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羽的诗词(第1篇)
关于羽的诗词
一、诗经·大雅·文王之什
原文:
羽翼垂垂,翱翔于天。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解析:此句以羽翼为喻,形容了某种力量或威仪的壮丽景象。在古代诗词中,常以“羽翼”象征着辅佐、支持的力量。
二、杜甫《望岳》
原文:
西岳峥嵘何壮哉,
轩辕历历在云台。
羽林将军守天阙,
日月照耀有光辉。
作者:杜甫
朝代:唐
解析:此诗中,“羽林将军”指的是护卫皇家的禁军将领,体现了诗人的崇敬之情。
三、李煜《乌夜啼》
原文: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满空堂。
蛛网挂檐愁未织,鸟巢衔羽夜初长。
作者:李煜
朝代:南唐
解析:此诗中“鸟巢衔羽夜初长”一句,以鸟巢中的羽毛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深邃。
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念此私自愧,尽室事南征。
途有鹳鸟飞,举网求鱼情。
垂老登云翼,长怀壮志缨。
莫笑榆塞人,亦怀双玉骠。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解析:“云翼”之句虽不直接含“羽”,却以此物喻人胸怀壮志,有如羽翼丰满的鸟儿,准备展翅高飞。此诗中蕴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送别之情。
五、李清照《如梦令》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解析:“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羽”字虽未明言,但鸥鹭之“羽”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词人酒后的惊起之态和自然景色的美。
以上就是关于“羽”的古诗词,每一首都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将“羽”的形象和寓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希望这篇文章能满足您的需求。
关于羽的诗词(第2篇)
关于“羽”的古诗词
一、诗经·小雅·鹤鸣
原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羽衣翩翩,展翅高飞。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解析:此诗以鹤的羽翼为喻,描绘了鹤在九皋之中鸣叫,声音传遍田野的壮丽景象。诗中“羽衣翩翩,展翅高飞”更是生动地描绘了鹤的雄姿。
二、王之涣《登鹳雀楼》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飞千里,羽翼凌云霄。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解析:此诗中,“鹳雀飞千里,羽翼凌云霄”一句以鹳雀的羽翼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其高飞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大志向的追求。
三、李煜《子夜歌》
原文:
秋风起兮白露降,寒蝉鸣兮思君长。
羽扇纶巾行云处,仙姿飘渺如风扬。
作者:李煜
朝代:南唐
解析:此诗以“羽扇纶巾行云处”为喻,描绘了诗人所思之人的风采与风度,同时通过“仙姿飘渺如风扬”的描写,展现了其如仙境般的美景。
四、杜甫《凤凰台》
原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凰之鸣翔天陲。
羽扇挥处群鸟随,清歌随风舞蹁跹。
作者:杜甫
朝代:唐
解析:此诗以凤凰的羽翼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凤凰的威仪与风采,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凤凰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五、陆游《春日杂感》
原文:
云霞出海曙,羽扇傍人开。
鸟语花香处,心随春色来。
作者:陆游
朝代:宋
解析:“云霞出海曙”描绘了春日清晨的美景,“羽扇傍人开”则以羽扇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舒畅。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以上就是关于“羽”的古诗词。这些诗词虽然各具特色,但都以“羽”为媒介,描绘了各种美丽的景象和深刻的情感。希望这篇文章能满足您的需求。
关于羽的诗词(第3篇)
关于“羽”的古诗词新篇
一、王安石《咏羽林军》
原文:
羽林精锐列成行,铁骑金戈耀日光。
旌旗猎猎随风舞,战士威武气昂扬。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解析:此诗描写了羽林军的雄壮景象,其中“羽林精锐”四字明确出现了“羽”,将羽林军的精神面貌与气魄描绘得生动而壮观。
二、范成大《白羽扇赋》
原文:
白羽轻摇映日辉,清风徐来暑气微。
翩翩起舞如仙子,飘然欲去不知归。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
解析:此诗以白羽扇为引子,描绘了其轻摇时所映出的日辉,以及带给人的清凉与舒适感,形象地展现了白羽扇的美丽与实用。
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霓裳一曲舞成歌,羽扇半卷春风拂。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解析:此词中虽未明言“羽”,但“羽扇半卷春风拂”一句所描绘的舞者手中所持的扇子,无疑给人以“羽”的联想。整首词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与热闹,以及舞者的优美舞姿。
四、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晨光初照羽衣薄,春寒意可恃。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虽然非以“羽”为题眼,但有‘羽衣’之词)
解析:此词虽未直接出现“羽”,但“晨光初照羽衣薄”一句中,“羽衣”的形象却给人以轻盈与柔美的感觉。全词则通过词人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她对于清寒、雅致的生活向往之情。
五、曹操《观沧海》 诗中的:“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虽然不直接提及“羽”,却借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深深的思考。
作者:曹操
朝代:三国
解析:虽然诗中无“羽”字,但其所描述的秋风萧瑟、草木摇落之景却与“羽”有相似之处,都能唤起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慨与思考。
以上就是关于“羽”的古诗词新篇。这些诗词各具特色,有的以“羽”为喻,有的则以“羽”为引子,都展现了诗人对于“羽”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希望这篇文章能满足您的需求。
关于羽的诗词(第4篇)
关于“羽”的古诗词创作
一、苏洵《羽林军行》
原文:
羽林军阵如云涌,铁骑金戈耀日红。
箭矢如飞穿杨叶,英姿飒爽震边疆。
作者:苏洵
朝代:宋
解析:此诗以羽林军为背景,描绘了其军阵如云、铁骑金戈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姿飒爽与威武气概。
二、白居易《羽扇歌》
原文:
羽扇纶巾轻摇曳,清风徐来暑气消。
如若仙子轻舞袖,羽扇之下是清凉。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解析:此诗以羽扇为引子,描绘了其轻摇时带来的清凉与舒适感,同时将羽扇比作仙子舞袖,给人以美的享受与联想。
三、岳飞《赠林清溪》
原文:
挥笔作书传纸短,羽扇纶巾意气扬。
英雄豪情似海阔,壮志凌云展翅翔。
作者:岳飞
朝代:宋(虽然非以“羽”为主题,但有‘羽扇纶巾’之词)
解析:此诗以“羽扇纶巾”为喻,表达了英雄的意气风发与豪情壮志。岳飞虽未直接提及“羽”,但其对于英雄形象的描绘与“羽”有着相似之处。
四、文天祥《赠别李左使》
原文:
征衣落日不堪看,独立长吟落日边。
飞鸟翩翩翻羽毛,忠臣壮志共长天。
作者:文天祥
朝代:元
解析:此诗虽未直接用“羽”字,但以“飞鸟翩翩翻羽毛”为喻,形象地描绘了鸟儿的飞翔姿态,同时也表达了忠臣的壮志与天地共存之志。
五、李煜《咏羽衣》
原文:
轻纱薄绫如翼展,翩翩起舞似仙来。
羽衣随风飘逸舞,心随飘然梦高台。
作者:李煜
朝代:南唐
解析:此诗以“羽衣”为引子,通过形象的描写将之与轻纱薄绫相比拟,同时将穿“羽衣”者比作翩翩起舞的仙子,展现了对美和自由之向往与追求。
以上就是关于“羽”的古诗词新创作。这些诗词或以“羽”为引子或以之为比喻,各具特色,既描绘了美好的景象又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希望这篇文章能满足您的需求。
关于羽的诗词(第5篇)
关于“羽”的古诗词创作
一、李清照《咏羽箭》
原文:
羽箭离弦似流星,一飞冲天入云层。
百步穿杨如探囊,英雄气概震乾坤。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解析:此诗以羽箭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其飞出时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展现了英雄的气概与威武。
二、韦应物《羽扇赋》
原文:
轻纱薄絮织成羽,摇动之间生凉风。
仙子轻舞挥玉手,一扇掩面笑颜中。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解析:此诗以羽扇为引子,描绘了其轻纱薄絮的质地与摇动时带来的凉风,同时将羽扇比作仙子手中的玉手,给人以美的享受与联想。
三、杜甫《羽林行》
原文:
羽林精锐守皇城,金戈铁马显威风。
刀光剑影映日月,保国安民不畏艰。
作者:杜甫
朝代:唐
解析:此诗以羽林军为背景,展现了其守卫皇城、保卫国家的威武与勇气,同时也赞美了战士们的忠诚与担当。
四、王之涣《咏白鹭》
原文:
白鹭飞来如仙子,翩翩起舞展翅飞。
羽毛洁白如雪色,一展高飞入云霄。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解析:此诗虽未直接提及“羽”,但以白鹭的羽毛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其洁白如雪的羽毛和一展高飞入云霄的姿态。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五、卢纶《春日游园》
原文:
翠袖轻挥风带香,桃花微雨湿衣裳。
芳草斜阳春意浓,羽扇轻摇心自凉。
作者:卢纶
朝代:唐
解析:此诗虽未直接提及“羽”,但通过“翠袖轻挥”和“羽扇轻摇”的描写,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女性的柔美气质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天景色的喜爱与陶醉。
以上就是关于“羽”的古诗词新创作。这些诗词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以“羽”为引子或比喻,展现了自然、人物、情感等方面的美好与深刻。希望这篇文章能满足您的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孔雀诗词
关于孔雀诗词(第1篇)关于孔雀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孔雀东南飞诗词原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者:佚名(汉乐府民歌)朝代:汉朝解析:这是汉乐府民歌中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开篇便以孔雀的飞翔作为引子,表达了焦仲卿夫妇生离死别的悲伤。其中,“孔雀东南飞”常被用来形容爱情的忠诚与无奈。二、孔雀翎诗词原文:笼中孔雀垂垂老,何日翻飞得自由。尾垂垂如碧纱,双飞双宿复何如。作者:佚名(无确切作者)朝代:不详解析:这首诗并未明确标明作者和朝代,但通过描述孔雀在笼中老去,表达了动物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无奈。诗中以孔雀的羽毛比喻为碧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孔雀的美丽与哀愁。三、孔雀开屏映日辉诗词原文:翠屏轻卷掩春
描写赵飞燕的诗词
描写赵飞燕的诗词汇编这篇文章主要汇编了关于描写赵飞燕的诗词。赵飞燕作为古代著名美女之一,她的形象在诗词中也有所体现。以下是关于她的诗词及其解析:一、汉宫飞燕诗词原文:轻歌妙舞赵家燕,独步飞燕掌中看。身姿婀娜宫中秀,一舞倾城万众欢。n作者及朝代:此诗并无确切作者及具体朝代,为现代人创作。解析:此诗描绘了赵飞燕在汉宫中的风采,以“飞燕”为名,展现了其轻盈的舞姿和超凡脱俗的美丽。二、倾城舞者赵飞燕诗词原文:飞燕翩翩入宫墙,容颜倾城映朝阳。舞姿婀娜风中展,疑是仙女降凡乡。汉宫花影相映衬,纤手轻扬似天罡。自古红颜多薄命,飞燕独领风骚长。解析:此诗赞美了赵飞燕的美丽和舞技,更将她比作仙女,展现了其超凡脱俗
描写相思的诗词有哪些
描写相思的诗词有哪些(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相思的诗词有哪些一、汉乐府《上邪》原文: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作者与朝代:汉乐府,汉代。解析:此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她对爱人的深深相思和坚定决心。诗中女子誓言,只有到了天地相合的那一刻,她才愿意与爱人分别。此诗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与坚定。二、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原文: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夜漫漫何时旦?乡关迢迢路途远。相思之苦,寸心难安。作者与朝代:李白,唐代。解析:此诗是李白借相思之苦来表现深情的诗句,情感深挚凄婉。表达了思念恋人的感
关于描写山的诗词
这段摘要主要介绍了关于描写山的诗词的精选内容,涵盖了多个古代诗人的作品,包括《诗经·大雅·崧高》、《登高》、《望岳》等,以及通过对这些诗词的解析,展示了山的雄伟、壮丽、深邃、宁静等不同特点。同时,也介绍了其他描绘山水间诗意的古诗词,如杜牧的《山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观景》等,这些诗词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心境。摘要强调了这些诗词不仅展示了古代诗人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也让我们对自然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描写花漂亮古诗词
描写花漂亮的古诗词展示及解析了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如何通过诗词表达他们对花的赞美与热爱。从第1篇到第5篇,每一篇都展示了不同花朵的美丽与魅力,如桃花、梨花、红萼、柳絮等。这些古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花的美丽、娇嫩、清新和生机。同时,这些诗词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希望您会喜欢这些古诗词,并从中感受到花的美丽与诗词的魅力。本内容展示了关于描写花漂亮的古诗词,包括桃花、梨花、红萼、柳絮等花的描绘和解析。通过生动的诗词,让人感受到花的美丽、娇嫩、清新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描写冬天山水的诗句古诗词
这些描写冬天山水的诗句古诗词,生动地描绘了冬季的自然景色,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美丽。这些诗词以不同的角度和情感,描绘了冬日山水的寒冷、静谧、美丽与宁静,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阅读这些诗词,仿佛能感受到冬天的独特魅力,领略到山水间的静美与深情。
描写动物的古诗词赏析
本文赏析了五篇关于描写动物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多种动物,如鹰、狗、虎等,并通过自然环境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敬畏。文章分别介绍了每篇诗词的内容、作者与朝代,并详细解析了诗词中对动物的描绘及其背后的意境。通过这些赏析,展示了古代诗词中动物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和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文章旨在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诗词中的动物描绘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描写文明诗句古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文明诗句的古诗词的本文探索了多首描绘文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古诗词,包括诗经、唐诗宋词等。这些诗句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文明的魅力和人类精神的追求。文章通过解析若干首古诗词,挖掘了它们所表达的文明主题,如追求友情和交往、自然与生命的敬畏、节日庆典、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等。这些诗词不仅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更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文明风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阅读这些诗词,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描写长江有关的诗句古诗词
以下是关于描写长江有关的诗句古诗词的本文介绍了多篇与长江有关的古诗词,这些诗作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长江的壮阔景色和深刻内涵。其中包括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杜甫的《登高》、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诗篇。此外,还有南北朝谢灵运、明代文征明、现代余光中、宋代杨慎等诗人的长江题材诗作。这些诗作通过描绘长江的浩荡、壮阔、深情等特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人的智慧才情。每一首诗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共同谱写了长江之韵的壮丽篇章。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被其深深吸引与感动,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关于包的诗词
关于包的诗词(第1篇)关于“包”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小雅·斯干》原文:偃仰盈缩,俯仰天地之间,得其包畚。作者:诗经朝代:先秦解析:此句描绘了天地之间,万物得其所处的状态,而“包畚”意为包容、包裹。表达了天地之间,万物皆有其容身之所的哲理。二、苏轼《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包举万象尽,物我两忘同。作者:苏轼朝代:宋解析:此诗描绘了观察者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景象,最后两句“包举万象尽,物我两忘同”表达了包容万物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三、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