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本文介绍了成语“谨谢不敏”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恭敬地推辞并自谦能力不够,源自《左传》和《论语》中的记载。近义词包括敬谢不敏、辞谢不任等,反义词为欣然接受、勇挑重担等。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同时提醒读者注意其误用情况,如推卸责任和不当使用场合。
谨谢不敏的读音
谨谢不敏的拼音是:jǐn xiè bù mǐn。
谨谢不敏的含义
“谨谢不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表示恭敬地推辞,并说自己能力不够。这个成语的含义源自于古代的谦辞,用来表达自己对于某项任务或职责的谦虚态度,同时也表示自己没有能力胜任。
谨谢不敏的典故
“谨谢不敏”的典故源于《左传·昭公十二年》中的记载。当时,晋国派遣大夫韩宣子前往楚国,向楚王请求援助。然而,楚国的令尹子皮却拒绝了韩宣子的请求,并回答说:“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之民,若何?”韩宣子听了之后,便回答说:“谨谢不敏。”意思是说,自己没有能力胜任这个任务,并且对楚王的拒绝表示了恭敬的谢意。
此外,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谨谢不敏”的典故来自于《论语》中的一句话。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意味着只有真正喜欢某件事情的人才能做好它。因此,“谨谢不敏”也可以被理解为对某项任务或职责的谦虚态度和自我认知,认为只有真正具备能力和兴趣的人才能胜任。
谨谢不敏的近义词
- 敬谢不敏
- 辞谢不任
- 告退推辞
- 谦逊辞让
以上这些词语都与“谨谢不敏”意思相近,都表示恭敬地推辞或谦虚地拒绝某项任务或职责。
谨谢不敏的反义词
- 欣然接受
- 勇挑重担
- 不推辞
- 自信承担
这些反义词与“谨谢不敏”形成对比,表达的是一种积极接受和承担责任的态度。
谨谢不敏的例句
- 当领导委派他一项重要任务时,他谦虚地表示:“谨谢不敏,我恐怕难以胜任。”
- 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所以对于这个任务他只能以“谨谢不敏”来婉拒了。
- 当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大型活动时,他表示自己时间不够充裕,“谨谢不敏”。
- 在面对困难的任务时,他总是以“谨谢不敏”的态度来应对。
- 他知道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经验不足,所以对上级的安排表示了“谨谢不敏”。
- 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因此当面临挑战时总是以“谨谢不敏”来回应。
- 在同事们面前,他总是以“谨谢不敏”的态度来展示自己的谦虚和谦逊。
- 当被问及是否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时,他以“谨谢不敏”来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在团队中,他总是以“谨谢不敏”的态度来避免过多的争执和冲突。
- 在面对困难的选择时,他选择了以“谨谢不敏”来表达自己的谨慎态度。
错误用法示例:
错误用法一:误用为推脱之词
错误例句:他总是用“谨谢不敏”来推卸责任。
解释:这种用法是错误的。“谨谢不敏”应表达的是一种谦虚的态度和自我认知,而不是用来推卸责任的借口。
错误用法二:使用场合不当
错误例句:在轻松愉快的聚会中,他也用“谨谢不敏”来拒绝参与活动。
解释:这种用法也是错误的。“谨谢不敏”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面对重要任务时表达谦虚态度,不适合在轻松愉快的场合中使用。
以上就是关于成语“谨谢不敏”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谦的诗词
关于谦的诗词(第1篇)关于“谦”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谦》原文:谦谦君子,温文尔雅。作人莫当傲,天道有盈亏。作者及朝代:诗经(无法确定具体作者,属周朝)。解析:此诗以“谦谦君子”开头,表达了对谦逊君子的赞美之情。整首诗强调了为人处世不应骄傲自大,因为天道也有盈亏,谦虚是美德的体现。二、左传·晏子辞篇《谦辞》原文:吾闻君子不羞问,闻过则拜。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作者及朝代:左丘明(春秋时期)。解析:此篇中,晏子以谦逊的言辞劝勉世人要虚心向学,勇于改过,尤其是对上位者要有虚心求知的谦卑态度。君子不以为羞辱去请教他人,若听到自己有错,便会虚心认错。这样的谦逊态度即便面临大的困难与挑战也无所畏惧。三、
敬谢不敏是什么意思
敬谢不敏是一个古代成语,读音为jìng xiè bù mǐn。其含义是恭敬地表示无法胜任或不能完成某事,表达对任务或挑战的谦虚和拒绝。敬谢不敏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用于表示下属或臣子对上级的尊重和自己的谦逊态度。近义词包括谦逊推辞、自愧不如和婉言谢绝,反义词为勇往直前、欣然接受和不甘示弱。在用法上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自夸或在与谦逊无关的情境中使用。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敬谢不敏在不同场合下的正确使用方式。
贵人贱己是什么意思
“贵人贱己”是一个成语,意为重视他人而轻视自己,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和自我谦虚的态度。该成语强调了谦逊、尊重他人的品质,并提醒人们保持不骄不躁的态度。其出自古代典籍,被广泛沿用至今。贵人贱己的近义词包括谦虚谨慎、自谦自抑等,反义词则是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等。该成语在使用时需正确理解其含义,避免滥用或误解。正确运用贵人贱己的态度,能够在工作、生活中获得尊重和喜爱。
让三让再是什么意思
"让三让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àng sān ràng zài,源自古代的礼仪故事,表示在特定场合下的连续三次推辞或退让,然后再接受或再次让出,传达出的是一种有礼有节的退让态度,体现了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宽容和谦逊。该成语有历史典故和故事可追溯,其近义词包括谦逊礼让、推辞退让和委婉拒绝,反义词则是蛮横无礼、咄咄逼人和贪婪无度。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不要误解其内涵并正确使用语境。
轻身下气是什么意思
轻身下气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īng shēn xià qì。其含义是以谦虚、恭敬的态度对待他人,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自己的谦虚。该成语源自古代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总以这种态度虚心向他人请教,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轻身下气与古代的礼仪文化有关,强调对长辈、师长和地位高的人的尊重。其近义词包括虚怀若谷、谦逊有礼、恭敬有加,反义词则是傲慢无礼、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该成语用于形容某人的态度温和、谦虚,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但错误用法是形容态度过于卑微或场合使用不当。
作小服低是什么意思
作小服低的读音作小服低的拼音是:zuò xiǎo fú dī。作小服低的含义“作小服低”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形容人做事谨慎、谦逊,不张扬、不傲慢,总是保持低调、顺从的态度。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谦虚、顺从、不张扬的处世态度。作小服低的典故“作小服低”的典故出自于古代的典籍。相传在古代,有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他总是以低调的态度待人接物,不张扬自己的才华和成就。他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表现得非常谨慎和谦逊,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因此,“作小服低”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那些谦虚、低调、不张扬的人。作小服低的近义词低调谦逊谨慎行事恭敬顺从谦虚谨慎作小服低的反义词傲慢自大张扬炫耀轻举妄动狂妄自负作小服低的例句他总
谦恭下士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谦恭下士”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了一个人的态度谦虚恭敬,尊重他人,尤其对待有才能或地位较高的人更为显著。其典故源自古代君子对待学问和人才的态度。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上下文和语境的匹配,避免误用。
谦尊而光是什么意思
“谦尊而光”的读音为qiān zūn ér guāng,含义为地位较低的人虽谦虚但仍能展现内在品质和智慧。这一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强调谦虚、尊重和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其出处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地山谦卦”。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恭敬有礼等,反义词则是傲慢无礼、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等。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避免错误地使用这个成语,真正用于形容那些内心谦虚、尊重他人并散发出内在品质和智慧的人。
洗耳恭听是什么意思
洗耳恭听的读音洗耳恭听的读音为xǐ ěr gōng tīn。洗耳恭听的含义洗耳恭听,字面意思为洗净耳朵,恭敬地倾听。它通常用来形容对别人的言谈非常重视,愿意倾听对方的意见或建议,表现出一种谦虚、恭敬的态度。具体来说,洗耳恭听中的“洗耳”表示对所听内容的重视和尊重,“恭听”则强调了听者的态度——恭敬地、认真地倾听。这个词常用于表达对他人话语的尊重和关注,同时也显示出自己的谦逊和虚心学习的态度。洗耳恭听的典故洗耳恭听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传说。据说在古代,有一位智者叫许由,他非常贤明且谦虚。当他得知有人推荐他担任天下最重要的官职时,他并不想接受,便决定到乡间去隐居。他找到一个地方后,为了表示自己不再过问
跋扈恣睢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跋扈恣睢”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描述人傲慢不驯、放肆无忌、专横暴戾等方面的用法。同时指出该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正确使用,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