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耗”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其中包括了减损、消耗、拖延时间、音信等不同的含义。同时,也提供了关于耗的方言称呼,如老鼠称为“耗子”,以及耗在不同动作和形容词中的含义,如损失、受损失、耗费等。文章还涉及耗在古文中的用法,包括损耗、减少、拖延等含义。
耗的拼音
耗的部首
耒
耗的笔顺
一,一,一,丨,丿,丶,丿,一,一,乚
横,横,横,竖,撇,点,撇,横,横,竖弯钩
耗的含义
减损,消耗:损~。油~。他们谈了一晚上,把灯里的油都~干了。
拖延:~时间。
音信(现多指坏的):噩(è)~。
耗的详细解析
减损,消耗:损~。油~。他们谈了一晚上,把灯里的油都~干了。
拖延:~时间。
音信(现多指坏的):噩(è)~。
耗 [hào]
〈名〉
(形声。从耒(lěi),毛声。本义:一种稻子)
消息;音信
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李商隐《即日》
又如:耗音(音耗,音信,消息);耗问(消息;音信);耗息(消息);恶耗,凶耗
方言称老鼠为“耗子”。也简称“耗”。
如:耗耗(方言。老鼠);耗爆(老鼠偷吃东西的声音)
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损耗为名,在正额外例有附加部分,称“耗”
〈动〉
假借为“消”。亏损;消耗
耗,消也。——《苍颉篇》
永尝敢以耗气也。——《庄子·达生》。司马注:“损也。”
改煎金锡则不耗。——《考工记·函人为量》
耗,减也。——《广雅·释诂二》
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韩非子·孤愤》
夫美下而耗上,妨义之本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又如:耗荡(消耗毁坏);耗米(历代从水道转运米粮,每担在正额外另加数斗米,作为沿途耗损之用;对定额所收的正米而言,称之为耗米);耗失(减少,损失);耗力(耗费力气、力量)
损失,受损失;耗费
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史记·李斯列传》
又如:耗敝(耗费损害);耗蠹(耗费损害);耗燥(枯竭)
〈方〉∶拖延 。
如:别耗着了;耗时间;耗误(耽误);耗磨(消磨)
铲除 。
如:耗稻(方言。锄去稻田的杂草)
〈形〉
歉收
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礼记·王制》
土壤瘠薄
耗土之人丑。——《大戴礼记·易本命》。注:“疏薄之地。”
又如:耗土(瘠薄的土地)
空虚
耗,虚也。——《玉篇》
多而乱曰耗。——《荀子·脩身》。注:“虚竭也。凡物多而易尽曰耗。”
零落
秋行夏令,华;行春令,荣;行冬令,耗。——《淮南子》。高诱注:“耗,零落也。”
你可能感兴趣
鱼传尺素是什么意思
鱼传尺素的读音读音:yú chuán chǐ sù鱼传尺素的含义“鱼传尺素”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的鱼传书信的传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传递书信或信息,表达思念之情。其中,“鱼”在这里并不是指真实的鱼,而是代指书信;“尺素”则是指一尺长的白绢,常用来代指书信。鱼传尺素的典故典故源于古代的鱼传书信的习俗。相传在古代,人们常常将书信系在鱼身上,然后放回水中,让鱼游到收信人的地方。这种传递书信的方式被认为是一种浪漫而富有诗意的方式,因此,“鱼传尺素”便成为了表达书信传递、传递思念之情的成语。鱼传尺素的近义词鸿雁传书:指利用大雁传递书信的方式,与“鱼传尺素”意思相近。音信杳然:形容音讯全无,与“鱼传尺素”表
双凫一雁是什么意思
双凫一雁的读音双凫一雁的读音为:shuāng fú yī yàn。双凫一雁的含义“双凫一雁”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传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比喻人远行他乡,音信难通,或者比喻人迹罕至,音讯稀少。其中,“凫”是水鸟名,即“野鸭”;“雁”则是候鸟名,常用来比喻远行或书信。双凫一雁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汉书·终军传》。汉朝时期,终军出使南越国(今广东、广西一带),他离开京城时,人们传说他乘坐的是双凫(两只野鸭)所化的车马,而他的书信则像一只大雁一样传递着消息。后来,人们就用“双凫一雁”来比喻人远行他乡或音信难通。此外,还有另一个典故与“双凫一雁”有关。据《世说新语》记载,晋朝时期,有一位官员的妻子写信
鱼沉雁落是什么意思
鱼沉雁落的读音鱼沉雁落读音为 yú chén yàn luò。鱼沉雁落的含义“鱼沉雁落”这个成语形容的是极度凄凉悲伤的景象或心境。它来源于“鱼沉”和“雁落”两个典故。鱼沉象征着思念的人远去,音信全无;而雁落则常用来比喻离别之苦。所以,鱼沉雁落整体上表达了对于远去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联系到的惆怅之情。鱼沉雁落的典故鱼沉在古代,鱼常常被用来象征书信或音信。如“鱼传尺素”就是传递书信的意思。因此,“鱼沉”常常用来比喻书信的消失或音信的断绝,象征着远方的亲人或恋人失去联系,无法得知其消息。雁落雁是一种候鸟,每年秋冬之际会飞往南方过冬,春天则北归。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观察大雁的飞行来预测季节的变化和远行
鱼沉雁杳是什么意思
鱼沉雁杳的读音鱼沉雁杳的读音为yú chén yàn yǎo。鱼沉雁杳的含义“鱼沉雁杳”是一个成语,形容音信全无的境况。其中,“鱼沉”指的是鱼不见踪影,暗指书信无法送达;“雁杳”则是指大雁远去无踪,暗喻音讯全无。整个成语用来形容音信断绝,难以联系的情况。鱼沉雁杳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通信方式。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鱼传尺素(即书信)和雁足传书(大雁传递信息)来互通音信。然而,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如路途遥远、战乱阻隔等,书信无法送达,大雁也难以飞回,便形成了“鱼沉雁杳”的局面。典故一:相传古代有一位女子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但是音信全无。她便写下书信系在鱼背上,希望鱼能将书信带到丈夫手中。然而,鱼沉入
陇头音信是什么意思
“陇头音信”是一个源自古代的词汇,用来描述来自遥远地方的信息或消息。其含义常用来形容远方亲朋好友的音信,与古代的边疆和邮驿系统有关。该词近义词包括远信、边音、音讯等,反义词可理解为近旁消息或本地信息。使用“陇头音信”时需注意场合,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并理解其背后蕴含的珍贵和深意。错误用法包括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以及对字面意义的误解。
衡阳雁断是什么意思
衡阳雁断的读音为héng yáng yàn duàn。该成语源于古代传说,形容南飞的雁到了衡阳就停止,常用来比喻离别之情。典故最早可追溯到《楚辞·九辩》。衡阳雁断的近义词如音信杳然,反义词如音讯频传。文章还提到了错误使用示例,如误用为其他含义相近的成语或与其他词语混淆搭配。正确用法是在句子中作为一个完整的成语来使用,表达离别或无法联系的情境。
鸿稀鳞绝是什么意思
鸿稀鳞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óng xī lín jué,含义是比喻音信断绝,极少联系。典故源于古代通讯方式的不稳定,最早出自于《诗经》等文学作品。该成语的近义词有音信杳然、消息全无等,反义词有音信频繁、常有联系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恰当运用,避免错误用法。例句展示了正确和错误用法示例,提醒注意使用语境和避免混用其他表示断绝联系的词语。
杳无消息是什么意思
杳无消息的读音杳无消息的拼音为yǎo wú xiāo xī。杳无消息的含义杳无消息,指一点音信也没有,形容失去某人的消息或某事物的下落不明。其中,“杳”表示深远、不可知,“无”表示没有,“消息”则指音信、动静。杳无消息的典故杳无消息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它的使用背景往往与古代的通讯不便有关,人们因无法及时得知亲朋好友的消息而感到焦虑和担忧。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和通讯的不便,人们往往因为一时的离别而难以再相见,因此“杳无消息”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离别后的音信全无。杳无消息的近义词音讯全无渺无音信寂无音信杳然无声消息全无这些成语都表示音信全无的意思。杳无消息的反义词音讯频传消息灵通捷报频
信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信”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详细含义和组词。信的含义包括书面文件传达、诚实不欺、凭证凭据等。文章还探讨了信的来源和演变,包括其作为动词的“伸直、舒展”和“陈述表白”的含义。此外,本文还列举了与信相关的词组,如书信、平信、挂号信等,并对信的各种用法进行了详细解释。
鸿断鱼沉是什么意思
鸿断鱼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óng duàn yú chén,用来形容信息、消息等失去联系,无法得知其下落或结果。它出自《庄子·外物》,比喻事物消失或失去联系。鸿断鱼沉的近义词有音信杳然、消息全无、杳无音信等。反义词有音讯频传、消息灵通、捷报频传等。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