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洁身自好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jié shēn zì hào,含义是保持自身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该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与古代隐士及历史人物于谦的故事有关。洁身自好的近义词包括清白无瑕、自爱自重、廉洁奉公等,反义词则为同流合污、卑鄙无耻、贪图享乐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解其含义为不近人情或忽视社会责任。例句中描述了人们以洁身自好的态度赢得尊重和信任,保持高尚品质,不与不良行为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的读音
洁身自好读作:jié shēn zì hào。其中“洁”字的发音为二声,“身”、“自”和“好”均为四声。
洁身自好的含义
洁身自好指的是保持自身的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能够保持自己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标准,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影响,不做出有损自己名誉和形象的行为。
洁身自好的典故
洁身自好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其中有一句话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懂得道义,而小人只看重利益。而洁身自好的典故则与古代的隐士有关。这些隐士为了保持自己的清白和高尚品质,往往选择远离尘世的纷扰和诱惑,过一种清贫而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是洁身自好的体现。
此外,还有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也与洁身自好有关。比如明朝的于谦,他因为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而选择了辞官归隐。他的行为被后人誉为“洁身自好”的典范。
洁身自好的近义词
- 清白无瑕:形容人品清白无污点。
- 自爱自重:指爱护自己,注重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 廉洁奉公:形容人公正廉洁,尽心尽力地为公众服务。
- 守身如玉:指保持自己的节操和品德,不受外界诱惑和影响。
洁身自好的反义词
- 同流合污:指与坏人坏事混在一起,没有原则和立场。
- 卑鄙无耻:形容人的行为非常卑劣,缺乏道德和良心。
- 贪图享乐:指追求个人享受和快乐,不顾及社会和道德责任。
- 玷污名誉:指损害或玷污自己的名誉和形象。
洁身自好的例句
- 他一直保持着洁身自好的态度,从不与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
- 她以洁身自好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 他虽然身处官场,但始终保持洁身自好,不受任何贿赂的诱惑。
- 他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从不参与任何违法乱纪的活动。
- 她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洁身自好。
-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他依然能够保持洁身自好的品质。
- 他的行为举止一直保持着洁身自好的原则,深受大家的敬佩。
- 她选择了一个人独居生活,以保持自己的洁身自好。
- 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公务员,始终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
- 他的文学作品表现了他对洁身自好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错误用法
虽然洁身自好是一个褒义词,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一些错误用法。例如,不能将洁身自好理解为“不近人情”、“不合群”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在保持自己高尚品质的同时,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此外,也不能将洁身自好过度解读为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的行为。在正确的用法中,洁身自好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既关注个人品质的保持,也关注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荷花品质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荷花品质的古诗词的赏析内容。这些古诗词通过描绘荷花的美丽、坚韧、清雅、自守等品质,赞美了荷花的高洁品质和精神魅力。同时,文章也阐述了荷花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以及诗人通过描绘荷花形象和情感表达,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荷花的美丽与品质。
洁身自爱是什么意思
洁身自爱的拼音是jié shēn zì ài,形容一个人保持品德纯洁,不与恶劣环境或行为同流合污,爱惜名誉和身体。这一成语强调个人品德的纯洁性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洁身自爱的人会选择远离世俗纷扰,保持纯洁和尊严,以清廉自律的形象赢得信任和尊重。但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过于孤僻、不合群的行为或过分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
古人描写德行的诗词
古人描写德行的诗词及其解析,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这些诗词赞美了德行的高尚与美好,体现了古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与追求。通过列举的几首诗词,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中展现了德行的重要性,如以物喻人、登高望远、舍弃世俗名利等。同时,这些诗词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对道德品质的向往与追求。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领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关于不孝的诗词
关于不孝的诗词(第1篇)关于不孝的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罕见。这些诗词不仅揭示了社会道德观念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古代对于家庭伦理、亲情关系的重视。以下是我根据您的需求,整理的一些关于不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孝经·谏诤章》汉乐府《长歌行》晋·陶渊明《杂诗》唐·白居易《孝妇吟》宋·王安石《孝道歌》二、诗词全文及解析《孝经·谏诤章》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曾子曰:“若夫慈爱抚育,奉事父母如大人,此孝之大者。不慈不孝,不祥之民也。”解析:此段出自《孝经》,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若不慈不孝,则被视为不祥之人。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
洁身自守是什么意思
洁身自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é shēn zì shǒu。它意味着保持自身清白,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操守。这一成语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一位清官的故事为人们所传颂。洁身自守的近义词包括清白自守、廉洁自律、守身如玉等,反义词有苟且偷生、同流合污、贪赃枉法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的搭配,避免误解其含义。错误用法及注意事项也要留意,避免造成语义上的误解或歧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子来阐释这一成语的用法。
描写不孝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不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文化内涵的文章。虽然直接以“不孝”为主题的诗词并不多见,但一些古诗篇目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主题,间接地揭示了不孝行为的悲哀和谴责。文章列举了多篇关于不孝主题的古诗词,探讨了这些诗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并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以及不孝行为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伤害。文章还指出,这些古诗词所传达的深刻情感和道德观念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作用,提醒人们要重视家庭伦理和亲情关系,尊重父母的养育之恩,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加强对不孝行为的谴责和教育。
泥蟠不滓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泥蟠不滓”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指在污泥中而不被玷污,比喻人能保持清白高洁的品德,不受世俗污染。文章详细解释了其源自《庄子·外物篇》,并介绍了其在典故中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提到了错误用法需要注意的地方。该成语常被用于形容那些始终保持自己初心和道德底线的人。
有关描写自嘲的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自嘲的诗词的本文总结了五篇关于自嘲诗词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自嘲在诗词中的独特魅力。这些诗词涉及古代和现代诗人,通过自嘲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自省与智慧。自嘲不仅是自我调侃,更是一种以幽默、智慧的方式面对世界的态度。文章中的诗词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状态和人生态度,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自嘲也给予我们启示,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困苦与挫折,以智慧的方式化解人生的矛盾与冲突。
描写尚义的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关于描写尚义的诗词的文章,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展现了尚义精神在古诗词中的体现。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尚义的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汇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了尚义精神在古诗词中的璀璨光芒。文章通过引言、正文和启示等部分,带领读者领略了描写尚义的诗词的魅力,并深入解读了尚义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这些诗词以不同的形式和角度,赞美了尚义的精神,传递了道德的力量。尚义精神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新时代的道德指引。通过欣赏这些描写尚义的古诗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文人对道德的追求与向往,也能深刻体会到尚义精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愿我们都能崇尚道义、秉持正义,共同创
贞不绝俗是什么意思
贞不绝俗的读音读音:zhēn bù jué sú拼音注音:zhēn/zhēn(一声),bù(四声),jué(二声),sú(二声)贞不绝俗的含义“贞不绝俗”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在保持贞节的同时,不与世俗的浮华、虚荣相妥协。它强调了个人在面对世俗压力时,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信仰,不随波逐流。贞不绝俗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对女性贞节的重视。在古代社会中,女性被要求保持贞节,即保持婚前的纯洁和婚后的忠诚。而“贞不绝俗”则强调了在保持贞节的同时,女性仍然要面对世俗的眼光和压力,但仍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底线。据传,在古代有一位女子,她非常重视自己的贞节,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世俗的诱惑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