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本文介绍了成语“赍粮藉寇”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资助敌人,招来灾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用来形容愚蠢地帮助敌人反而招致灾难的行为。近义词包括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等,反义词有雪中送炭、济困扶危等。文章还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使用和错误用法。
赍粮藉寇的读音
赍粮藉寇的读音为:jī liáng jiè kòu。
赍粮藉寇的含义
赍粮藉寇,意为资助敌人,招来灾祸。其中,“赍”指赠送、资助;“粮”指粮食;“藉”意为凭借、依靠;“寇”则指敌人、入侵者。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如果给敌人提供粮食或其他物资,就等于帮助敌人增强力量,最终可能招致灾难。
赍粮藉寇的典故
该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相传汉初名将韩信在攻打赵国时,赵国的谋士李左车向赵王建议,如果韩信率军进攻,赵国可以派人去韩信的家乡淮阴收集粮食来供应军队。韩信得知此消息后,便向部下说:“赵国此举乃赍粮藉寇之计也。”意思是说赵国此举等于自取灭亡,因为给他们的军队提供粮食就等于资助了敌人。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那些愚蠢的行为,即帮助敌人反而招来灾难。
赍粮藉寇的近义词
- 助纣为虐
- 为虎作伥
- 引狼入室
- 火上浇油
这些词语都表示帮助敌人或做出对自身不利的事情。
赍粮藉寇的反义词
- 雪中送炭
- 济困扶危
- 解衣推食
这些词语都表示在困难时给予帮助或支持,与“赍粮藉寇”的意思相反。
赍粮藉寇的例句
- 他竟然给敌军送去了粮食,简直是赍粮藉寇的行为。
- 我们不能这样做,否则就是赍粮藉寇,自取灭亡。
- 他为了私利而给竞争对手提供帮助,完全是赍粮藉寇的愚蠢行为。
- 这个国家向敌国提供武器和资金,无异于赍粮藉寇。
- 他的行为无异于赍粮藉寇,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 我们必须警惕那些想要赍粮藉寇的人,不能让他们得逞。
- 这种做法完全是赍粮藉寇,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 如果你继续帮助他,那就是在赍粮藉寇。
- 他的计划看起来像是赍粮藉寇,我们必须阻止他。
-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私利而做出赍粮藉寇的事情。
错误用法示例
- 错误地将资源分配给没有实际效益的项目或个人,这可能会被视为赍粮藉寇的行为。
- 在战争中向敌方提供情报或物资援助,这显然是赍粮藉寇的错误做法。
-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了公司的长期利益,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赍粮藉寇的错误用法。
- 在人际关系中,对不值得的人付出过多关注和帮助,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赍粮藉寇的错误用法。
你可能感兴趣
引虎拒狼是什么意思
引虎拒狼的读音引虎拒狼的读音是yǐn hǔ jù láng。引虎拒狼的含义“引虎拒狼”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错误策略,即引来更强大的敌人来对抗原本的敌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有时候为了想要摆脱一个敌人而引来另一个更加强大的敌人,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引虎拒狼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故事。据说,在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是邻国,两国的国君互相争斗不休。有一次,燕国派遣了一个使者去赵国,表示愿意与赵国共同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赵国的国君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就答应了这个提议。但是,当使者离开后,赵国的谋士们却认为这是一个引虎拒狼的计策,因为燕国虽然与赵国结盟,
敌不可假是什么意思
敌不可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í bù kě jiǎ,意味着不能轻易信任敌人,也不能被其表面现象所欺骗。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强调面对敌人时需保持警惕。其典故、近义词及反义词均有明确的表述。在商业交易、战争等场合,需牢记敌不可假的原则,警惕敌人的欺骗和诡计。错误用法包括轻信敌人言论、忽视敌人行为及过于信任他人。因此,在面对敌人或做出决策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思维。
以火救火是什么意思
以火救火的读音以火救火读作 yǐ huǒ jiù huǒ。以火救火的含义以火救火,字面意思为用火来扑灭火势。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困难或问题,结果反而使事情更加严重或复杂。此成语常用来形容处理问题时采取的方法不当,反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以火救火的典故典故一:相传古代有个人家失火,他看到邻居家也有火势,便急忙提水去帮助邻居灭火。然而,他的行为并没有起到任何帮助,反而因为自己的举动使得自己家的火势更加蔓延开来。典故二: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交战,秦国大败赵国后,赵国的相国廉颇想出兵反击秦国。但他的策略被认为是以火救火,因为赵国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而秦国则士气高昂。最终,赵国的反击并未成功,反而损失
固壁清野是什么意思
固壁清野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汇,读音为gù bì qīng yě。它指的是在战争或动乱时期,为了防御敌人或避免被敌人利用,对城郊的房屋、田地等进行清理和加固,以减少敌人的可利用资源。该词汇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如战国时期赵国的防御秦军和三国时期曹操北征乌桓时的措施。固壁清野的近义词包括修缮加固、清理疏散和防御准备等。反义词为无防备和无准备。在战争时期、城市防御战、自然灾害防御等方面都有固壁清野的应用。但需要注意,固壁清野应该专指在战争或动乱时期的防御措施,避免在非适当的场合使用或误解其含义。
敌不可纵是什么意思
敌不可纵是一个成语,意为对敌人不能放任其肆意发展,以避免给自身带来灾难或损失。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该成语强调了对待敌人应警惕和谨慎的态度。其近义词包括放虎归山、养虎自遗和姑息养奸。反义词包括宽大为怀、姑息养德和放任自流。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该原则,避免错误场景如过于警惕友军合作伙伴、对小矛盾过度反应以及忽视实际情况盲目应用。
纵虎归山是什么意思
纵虎归山的读音纵虎归山的拼音是:zòng hǔ guī shān。纵虎归山的含义“纵虎归山”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放虎回到山里。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放走敌人或罪犯,留下后患,就像放虎归山,让它们有了重新肆虐的机会。其中,“纵”表示放任、任由的意思;“虎”在此处象征着危险、敌对的力量;“归山”则象征着回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安全地带。纵虎归山的典故“纵虎归山”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在古代,虎被视为凶猛的野兽,代表着强大的敌对力量。如果放虎归山,就意味着给敌人以机会,让他们重新集结力量,对己方造成威胁。这个成语常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轻易放过敌人或罪犯,以免留下后患。纵虎归山的近义词放虎归山:意思与
剪草除根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剪草除根”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反义词等。该成语比喻彻底消灭敌人或隐患,不留后患,源自古代战争时期的策略。文章还提供了相关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的示例。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飞刍挽粟是什么意思
飞刍挽粟是一个成语,形容军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行动以运送粮草。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表示行动迅速,有迅速的运输之意。该成语含有近义词如急运粮草、急如星火等,反义词如缓慢不前等。使用时应符合其本意,避免用于非军事或非紧急场景中的物资运输,以及滥用该成语。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况下飞刍挽粟的应用。
放虎归山是什么意思
放虎归山是一个成语,意为将潜在的危险或敌人放回原本的环境,留下后患。其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故事,警告人们不要轻易放过敌人或潜在威胁。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养虎遗患、纵虎归山等,反义词包括斩草除根、除恶务尽等。使用时应谨慎,避免误用为中性表达或在非战争或非危险情境中使用。错误使用会导致意义不符合成语的警示和寓意。
斩尽杀绝是什么意思
斩尽杀绝的读音读音:zhǎn jìn shā jué标注拼音:zhǎn(第三声),jìn(第四声),shā(第一声),jué(第二声)斩尽杀绝的含义斩尽杀绝,字面意思为将所有的敌人或障碍物全部斩杀消灭,不留任何活口或余地。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敌人或对手的彻底消灭,不留任何后患。具体来说,它表达了极端的暴力和残酷,以及彻底消灭对手的决心和行动。斩尽杀绝的典故斩尽杀绝一词源于古代战争和暴力行为。在古代,战争中常常有对敌人的大规模屠杀,以示威震和彻底消灭敌人。此外,一些历史事件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暴行,如大规模的屠城、屠村等行为,都为这一成语的形成提供了背景。然而,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并不容易考证,因为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