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本文介绍了汉字“綮”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有qìng和qǐ两个读音,其部首为“糸”。在文章中详细解析了綮的含义,包括筋骨结合处、古代作为通行用的木制符信等。此外,还介绍了綮的详细笔顺,并组词举例,如“肯綮”、“綮戟”等。
綮的拼音
綮的部首
糸
綮的笔顺
丶,𠃍,一,丿,丿,一,丿,㇏,𠃋,𠃋,丶,亅,丿,丶
点,横折,横,撇,撇,横,撇,捺,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綮的含义
[ qìng ]
筋骨结合处。参见〔肯綮〕
[ qǐ ]
同“棨”,古代作通行用的一种木制的符信。又称“传”
綮的详细解析
[ qìng ]
筋骨结合处。参见〔肯綮〕
[ qǐ ]
同“棨”,古代作通行用的一种木制的符信。又称“传”
綮 [qìng]
——“肯綮”(kěnqìng):
筋肉结节处
喻事物的关键
另见 qǐ
名词 筋骨接合处。
《集韵.去声.径韵》:「綮,肯綮,筋肉结处也。」《庄子.养生主》:「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綮 [qǐ]
〈名〉
细密的缯帛
綮,致缯也。——《说文》。段玉裁注:“凡细腻曰致。”
戟衣。綮戟,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仪仗。也作“棨”
如今百脚旗用以前导者,即有衣之戟谓之棨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另见 qìng
名词 细致的丝织品。《说文解字.糸部》:「綮,致缯也。」清.段玉裁.注:「凡细腻曰致,今之致字也。」
名词 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仪仗,即上覆有赤黑色的缯衣套子。通「棨」。 【组词】:「綮戟」。
你可能感兴趣
棨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棨”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含义为古代官吏出行时用来证明身份的东西,类似木制符信。文章详细解析了棨的不同含义,如作为通行凭证的符信、仪仗用的棨戟等。
扭拼音
本文介绍了扭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扭有多重含义,包括掉转、拧伤、揪住不放、身体摆动等动作,也有歪曲、生硬编造等含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扭的争议和不同的使用情境,如争执、违拗等。
殳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殳”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其含义。殳是一种古代兵器,多用竹或木制成,有棱无刃,也可用作姓氏。文章还详细解析了殳的字形演变、字义及在秦书八体中的表现形式,并介绍了与殳相关的词语如殳仗、殳书、殳虫等。
驺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驺”的拼音、部首、笔顺,并详细解析了其含义。驺指的是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也可作为姓氏。文章还介绍了驺的不同释义,如骑士、侍从等。
骸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骸”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解析。骸骨指四肢的骨头,也可借指身体或遗留下来的尸骨。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骸在古文中的应用及其多种含义,如形容身体残缺或病态等。
瘿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瘿”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含义。瘿是机体组织受病原刺激后的局部增生,一般为囊状物,俗称瘿袋。中医指脖子前的一种囊状瘤子,主要由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症。此外,瘿还可以指颈部的肿块、虫瘿、树木的隆起等。
筤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筤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含义。筤指的是古代车盖的竹骨架,幼竹以及一种青色的称呼。此外,筤还可以指代古代一种仪仗,即华盖。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筤作为车后用竹子编成的篷盖以及初生的嫩竹的含义。《广韵》中也有对筤的相关解释。
倡怎么读
本文提供了关于“倡”字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详细解析以及组词等内容。倡字读作chàng或chāng,部首为亻,笔顺包括多个笔画。其含义包括发起、领导,也可指代唱歌的艺人或表演歌舞的人。文章还详细解析了倡字的动词和名词用法,并提供了多个组词,如倡导、提倡等。另外,还介绍了倡字的通假字及其含义。本文详细解析了“倡”字的读音、部首、笔顺、含义、用法以及相关词汇。倡字有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可以表示发起、领导,也可以指代唱歌的艺人或表演歌舞的人。文章内容丰富,便于读者了解和理解“倡”字的相关知识和含义。
闪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闪”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包括闪避、身体猛然晃动、因动作过猛导致的疼痛、突然出现、闪耀等动词含义,以及作为名词的天空电光、闪族和挫折等意思。文章还涉及了闪作为姓氏的用法。
簿怎么读
直接给出文章的这篇文章详细解释了簿字的含义和用法。簿字用作名词时,表示书写或登记事物的册子,如帐簿、笔记簿等;也可指文状、状子。另外,簿还有养蚕器具和帘子的含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簿字的组词和古籍中的用法。摘要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方便读者快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