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抱瓮灌园是一个成语,意为亲自担任园丁,形容安于拙业、勤于劳动、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出自《庄子·外物》篇中的典故。抱瓮灌园也可指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其近义词包括勤勤恳恳、自给自足和安于拙业,反义词为游手好闲、贪图享乐和不劳而获。该成语在描述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时应当注意适用语境,避免误用和不当使用。
抱瓮灌园的读音
抱瓮灌园的读音为:bào wèng guàn yuán。
抱瓮灌园的含义
抱瓮灌园是一个成语,意为亲自担任园丁,负责灌溉菜圃,形容安于拙业,勤于劳动,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
抱瓮灌园的典故
该成语出自《庄子·外物》篇。故事中,有一个叫东郭的人,他抱着一个瓦瓮在菜园里浇水,人们问他为什么自己不雇人做这件事,东郭回答说:“我之所以自己抱瓮浇水,是因为我享受这种田园生活的乐趣。” 这个典故就逐渐形成了“抱瓮灌园”这个成语。
典故中还提到,东郭的这种行为也体现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他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不依赖他人的帮助。这种精神被后人所传颂,成为一种勤劳自足、安于拙业的生活态度的象征。
抱瓮灌园的近义词
- 勤勤恳恳 – 形容工作努力、勤奋。
- 自给自足 – 形容生活能够自给自足,不依赖他人。
- 安于拙业 – 指安心于自己的职业或工作,不追求高官厚禄或名利。
抱瓮灌园的反义词
- 游手好闲 – 形容人懒散、无所事事的样子。
- 贪图享乐 – 形容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娱乐。
- 不劳而获 – 指不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收获或利益。
抱瓮灌园的例句
- 他每天都会去菜园里抱瓮灌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 这位老农夫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坚持抱瓮灌园,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
- 他不喜欢城市的喧嚣,更喜欢回到家乡抱瓮灌园,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
- 他抱着瓦瓮在菜地里浇水,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告诉我们他是在享受着抱瓮灌园的乐趣。
- 他虽然收入不高,但通过抱瓮灌园的方式,却能自给自足地生活下去。
- 抱瓮灌园的生活方式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能够像他一样安于拙业、抱瓮灌园的人已经不多了。
- 他每天都会早早地起床去菜地抱瓮灌园,然后回来做早餐,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仍然保持着抱瓮灌园的生活态度,让人敬佩不已。
- 他虽然身处繁华的都市中,但内心却向往着抱瓮灌园的生活方式。
抱瓮灌园的错误用法
尽管“抱瓮灌园”是一个褒义词组,但在某些语境下可能会被误用或不当使用。例如:
- 用于形容某人懒散、不务正业的状态,如:“他每天只知道抱瓮灌园,其他什么都不干。”这种用法与成语本意相悖。
- 在描述非农业劳动或非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时使用该成语,如:“他每天在公司上班,并不是在抱瓮灌园。”这种用法并不符合成语的原始含义。
- 将“抱瓮灌园”与贬义词组搭配使用,如:“他虽然表面上在抱瓮灌园,实际上却是在逃避现实。”这种用法可能会使成语原本的积极意义被削弱。
在正确使用“抱瓮灌园”这个成语时,应该注意其原始含义和适用语境,避免误用和不当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
凿饮耕食是什么意思
凿饮耕食的读音凿饮耕食,读音为záo yǐn gēng shí。凿饮耕食的含义“凿饮耕食”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古代农民在艰苦环境下自力更生,通过开凿水源、耕种土地来获取生活所需的食物和饮水。这个成语强调了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精神。具体来说,这个成语中的“凿饮”指的是开凿水源以获取饮用水,“耕食”则指的是通过耕种土地来获取食物。这个成语表达了古代农民在缺乏水源和土地的情况下,仍然要努力生活、自给自足的坚韧精神。凿饮耕食的典故“凿饮耕食”的典故源自古代农民的艰苦生活。在古代,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资源的匮乏,农民们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获取生活所需。他们常常需要开凿水源以获取饮用水,同时也要耕种
描写麻衣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麻衣的诗词及其文化内涵的文章。文章通过引用不同诗人创作的诗词,描绘了麻衣的纯净、朴素、轻盈和自然之美。同时,文章还深入解读了麻衣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包括代表朴素、清贫、高洁品质以及与自然、道家思想的联系。通过欣赏这些描绘麻衣的诗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感受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描写农耕的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农耕的诗词的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农耕的诗词的内容及其解析。这些诗词分别描绘了农耕生活的不同方面,包括春耕、劳作、丰收、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农耕的哲理和智慧。文章通过引用不同诗人的作品,展示了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农耕生活的样子,更加珍惜和发扬农耕文化的传统美德。这些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描写挖苦菜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挖苦菜的诗词及其解析。虽然直接描写挖苦菜的诗词不多,但可以从描绘田园生活、劳动场景的诗篇中,寻找到与挖苦菜相关的意象和情景。文章选取了五篇不重复的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挖苦菜的情景,包括春日挖野菜、山野拾趣、田野间的欢歌等。这些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让我们对古代农村生活和劳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与意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描写下井的古诗词
本文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描写下井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生动描绘了矿工们下井作业的艰辛与不易。文章逐一解读了几首与下井主题相关的古诗词,展现了矿工们为民生而付出的辛勤劳动和艰辛。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让我们感受到劳动者的坚韧和勤劳精神。文章还提到应该关注劳动者的生活与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让他们的努力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这些描写下井的古诗词,让我们铭记为生活而努力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关注他们的生活与工作,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描写兴厂的诗词
本文描述了在中国古诗词中对兴厂的描写和感悟。虽然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工厂,但可以从一些描绘劳动、生产、农业等主题的诗篇中寻找到与兴厂相关的意象和意境。文章列举了多篇描写兴厂的诗词,从机器轰鸣、工厂繁荣、工人勤劳等角度展现了兴厂之美。同时,也强调了兴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章感悟到兴厂之韵是那种豪情壮志与勤劳努力精神的结合,应该以此为动力推动工业发展,并注重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兴厂之诗是一种独特的美丽,蕴含着豪情壮志与勤劳努力的精神,也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
倚草附木是什么意思
倚草附木的读音读音:yǐ cǎo fù mù标注拼音:yǐ-cǎo-fù-mù倚草附木的含义"倚草附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依赖或攀附他人或物以获得成功或生存。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没有自己的独立能力,而是依靠其他事物来生存或发展。倚草附木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年轻人,他原本没有自己的实力和资源,但却善于攀附权贵和富人,依靠他们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财富。这种行为被人们讥讽为“倚草附木”。另一个典故是关于一棵小树苗,它生长在一块大石头旁边,依靠着石头的庇护而得以生存。这个故事也表达了“倚草附木”的含义,即弱小的事物需要依靠强大的事物来生存。倚草附木的近
枕石漱流是什么意思
枕石漱流的读音读音:zhěn shí shù liú拼音注音:zhěn/第三声 shí/第二声 shù/第四声 liú/第二声枕石漱流的含义“枕石漱流”是一个古老的成语,字面意思为以石头为枕,以流水漱口。它通常用来形容隐居生活或追求清静无为的境界,也用来形容人节俭清苦的生活。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赞美那些不追求物质享受,而追求精神满足的人。枕石漱流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古代的隐士往往选择远离尘嚣,以自然为伴,以石头为枕,以流水漱口,过一种简朴清苦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因此,“枕石漱流”这个成语便用来形容这种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典故一据传,古代有一位隐士,他以山间
橡饭菁羹是什么意思
橡饭菁羹的读音橡饭菁羹的读音为:xiàng fàn jīng gōng。其中,xiàng是四声,fàn是四声,jīng是一声,gōng是一声。橡饭菁羹的含义橡饭菁羹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生活清苦,或者指人生活简朴、节俭。其中,“橡饭”指的是用橡子做的饭,“菁羹”指的是用菜叶做的汤。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食物简单、粗糙,生活简朴。橡饭菁羹的典故橡饭菁羹的典故最早出自于《晋书·王祥传》。相传,王祥的继母朱氏对他不好,经常虐待他。然而,王祥却一直保持着清苦的生活,每天只吃橡子做的饭和菜叶做的汤。后来,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提拔。从此以后,橡饭菁羹成为了形容人生活简朴、节俭的成语。此外,
食租衣税是什么意思
食租衣税的读音读音:shí zū yī shuì拼音注音:shí zū yī shuì食租衣税的含义“食租衣税”是一个成语,指依靠征收赋税过活。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官员或地主不劳而获,只靠收取租税来维持生活或增加财富。食租衣税的典故该成语典故出自《汉书·食货志》,描述了古代社会中的税收制度以及一些官吏依靠收取租税过活的情形。在古代社会,税收是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而一些地方官吏则通过收取过高的租税来中饱私囊,过上了不劳而获的生活。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这种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食租衣税的出处“食租衣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等古代文献中,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常见现象。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税收制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