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抱瓮出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o wèng chū guàn,形容做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过于执着。典故出自《庄子·外物》篇,指老农夫不知变通仍用古法灌溉。抱瓮出灌的近义词有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等,反义词有通达权变、灵活变通等。该成语错误用法是形容某人勤劳或形容优点,正确的用法是描述某人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行为。
抱瓮出灌的读音
抱瓮出灌的读音为:bào wèng chū guàn。
抱瓮出灌的含义
抱瓮出灌,字面意思为抱着水瓮去灌溉。它形容做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者形容做事过于执着、不知变通。
抱瓮出灌的典故
抱瓮出灌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篇。故事中,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楚国见到一位老农夫在灌溉田地时,依然使用古法,抱着水瓮一勺一勺地灌溉。孔子见状,便问老农夫为何不采用更高效的灌溉方式,老农夫回答说:“吾闻之也,以管窥天,以瓮灌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只知道用旧有的方法去灌溉田地,而不知道变通。
此外,还有另一个典故也与抱瓮出灌相关。据传,春秋时期鲁国的鲁班曾发明了水井的灌溉工具——辘轳,但有人却依然坚持使用抱瓮灌溉的方式。这被视为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典型例子。
抱瓮出灌的近义词
- 墨守成规
- 固步自封
- 不知变通
- 守旧不变
抱瓮出灌的反义词
- 通达权变
- 灵活变通
- 随机应变
- 勇于创新
抱瓮出灌的例句
- 他依然坚持使用旧有的方法处理问题,就像抱瓮出灌一样,不知变通。
-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像抱瓮出灌那样墨守成规。
- 他总是用老一套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抱瓮出灌的态度让人感到无奈。
- 他之所以一直未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总是抱瓮出灌,不肯尝试新的方法。
-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勇于尝试新的方法,不要像抱瓮出灌一样守旧不变。
- 他的思想过于保守,总是抱瓮出灌地坚持自己的看法。
- 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时,我们不能像抱瓮出灌一样固步自封。
-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需要的是灵活变通的态度,而不是抱瓮出灌的固执。
- 他的工作方式过于死板,就像抱瓮出灌一样不知变通。
- 我们应该学会适应变化,不要像抱瓮出灌那样守着旧有的观念不放。
抱瓮出灌的错误用法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将“抱瓮出灌”这个成语误用为形容某人非常勤劳、不辞辛劳地工作或做某事。这是对成语含义的误解和误用。正确的用法是形容做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过于执着。例如,在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时,如果只顾着沿用旧有的方法去解决,而不知道灵活变通或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就可以说是在“抱瓮出灌”。此外,在形容某些人或事物时,如果使用“抱瓮出灌”这个成语来形容其优点或积极的特质也是错误的用法。
你可能感兴趣
泥古拘方是什么意思
泥古拘方的拼音是nì gǔ jū fāng,意为拘守于古代的成规或固定的方法,不知变通。出自《庄子·天下篇》,用以形容人墨守成规,不肯变通。其近义词包括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等,反义词则为通权达变、随机应变等。错误用法是在追求创新和变革的环境中仍坚持旧方法和规则,或过于固执己见。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或处理问题时,不应泥古拘方,需灵活变通。
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
郑人买履的读音读音:zhèng rén mǎi lǚ拼音注音:zhèng rén mǎi lǚ郑人买履的含义含义:这个成语出自古代的寓言故事,形容过于拘泥于教条、固执己见、不思变通的行为。它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不能只按照书本上的知识或别人的经验行事,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解释:郑人买履是指古代一个郑国人买鞋子的故事。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放在座位上,准备去集市买鞋。但当他到了集市后,却忘记了带尺寸,于是他坚持按照尺寸来买鞋,而不考虑自己的脚是否合适。最终他空手而归,因为他过于拘泥于教条而失去了灵活性。郑人买履的典故典故:相传在古代的郑国,有一个郑国人想买一双鞋子。他先在家里量好
胶柱鼓瑟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胶柱鼓瑟”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比喻拘泥于成规旧法,不知变通。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用于形容音乐演奏技巧高超、用于自嘲或调侃他人缺乏灵活性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同时,文章强调了在学习、工作等方面,不能墨守成规,而应该学会灵活变通。
面壁磨砖是什么意思
“面壁磨砖”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方法笨拙、效率低下或不知变通。其拼音为miàn bì mó zhuān。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劳动场景,形容面对墙壁磨砖的愚蠢行为,告诫人们要善于变通。其近义词包括墨守成规、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反义词则是灵活变通、随机应变和创新求变。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如误用为褒义和不当使用场合等。通过了解这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画疆墨守是什么意思
画疆墨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à jiāng mò shǒu。这个成语的含义是用线条勾勒出疆界,用墨色守住界限,常用来形容人墨守成规,过于拘泥于旧有的规则和传统,缺乏创新和变通。它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战争时期。画疆墨守的近义词包括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等。反义词包括勇于创新、灵活变通、开拓进取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适用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文章还提供了关于画疆墨守的错误用法示例。
画地刻木是什么意思
画地刻木的读音为huà dì kè mù,形容做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其典故源自古代一位严谨的官员在处理事情时过于刻板的方式。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从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描述。近义词包括呆板固执、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等。反义词则是灵活变通、随机应变、创新变革等。使用画地刻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和场合不当的情况,如用在艺术创作或文学创作中,或在非正式场合使用。
榆木脑袋是什么意思
榆木脑袋的读音榆木脑袋的拼音为yú mù nǎo dài。榆木脑袋的含义"榆木脑袋"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固执、迟钝、不易开窍,就像榆木制成的脑袋一样硬邦邦,不易思考或接受新事物。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思想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变通能力的人。榆木脑袋的典故"榆木脑袋"这个成语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用法。在古代,榆木常被用来制作家具或建筑用材,因其质地坚硬,不易变形。人们便用"榆木脑袋"来形容那些思维僵化、不易改变的人。榆木脑袋的近义词顽固不化:形容人的思想固执,不愿改变。冥顽不灵:形容人愚昧无知,不开窍。死脑筋:形容人思维僵化,缺乏变通能力。墨守成规:指思想守
面墙而立是什么意思
面墙而立的拼音是miàn qiáng ér lì。这个成语的含义是面对墙壁站立,表示自省或固执不知变通。其典故源于古代儒家教育的修行方式,用于形容面对困难或问题时,过于固执己见,不思变通。近义词包括固执己见、执迷不悟等,反义词为灵活变通、随机应变等。使用时应避免带有贬低或指责的意味,并注意语境和场合。正确的做法应客观地分析问题并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毁方投圆是什么意思
毁方投圆是一个成语,意指在保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变通,适应环境。典故源于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方”与“圆”的对比,强调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方式应对。毁方投圆的近义词包括随方就圆、随机应变等,反义词为固执己见、墨守成规等。错误用法包括滥用、与墨守成规混淆及使用场合不当。在职场等环境中,需要学会毁方投圆以更好地适应变化。
郑人实履是什么意思
郑人实履的读音读音:zhèng rén shí lǚ标注拼音:zhèng-rén-shí-lǚ郑人实履的含义“郑人实履”是一个成语,源自于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该成语用来形容做事过于执着、呆板,不知变通。其字面意思是说,郑国人用实际行动来履行(或执行)某件事情,但往往因为过于拘泥于形式或规则而显得笨拙或迂腐。郑人实履的典故典故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事中,郑国一个人在过河时,看到自己没有鞋子,便用木屐(一种木制鞋)的带子将一块石头系在脚上,以填补没有鞋子的空缺。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而是过于执着于“鞋子”的概念,不懂得变通。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形容那些过于拘泥于形式、不知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