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敬老尊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g lǎo zūn xián。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尊敬年长的人以及重视有德行和才能的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故事中。敬老尊贤的近义词包括孝老爱亲、尊年尚齿和崇德尚才等,反义词则是傲慢不逊、轻视长辈和才疏德薄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使用场合、对象和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践行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尊重老年人,重视有德才之士。
敬老尊贤的读音
敬老尊贤的读音为:jìng lǎo zūn xián。
敬老尊贤的含义
敬老尊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尊敬年长的人,重视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它强调了社会应该尊重和关心老年人和有德才之士,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具体来说,“敬老”指的是尊敬和关心老年人,认为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尊贤”则指的是尊重和推崇德才兼备的人,认为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敬老尊贤的典故
敬老尊贤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国,尊老敬贤被视为一种传统美德,被广泛地体现在各种文献和故事中。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论语》中孔子的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段话强调了尊敬长辈、友爱兄弟的重要性,是敬老尊贤的典型体现。
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关于敬老尊贤的故事,如《孟子》中的“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左传》中的“尊贤使能”等,都体现了这一传统美德。
敬老尊贤的近义词
- 孝老爱亲:指孝顺父母、爱护亲人,是敬老尊贤的一种表现。
- 尊年尚齿:指尊重年长的人,与敬老相似。
- 崇德尚才:指推崇道德和才能,与尊贤有相似的含义。
敬老尊贤的反义词
- 傲慢不逊:指态度傲慢、不尊重他人。
- 轻视长辈:指不尊重年长的人,与敬老相反。
- 才疏德薄:指缺乏才能和德行,与尊贤相反。
敬老尊贤的例句
- 在这个村庄里,村民们一直保持着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
- 他总是对长辈恭恭敬敬,是一个典型的敬老尊贤的模范。
- 他的公司非常注重培养人才,对于有才能的员工总是给予尊重和重用,体现了敬老尊贤的精神。
-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对老年人表示尊重和关心,这是敬老尊贤的表现。
- 他的行为举止让人感受到他对长辈的孝顺和尊重,真正做到了敬老尊贤。
- 这家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德才兼备,是一个典型的尊贤的企业。
-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培养他们的敬老尊贤的意识。
- 他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而且对同事和上级都非常尊重,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 这位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智慧,受到了大家的敬重。
- 在社会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践行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
错误用法
错误用法一:使用不当的场合
在一些非正式或轻松的场合使用敬老尊贤这个成语可能会显得过于严肃或不合时宜。例如在朋友间的轻松聊天中,使用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感到拘谨或尴尬。
错误用法二:误用对象
敬老尊贤这个成语应该用于描述对老年人和有德才之士的尊重和关心。然而,有些人可能会误用该成语来形容对其他对象的态度或行为,如对动物或无生命的物体等。这种用法是不恰当的。
错误用法三:与其他成语混淆
有些人可能会将敬老尊贤与其他含义相似的成语混淆使用。例如将“尊敬师长”与“敬老尊贤”混淆使用等。这种混淆使用会导致表达不准确或产生歧义。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表达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
入孝出悌是什么意思
“入孝出悌”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家庭中表现出的孝顺和尊敬长辈的品行。其源于古代中国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该成语包含尊敬父母、友善待人的含义,其典故可追溯至《孝经》等经典文献及历史人物故事。近义词包括孝顺友爱、敬老尊贤、仁爱礼让等,反义词则是不孝不悌、忤逆不道、冷漠无情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是否恰当。
关于家训的诗词
关于家训的诗词(第1篇)关于家训的诗词一、诗词全文《诫子诗》作者:颜之推(唐)原文:吾家训子须知礼,敬老尊贤重品题。勿以小恶弃大善,勿以小过忘大德。读书千遍始通达,立志万重方显奇。家教传承须久远,子孙后代永承之。解析:此诗强调了家训的重要性,告诫子孙要知礼敬老,尊重贤能,不要因为小过而忘记大德,强调了读书和立志的重要性,以及家教传承的久远性。《家训诗》作者:苏轼(宋)原文:家训传世久,子孙宜守之。孝悌为先务,忠信立根基。勤俭持家道,谦和处世宜。书香门第贵,家和万事吉。解析:此诗强调了家训传世的重要性,要求子孙守孝悌、忠信之德,以勤俭持家,谦和处世,并认为书香门第之家和万事吉。二、其他符合主题的
描写孔融的诗词
本文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描写孔融的诗词及其文化内涵。文章列举了多篇描写孔融的诗词,并逐一解析了其中涉及的孔融的形象、事迹、才情和品藻。文章还探讨了孔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事迹和形象在古诗词中的体现。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文章展现了孔融的文学魅力,包括其温文尔雅、品行高尚的形象,以及才情出众、文章盖世的成就。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孔融对后世的影响,其作品和思想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孔融在古诗词中的形象不仅是对其个人的纪念与赞美,更是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与发扬。
关于孝道的诗词
关于孝道的诗词(第1篇)关于孝道的诗词,自古以来便在中华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下面将列举一些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包括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经《孝经》《孝经》虽非诗歌,却是中华孝道文化的经典之作,其文质朴而深刻,是后世诗词创作的源泉。二、诗词全文及解析《孝诗》(作者:王之涣,唐代)天地迢迢山水间,孝道犹似碧云天。孝心常伴人生路,行孝终身志气全。解析:此诗以壮阔的天地为背景,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表达了行孝终身的决心和志气。《孝感》(作者:白居易,唐代)孝子心中存至诚,慈亲膝下得欢情。晨昏定省时时拜,抚此白发日渐生。解析:此诗表达了对孝子真挚感情的赞美和对于时间流转、亲老自居的感伤,充
关于忠孝的诗词
关于忠孝的诗词(第1篇)关于忠孝的诗词及其解析自古以来,忠孝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下是一组关于忠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希望对理解忠孝这一传统美德有所裨益。一、《孝经》作者:先秦儒学典籍《孝经》为儒家经典,内容涵盖孝道的重要性、孝顺的具体行为和规范。此部分并非诗的形式,但却是后世诗文表达忠孝思想的重要依据。二、杜甫《述怀》忠臣事君义气高,孝子奉亲恩爱牢。三军十万争锋镝,一剑千金报国劳。作者:杜甫(唐)此诗表达了忠臣孝子的事迹,强调了忠义与孝道的重要性。诗句中的“三军十万”象征了军队的壮大和力量,而“一剑千金”则表达了对国家忠诚奉献的精神。三、孟浩然《送魏大从军》忠心
关于信义的诗词
关于信义的诗词(第1篇)关于信义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信义篇》作者:佚名(无法确定具体作者)原文:信义重于山,情深似海渊。忠诚贯日月,誓言永不渝。朝代:无法确定具体朝代。解析:这首诗词虽无从确定具体作者与年代,却明确传达了信义的重要性和坚定不移的忠诚情感。此诗通过“重于山”、“情深似海”的对比与强调,表现出信义的至高无上性,且表达出忠诚信义的价值观在个人内心深处的重要性。《赠汪伦》作者: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朝代:唐代解析:此诗以信义为主题,展现了朋友间的真挚感情和情义相扶的价值观念。全诗没有用任何修饰或华丽词藻,但意境深长,通过对
关于孝慈的诗词
关于孝慈的诗词(第1篇)关于孝慈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解析《孝慈诗》作者:佚名孝为德之本,慈乃心之根。父母恩如海,孝子情似金。解析: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孝与慈的重要性。孝是道德的根本,慈是内心的根本。父母之恩如同大海般深广,而孝子的情感则如金子般珍贵。《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表达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同时也体现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与思念之情。《长恨歌》(节选)作者:白居易(唐)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处省略部分内容)……孝感天地长且
描写不孝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不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文化内涵的文章。虽然直接以“不孝”为主题的诗词并不多见,但一些古诗篇目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主题,间接地揭示了不孝行为的悲哀和谴责。文章列举了多篇关于不孝主题的古诗词,探讨了这些诗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并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以及不孝行为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伤害。文章还指出,这些古诗词所传达的深刻情感和道德观念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作用,提醒人们要重视家庭伦理和亲情关系,尊重父母的养育之恩,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加强对不孝行为的谴责和教育。
尊年尚齿是什么意思
尊年尚齿的读音尊年尚齿的读音为:zūn nián shàng chǐ。尊年尚齿的含义尊年尚齿,指尊敬年长者,重视长者的地位和经验。其中,“尊年”表示尊敬年长的人,“尚齿”则表示重视年龄的排序和辈分。这个成语强调了尊重和重视老年人的传统美德。尊年尚齿的典故尊年尚齿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在古代社会,年龄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地位象征,长者被认为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因此,尊年尚齿成为了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礼仪和道德准则。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礼记·大学》等,其中提到了尊老敬贤的思想。尊年尚齿的近义词敬老尊贤崇德尚齿尊贤敬老敬老爱幼这些词语都表达了尊重和重视年长者的意思。尊年尚齿
小学生古诗词关于孝
小学生古诗词关于孝(第1篇)小学生古诗词中的孝道一、古诗全文及解析1. 《游子吟》 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游子吟》是一首颂扬母爱的古诗词。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的情景,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和不舍之情。其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道出了孝顺的道理,即子女应尽孝道,报答母爱之深沉。2. 《拜新年》 黄景仁(明)常恐时光易逝去,独思亲爱在家中。欲知孝子心中意,只望双亲笑颜开。解析: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孝子对父母的思念和希望父母安乐的心愿。诗人以“孝子”自居,表达了希望父母能够因自己的存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