事行动的严谨和纪律的严明。该成语的拼音为jūn lìng rú shān,近义词包括令行禁止、铁面无私、严丝合缝等,反义词则是漫无目的、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准确理解并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误用或滥用。
秋毫无犯是什么意思
秋毫无犯的读音和含义,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侵犯百姓。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故事。近义词包括秋毫无损、严于律己、守法遵纪等。反义词如肆意妄为、暴行无忌、横行霸道。文章还介绍了秋毫无反的例句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描述严格遵守纪律和规定,尊重他人权利和利益的行为。
刁斗森严是什么意思
刁斗森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iāo dǒu sēn yán,形容军队驻扎时的戒备森严。其来源于古代军队用刁斗传递信息和保持高度警觉的状态。该成语常用于描述防备、警戒严密的场合,如军事、安保等领域。近义词有戒备森严、严阵以待等,反义词有疏忽大意、漫不经心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注意避免误用该成语于非军事场合或误解其含义。
卷甲韬戈是什么意思
卷甲韬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uàn jiǎ tāo gē。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战争结束或停止战斗,军队休整的状态,也常用来形容将领或军队的威武和纪律严明。它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此外,卷甲韬戈的近义词有偃武修文、休兵罢战等,反义词有兵戎相接等。使用卷甲韬戈时需要注意其特定的语境和用法,不应随意用于其他场合或与其他不相关的词语搭配使用。
整甲缮兵是什么意思
整甲缮兵的读音整甲缮兵的读音为:zhěng jiǎ shàn bīng。整甲缮兵的含义整甲缮兵,字面意思为整理盔甲,修缮武器。它通常用来形容整顿军队,使其装备齐全,准备作战的状态。这个成语强调了军事准备的重要性,以及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整甲缮兵的典故整甲缮兵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频繁,军队的装备和纪律对于战争的胜负至关重要。因此,整顿军队,使其装备齐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在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整甲缮兵的记载,例如在某个战役前,统帅下令整顿军队,修缮武器,以备战事。整甲缮兵的近义词整军经武缮甲厉兵厉兵秣马整装待发这些词语都含有整理装备、准备战斗的意思,与整甲缮兵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