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本文介绍了成语“假途灭虢”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指借道讨伐别国而最终消灭它,比喻以小利为诱饵,引诱敌人上当,然后趁机消灭敌人。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给出了正确的使用语境。
假途灭虢的读音
假途灭虢的读音为:jiǎ tú miè guó,其中“假”读作jiǎ,“途”读作tú,“灭”读作miè,“虢”读作guó。
假途灭虢的含义
假途灭虢,指借道讨伐别国而最终消灭它。假途,即借路或借道;灭虢,则是消灭虢国。这个成语比喻以小利为诱饵,引诱敌人上当,然后趁机消灭敌人。
假途灭虢的典故
假途灭虢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春秋时期,晋国想要消灭虢国,但考虑到虢国与虞国结为盟友,直接进攻可能会遭到虞国的反击。于是晋献公便派使者向虞国借路,说要攻打虢国。虞国国君贪图晋国的利益,借道给晋国。晋国军队最终成功消灭了虢国,但同时也被虞国军队所击败,晋献公只得将掠夺的财物分给虞国以示和解。
假途灭虢的近义词
- 借刀杀人:指利用别人的力量去攻击对方。
- 声东击西:表面上做出一种动作或声音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而实际上却攻击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
- 诱敌深入:通过诱使敌人进入预设的陷阱或包围圈中。
假途灭虢的反义词
- 真诚合作:指双方真诚地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 直截了当:形容说话或做事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
- 诚实守信:指在交往中保持诚实和信用,不欺骗、不背信弃义。
假途灭虢的例句
- 这次军事行动就是假途灭虢之计,我们故意向敌人展示虚假的行动路线,引诱他们进入我们的包围圈。
- 他用假途灭虢的策略成功地将对手引诱到陷阱中,然后一举将其消灭。
- 敌军看似向我们这边移动,其实是在进行假途灭虢的战术,我们一定要小心应对。
- 他的计划看似是借道讨伐其他国家,实则是假途灭虢的策略。
- 他用计谋成功欺骗了对手,使其陷入假途灭虢的陷阱中。
- 这次行动是典型的假途灭虢战术,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 他用假途灭虢之计成功地夺取了敌人的要地。
- 这部小说中的计谋就是以假途灭虢为背景展开的。
- 在古代战争中,常常使用假途灭虢的战术来取得胜利。
- 他的策略虽然看似冒险,但实际上是假途灭虢的妙计。
错误用法
错误用法一:将“假途”误解为“真正的道路”,而忽略了其比喻意义。例如:“他走的是假途,结果迷路了。”这种用法忽略了成语的比喻含义和引申意义。
错误用法二:将“灭虢”误解为“消灭所有国家”,而忽略了其具体指代对象。例如:“他想要用假途灭虢之计来消灭所有国家。”这种用法过于泛化,与成语的本意不符。
错误用法三:在语境中不恰当使用该成语。例如:“他只是说了个笑话来假途灭虢。”这种用法与成语的实际含义不符,因为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军事策略或政治手段。
你可能感兴趣
就虚避实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就虚避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列举了其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和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在战斗或竞争中采取策略,利用敌人空虚之处进行攻击,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体现了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是什么意思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是一个古代军事策略成语,读音为bì qí ruì qì,jī jí duò guī。其含义是善于避开敌人的强劲势头,等到敌人疲惫、松懈、士气低落时再出击。源于古代军事策略,在历史上的许多战役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近义词包括以逸待劳、养精蓄锐、乘虚而入等。反义词为锐不可当、迎头痛击等。使用这一策略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在非军事语境或不恰当场合下使用,或忽略策略和计谋的重要性。军事家、球队教练以及谈判者等均可运用此策略来取得胜利或成功完成任务。
骄兵之计是什么意思
骄兵之计是一种军事策略,通过故意显示自己的强大和轻敌,以诱使敌人犯错或产生轻视心理。它源自古代战争中的策略运用,包括诱敌深入、假痴不癫等手法。骄兵之计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军事著作和历史文献中。同时,也存在一些反义词如谨慎行事、防备周密等。在使用骄兵之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和其他战术策略,避免陷入被动局面。错误的使用可能导致不利后果。文章提供了骄兵之计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及例句等内容。
出敌不意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出敌不意”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内容。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和策略,表示出乎敌人预料的行动或策略。文章还列举了该成语在不同场合的使用示例,并强调了常见错误用法,如用在非战争或竞争场合、误用为贬义词、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用法不当的搭配等。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出敌不意”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诈败佯输是什么意思
诈败佯输的读音诈败佯输的读音为zhà bài yáng shū。诈败佯输的含义“诈败佯输”是一个成语,指假装失败、假装输阵。其中,“诈”表示假装、欺骗,“败”和“输”都表示失败或输掉。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故意显露出失败的样子,以迷惑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诈败佯输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一种策略。在古代战争中,有些将领会故意让敌方认为他们已经取得了胜利,从而放松警惕。而实际上,这只是他们为了取得最终胜利而采取的佯攻战术。这种战术有时被用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或者使敌人陷入错误的判断之中。例如,《三国演义》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诸葛亮就常常使用这种战术来迷惑敌人,取得战争的胜利。诈败佯输的近义词
东声西击是什么意思
东声西击是一种策略或战术,通过声音和方向的巧妙安排来迷惑对方,达到攻击或预期的效果。其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利用声音的传播和人的听觉错觉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近义词有声东击西等,反义词为直来直去或明目张胆。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正确理解并恰当使用,避免误用、滥用和与其他成语混淆。
攻其无备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攻其无备”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指在对方没有防备时进行攻击,强调出其不意、乘虚而入的策略和战术,常用于军事和竞争中。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用法和误用的解释,强调了正确使用语境的重要性。
调虎离山是什么意思
“调虎离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tiáo hǔ lí shān,意为用计谋将对方从安全或有利的位置引诱出来。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兵法中的计策,用来比喻通过某种手段转移对方注意力,使其离开原本的阵地,便于自己采取行动。在商业竞争、谈判、战争等场合中,可以采用“调虎离山”的策略来取得优势。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将其用于不恰当的场合或与原意相悖的情境。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等,反义词有坐以待毙、按兵不动等。
空城计是什么意思
空城计是一种战术策略,读音为kōng chéng jì。其含义是利用虚假手段迷惑敌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源自中国古代战争故事,最为人所知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城池被围时成功运用空城计解围的故事。空城计的近义词有虚张声势、故布疑阵等,反义词有真实无虚、坦诚相待等。使用空城计需要谨慎,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敌人更加警觉或战略失败。空城计在某些场合可能被视为不诚实或欺骗的行为。
攻其不备是什么意思
“攻其不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ōng qí bù bèi,意思是趁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发动攻击。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的策略,表示在敌人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发动攻击或做事情时出其不意地采取行动。它的近义词包括乘其不意、出其不意、突袭和猝不及防等。反义词包括防患未然、有所准备和预料之中。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典故和一些实际的应用场景,同时也提醒读者不要误用该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